暖通工程安装监理实施细则编号:XX项目暖通工程安装监理实施细则工程名称:业主单位:监理单位:监理工程师:总监理工程师:编制日期:年月目录一、专业工程概况与特点 (1)二、监理细则编制依据 (4)三、监理工作流程 (4)四、监理工作的控制要点与目标值 (6)五、监理工作方法与措施 (17)六、旁站监理项目内容方法及要求 (18)七、现场监理记录表式 (20)八、安全监理措施 (20)一、专业工程概况与特点1.1工程简介本工程,占地面积约XXX平米,总建筑面积约XXX平米。
地上建筑面积约XXX平米,由一栋XX层约XXX米高的办公塔楼与一栋4层约XXX米高的商业裙房组成;地下建筑面积约XXX平米,由三层地下车库组成。
1.2专业工程系统概述本工程地库及裙房部分暖通系统包括:冷热源系统、空调水系统、空调风系统、消防排烟系统、空调自动控制系统。
1.2.1 冷热源系统⑴.经计算,本项目夏季总冷负荷为XXXkW,冬季总热负荷为XXXkW;空调制冷采用电动冷水机组,空调制热利用城市蒸汽热力管网。
⑵.冷冻机房位于地下一层,本次设计选用4台单机制冷量为XXX千瓦(900冷吨)和1台单机制冷量为XXX千瓦(400冷吨)电动离心式冷水机组。
热交换间位于地下一层,本次设计选用3台单机换热量为2000千瓦汽~水管壳式换热器制取空调热水。
(3)本工程值班室,消控中心和电梯机房等区域采用分体空调形式。
1.2.2空调水系统⑴.空调水系统采用四管制一次泵闭式变流量系统,由于本项目为超高层建筑,利用第12层机械层做为压力中继设备转换层.低区(12层以下)冷冻水供回水温度为5.5~13.5°C, 采暖水供回水温度为62~52°C;经板式热交换器换热后高区(12层以上)冷冻水供回水温度为6.5~14.5°C,采暖水供回水温度为60~50°C。
⑵.本项目空调水系统共分为3个大区,分别为塔楼区(LDG-H1,CNG-H1),东裙房区(LDG-H2,CNG-H2),西裙房区(LDG-H3,CNG-H3)。
⑶.本项目空调冷却塔设置于塔楼屋顶,利用第12层机械层做为压力中继设备转换层,冷却水系统设计详见给排水专业图纸。
1.2.3空调风系统⑴.除地下室电梯厅,地上卫生间,物管用房等局部区域采用风机盘管系统外,本项目其余区域均采用一次回风全空气低速空调系统。
⑵.塔楼主大堂,标准层办公空调箱均采用变风量(VAV)全空气低速空调系统,其余采用定风量空调系统。
塔楼办公新风统一处理,排风统一排放;在机械层设置带转轮热交换新风空调机组集中处理新风并分配至各楼层与回风混合进入每个楼层变风量空调箱。
每个楼层变风量空调箱为单制冷盘管设计,外区变风量末端(VAVbox)为带加热盘管设计。
⑶.本项目所有空调箱和风机盘管送风管上均要求设置风管嵌入型双极离子空气净化装置(现场安装),以达到杀菌,除臭,中和异味净化空气的目的。
⑷.本项目地下车库及非机动车库设计有机械排风,机械补风系统;有直通室外车道区域采用机械排风,自然补风。
⑸.地下室各设备用房设计有机械排风,机械补风系统;其中冷冻机房同时设计事故排风系统;由于主配电房发热量较大同时设计有空调冷却系统。
发电机本次按风冷设计,机房内风机为防爆型。
⑹.厨房设计机械通风系统,并且厨房油烟废气要求经静电净化处理后高空排放。
1.2.4消防排烟系统⑴.地下汽车库和非机动车库采用机械排烟系统(兼平时排风),排烟量按6次/h换气次数计算,补风采取汽车坡道自然补风或者机械进风,机械进风进风量不小于排烟量的50%。
车库防烟分区不大于2000平方米.⑵.地上商业,办公等区域采用机械排烟系统,划分防烟分区的区域每个防烟分区面积小于500平方米。
排烟量按60立方米/(小时.每平方)计算,排烟风机的排烟量按照最大防烟分区。
面积*120立方米/(小时.每平方)计算,排烟风机设于机房、塔楼屋顶、专用空间内(该空间四周的围护结构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0h的不燃烧体,风机两侧应有足够的安装维修空间)。
⑶.本项目防烟楼梯间和合用前室均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加压风机设于机房或设备层内。
防烟楼梯间余压为40~50帕,前室余压为25~30帕。
本项目所有加压送风和排烟竖井内均要求内衬镀锌钢板。
⑷.本工程空调按防火分区布置,空调机送回风管上设置有70度防火阀;排烟风机入口设置有280度防火阀并与风机连锁。
空调通风风管穿越防火分区隔墙及楼板处,穿越重要机房或火灾危险性大的房间处,穿越变形缝的两侧,与穿越多层的垂直风管相接的每层水平风管连接处均要求设置防火阀。
⑸.本项目为超高层建筑,塔楼防烟楼梯间和合用前室加压送风系统和塔楼排烟系统按规范要求分段设计,具体详消防系统图。
⑹.本工程厨房燃料为天然气,厨房设计事故排风系统(换气次数不小于12次/时)。
燃气工程由业主另行委托当地燃气公司设计。
⑺.发电机燃料为柴油,机房设计事故排风系统(换气次数不小于6次/时),风机采用防爆电机。
⑻.本工程送排风管及空调风管采用不燃材料制作。
空调风管保温材料采用不燃离心玻璃棉,空调水管的保温材料采用高密细发泡橡塑成品管套.1.2.5空调自动控制系统本项目楼宇自动控制系统(BAS)由专业设计单位完成,暖通专业要求该设计包含但不限于下述空调通风自控内容:⑴.通风设备、空调机组、冷热源设备等的运行状况、故障报警及启停控制均可在该系统中显示和操作。
⑵.冷热源机房自控:根据冷热负荷的需要进行冷热源系统设备的运行台数控制,优化启停控制,启停联锁控制等。
⑶.定风量空调房间和变风量空调各区域均设置温度自动控制,冬季另设湿度控制。
⑷.空调机组过滤器设有压差信号报警,当压差超过设定值时,自动报警或显示。
⑸.变风量空调风机和排风联锁风机的变频调速控制。
⑹.空调循环水泵(冷冻泵,冷却泵,采暖泵)的变频调速控制和换热器台数控制。
换热器根据二次侧出水温度自动调节一次侧蒸汽流量。
⑺.变风量空调箱回风总管上要求设置CO2浓度探测器,根据浓度变化实现变新风量和排风量运行。
食堂区域要求在适当区域离地1.5米处设置CO2浓度探测器。
⑻.地下机动车库内要求设置CO浓度探测器,根据浓度变化控制车库送排风机的启停和台数控制。
1.3.工程的特点、难点1.3.1.专业性强,技术性强,对专业监理工程师的技术素质要求高。
1.3.2.设备量较多,且设备材料品种繁多,并涉及新材料、新工艺的使用。
1.3.3.同土建、给排水、电气等专业联系密切,施工过程需要不断的沟通完善。
1.3.4.本工程暖通专业分为施工准备、施工过程、后期调试等三个阶段,其特点是二头重,中间轻,即施工前的准备工作量及技术性比较大,包括设计图审核,技术方案核定,大型设备材料招标采购等,中间施工过程中,主要是预留预埋及管线设备安装,工作量不是很大,而后期调试协调工作又非常大,是检验施工成果的阶段,更是暴露问题、解决问题的阶段。
1.3.5.专业施工计划同总工程进度计划的协调非常重要,如暖通专业的设备购货时间、进场时间、安装时间,管线预留预埋时间,管线预制安装时间,系统试验时间,隐蔽验收时间以及调试时间等均与总进度计划密切相关。
这些工作的时间安排应在总进度计划中细致体现。
二、监理细则编制依据1.本工程编制的《监理规划》2 本工程及相关 [设计文件] [技术文件]3.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4.《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 50319-20145.《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016.《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3-20027.《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2-2002 8.《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31-20099.《工业锅炉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73-2009 10.《制冷、空气分离设备安装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 50274-2010 11.《压缩机、风机、泵安装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 50275-2010 12.《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36-2011 13.《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5-201014.《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26-200815.《冷却塔验收测试规程》CECS 118:2000 16.《城镇直埋供热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 81-2013 17.《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18.《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2005年版) 19.《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专业部分)20.《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 59-2011三、监理工作流程3.1.设计文件审阅及技术交底3.2.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报验申报YES3.4.施工阶段质量控制工作流程四、监理工作控制要点及目标值4.1 质量控制总则4.1.1.按规范要求严格审核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施工方案、专项施工方案及施工资质。
4.1.2.严格材料设备报验制度。
4.1.3.按要求制定旁站监理方案并落实现场旁站工作。
4.14.XXX质检站要求制定见证取样计划并按计划落实见证取样工作。
4.1.5.按设计及相关规范标准要求做好隐蔽工程质量验收工作。
4.16.通过旁站、巡查和平形检验方式对现场施工质量进行把关。
4.1.7.按设计及相关规范标准要求做好检验批、分项分部及单位工程的质量验收工作。
4.1.8.对暖通专业工程质量进行客观公正的监理评估。
4.2 质量控制要点及目标值4.2.1.风管及配件制作4.2.1.1风管的材料品种、规格、性能与厚度应符合设计和现行国家产品标准的规定;4.2.1.2风管系统强度和严密性试验;⑴.风管强度应能满足在1.5倍工作压力下接缝处无开裂⑵.低压系统风管每10m接缝检查一次,漏光点不大于2处且100m接缝平均不大于16处;中压系统风管每10m接缝检查一次,漏光点不大于2处,每100m 接缝平均不大于8处。
漏光检测中发现条形缝漏光应作密封处理。
4.2.1.3.风管的连接质量控制⑴.板材拼接的咬口缝应错开,不得有十字型拼接缝;⑵.法兰规格应符合规范规定;⑶.螺栓及铆钉孔间距应符合规范规定;1.4.风管的加固质量控制:矩形风管边长大于630㎜、保温风管边长大于800 mm ,管长度大于1250 mm 或低压风管单面面积大于1.2m2、中高压风管大于1.0 m2,均应采取加固措施。
4.2.1.5.风管制作尺寸偏差质量控制风管外径或外边长的允许偏差:当小于或等于300 mm时,为2mm;当大于300mm时,为3 mm 。
管口平面度的允许偏差为2 mm,矩形风管两条对角线长度之差不应大于3 mm;圆形法兰任意交两直径之差不应大于2 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