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连花清瘟胶囊治疗慢性鼻窦炎疗效观察
连花清瘟胶囊治疗慢性鼻窦炎疗效观察
邪毒 内陷心 肝 :发病 数 天后 ,突然 高 热头痛增强 ,呕吐烦 躁 ,神 昏嗜睡 ,四肢抽 搐 ,舌 红 绛 ,舌 干 或 黑 ,或 有 芒 刺 ,脉 沉 弦 细 数 。治 法 :清 热 解 毒 ,熄 风 镇 痉 ,普 济 消 毒饮 。加僵蚕 15g,全虫 9g,配安 宫 牛黄 丸或紫雪丹 ,呕吐加竹茹 、赭 石。
治 疗 分 两 组 ,一 组 采 用 常 规 保 守 治 疗 方案 (穿刺 冲洗 、置换 治疗 、抗生 素 等 ), 另一 组加用连花清瘟胶囊 ,口服剂量 参照 药物说明书应 用 。两个 治疗 组 采用 5天 1个 疗 程 。
结 果 通过观察 2~5个疗 程 , 连 花 清 瘟 胶
囊组 症状 好转 率大 于 常规 治 疗组 80% , 治愈率 >65%。
资 料 与 方 法
慢性 鼻 窦炎 多继 发 于 急 性 鼻窦 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依据 慢 性鼻 窦 炎 的 诊 断标 准 … , 选
它与变态反 应体 质 、鼻窦 引流受 阻、人 体 取慢性鼻窦炎患 者 200例 ,分两组进行 观
抵抗力弱或病 菌毒力强都有密切关系 ,多 察 ,每组 100例 ,年 龄 10~65岁 ,两组不
沦 著 ·张 区 中 医 药
清 胃散 加 减 治 疗 复 发 性 口 腔 溃 疡 42例
徐 玉 伟 156300黑 龙 江 佳 木 斯 市 建 三 江 中心 医院
摘 要 目的 :观 察 清 胃散 在 治疗 复发 性 I2'腔 溃 疡 中的 疗效 。 方 法 :采 用加 味 清 胃 散 (升麻 ,黄连 ,石 膏,生地 黄 等)治疗本 病 42例 。 结 果 :总 有 效 率 9l% 。 结 论 : 本方法治疗复发性 口腔 溃疡有降心脾 火, 愈 溃 疡 的 疗 效 。 关键 词 口腔 溃疡 清 胃散 doi:10.3969/j.issn.1007 —614x.2012.
流行 性 腮 腺 炎 春 秋 季 节 好 发 于 儿 童 , 是 自愈 性 的非化 脓 性 炎症 ,具有 潜 伏 期 长 、发 病 急 的 特 点 ,以腮 腺 区 肿 痛 为 主 要 症状 ,是 急 性 传染 性疾 病 。《疡 医 大全 》 中有较详 细描 述 :“时毒 痄 腮 ,每 年 仲春 少 阳 脉 络 失 活 生 于 耳 下 ,或 发 于 左 ,或 发 于 右 ,或 左 右 齐 发 ,初 起 形 如鸡 卵 ,色 如 濡 肿 ,状若有脓 ,按 不 引指 ,但 硬不 痛 ,微发 寒 热 ,重 者憎 寒 壮 热 ,口 干舌 腻 ,此 症 状 不 成 脓 ,过 一 时 自能 消 退 ”,此 病 称 为 “痄 腮 ”。西 医对本 病治 疗常 用抗 病毒 、支持 及 对 症 治 疗 ,方 法 单 一 效 果 较 差 ,通 过 对 该 病 的 30例 中 医 中药 的 辨 证 论 治 ,取 得 了 较 好 的效 果 ,现 总 结 如 下 。
年龄 21~67岁 ,病程 4~12个月 ,溃疡单 一 1例 ,多发 41例 。诊 断标 准 :根据 《中 华 人 民共 和 国 中 医药 行 业 标 准 》制 定。 ① 以 口腔 黏 膜 出 现 3~5mm 的 溃 疡 ,灼 热 疼 痛 ;②愈合后 常以复发 ;③ 口腔检查 :VI 腔 黏 膜 溃 疡 表 浅 ,少 则 1~2个 ,多 则 10 余 个 ,溃疡周 围 黏膜充 血水肿 ,表面 覆盖 黄色分泌物 ;④ 与 白塞 氏综合 征 ,疱 疹性 口腔溃疡相鉴别 。
连 花 清瘟 胶 囊治 疗慢 性鼻 窦 炎疗 效 观 察
郭靖 456465河 南 安 阳 滑 县 八 里 营 卫 生 院
doi:10.3969/j.issn.1007 —614x.2012
04.221
度 的头 昏 、精神不振 、易疲倦 、记忆力下 降 等 ,最常见的症 状是 鼻塞 、流脓 、流 鼻涕 、 嗅觉不灵等 ,绝大多数是鼻窦 内的多种 细 菌 感 染 ,致 病 菌 以 流 感 杆 菌 及 链 球 菌 多 见 。现代 西 医学 除穿 刺 冲 洗 、手 术 疗 法 外 ,尚无 理 想 的 治疗 措 施。2009~2011 年 应 用 连 花 清 瘟 胶 囊 对 照 观 察 患 者 200 例 ,现就治疗 中的一些体会报告如下 。
讨 论 复发性 口腔溃 疡病因复杂 ,但临床大
多数患者均 为脾 胃湿 热 ,治疗多为清利湿 热 。清 胃散方 出 自《脾 胃论》方 中黄连 清 心脾之火 ;升麻入 阳明胃经 ,引药 上行 ;石 膏清 阳明之热 ;生地黄和牡丹皮滋阴清热 凉血 ;加 入青蒿 、天 花粉加 强清 虚热 的作 用 ;滑石 、通草使热从 小便而出 ,方 中关键 药物是升麻 和黄 连 ,一升一 降 ,清泻 心脾 之热 。方 中药 物价 格便 宜 ,来源 丰富 ,值 得 临 床 推 广 应 用 。
邪毒引睾 窜腹 型 :男 性 多见 ,或 两侧
睾丸肿痛 ,或 内有 积液 ,女 性多为 单或 双 侧小腹疼痛 ,并伴有 高热 、战栗 、呕吐 。治 法 :清泻肝胆理气活血 ,龙胆泻肝汤加 减 : 龙胆草 12g,栀 子 10g,黄 芩 10g,车前 草 2g,柴 胡 9g,板 蓝 根 30g,当 归 10g,赤 芍 10g,桃仁 、楝 子 各 9g,睾 丸 肿 痛 较 甚 加 荔 核 、桔梗 、青皮 ,少腹痛 甚加 西小 茴 、台 乌 药 、香 附 、益 母 草 、红 花 ,胃 脘 痛 呕 吐 加 黄 连 、竹 茹 、干姜 ,便 秘 加 大 黄 、芒 硝 。
外 治法 :初 起 时 局部 金 黄 膏 外 敷 患 处 ,1次/日。 中期 车 前 草 、马齿 苋、公 英 取 鲜 草 捣 烂 敷 患 处 或 侧 柏 叶 、鲜 地 龙 、青 黛粉各等份加冰片少许捣烂如泥外敷 。
针灸治疗 :① 点 灼角孙 穴 :取 灯芯 草 一 根长约 6~7em,蘸麻油或菜 籽油少许 , 点 燃 后 待 火 苗 正 旺时 ,对 准 患 侧 角 孙 穴 迅 速点灼 。可听到清脆 的“啪 ”声 ,1次/日。 一 般 1~2次 即愈 ;②点灼列缺穴 :用小艾 条 一 端 蘸 桐 油 少 许 ,点 燃 后 对 准 患 侧 列 缺 穴迅速点灸 ,一 触 即起 ,此 时可 发 出清脆 的 “喳 ”声 则 为 操 作 成 功 。点 灼 后 局 部 起 小泡数 日后 结痂 白愈 。③ 耳 穴 :取耳 穴 、 腮 腺 、神 门 、耳 尖 皮 下 埋 针 1~3天 ,或 用 王 不 留行 按 压 在 诸 穴 上 胶 布 固 定 。 按 压 4~5次/日,一 般需 2~4天。④体 针 :合 谷 、颊 车 、翳 风 ,用 泻 法 ,消肿 止 痛 ,疏 风 清 热 ,体温高者加风池 、大椎 、外关 、曲池 ,呕 吐 配 内 关 、足 三 里 。
疗效判断标准 :根 据《中华 人 民共和 国中医药行业标 准》制定 。① 治 愈 :口腔 溃疡愈合 ,局部无 不适 感 ;②好转 :口疮虽 然 时有复发 ,但数量减 少 ,程度减轻 ;③未 愈 :口疮症状及溃疡无 明显 变化 。
结 果 治 愈 28例 ,好 转 10例 ,未 愈 4例 。
04.220
复发性 口腔 溃疡 是 口腔黏 膜反 复溃 烂为主要临床表现 的 口腔疾病 ,因进食 时 疼 痛 ,严 重 影 响 到 患 者 的 生 活 和 工 作 。 中 医文 献 中 称 为 “口疮 ”,以 加 味 清 胃散 治 疗复发性 口腔溃疡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 如下 。
资料 与 方 法 本 组 患 者 42例 ,男 14例 ,女 28例 ,
数患者无 明显 的全 身症状 ,一般有不 同程 分性别和年 龄 随机分 组 。患者 分别 有鼻
224 中 国社 区医 师 ·医学专 业 2012年 第 4 期 (第14卷总 第 301期
塞 、流脓 涕 、流 清涕 、嗅觉 减 退 ,并伴 有不 同程度头晕 、头 疼。记 忆力 下降 、精 神不 振等症状 。在 治疗前 排除 鼻腔 及鼻 窦 占 位病变 (鼻 息肉 、囊肿 、肿瘤 )。
总 有 效 率 91% 。 例 1:患者 ,女 ,42岁 ,2010年 5月 22
日就 诊 ,患者 1年 内 口腔 溃疡反 复发 作 , 此起 彼伏 。曾应用各种 中西医疗法 ,效 果 不佳 ,近一个 月 因情 绪 紧张 ,工 作 劳累致 口腔 溃疡加重 ,服用 中西药物 ,未 效。查 : 口腔 左 侧 5mm 溃 疡 两 处 ,溃 疡 周 围 黏 膜 微 红 不肿 ,自觉 灼 热 疼 痛 ,伴 口 苦 ,口干 , 舌苔厚 腻 ,心 烦 ,胃部 灼 热 泛 酸 ,舌 红 脉 数 。诊 为心脾 蓄热 ,上 犯 口腔 ,治宜 清 泻 心脾 ,降 火 解 毒 。处 方 :升 麻 15g,生 地 黄 20g,黄 连 10g,石 膏 30g,青 蒿 20g,牡 丹 皮 lOg,天 花 粉 20g,滑 石 20g,通 草 20g,石 斛 30g,吴茱 萸 5g。水 煎分 两次 口服 。服 上 药 5剂 ,溃 疡 缩 小 ,疼 痛 减 轻 ,再 服 5剂 , 诸 症 痊 愈 。 1年 后 随 访 ,未 见 复 发 。
流 行 性 腮 腺炎 的 中 医药治 疗
吴 彩 霞 陈保 平 462000河 南 漯 河 市 召 陵 区 妇 幼 保 健 院 462400舞 阳 县 人 民 医 院
关 键 词 腮 腺 炎 中 医 药 doi:10.3969/j.issn.1007 —614x.2012
04.222
治 疗 方 法 :加 味 清 胃散 :升 麻 15g,生 地黄 20g,黄连 lOg,石膏 30g,青蒿 20g,牡 丹皮 lOg,天花粉 20g,滑石 20g,通草 20g, 上 方 日 1剂 ,清水 浸泡半 小时 ,煎两 次 ,共 取 汁 600ml,饭 后 分 两 次 服 用 。 随 症 加 减 :胃脘灼 痛 加石 斛 30g,胸 胁 胀 闷加 柴 胡 20g,泛酸加吴茱萸 5g。
30例均 为 4~10岁儿 童 ,其 中男 18 例 ,女 12例 ,病程 1~7天 ,根据症状 分型 辨 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