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7《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17《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061702 适用专业:心理学学时数:54学时学分数:3执笔者:编写日期:2004年8月一、课程性质与目的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专业课程中的一门主干课程。

教育心理学,是兼具理论与应用的心理学课程,也是形成师范生教育素质的专门课程。

教育心理学课程的目的,分成以下几个部分:1、使学生掌握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体系。

2、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教育技能,特别是提高应用心理学知识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水平。

3、使学生的心理学素养得到培养与提高。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作用、历史和方法(3学时)(一)教学目的、要求:了解教育心理学对教师的作用;了解教育心理学历史及其基本内容;熟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掌握教育心理学基本的研究方法。

(二)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难点: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及其科学研究研究方法。

第一节教学、教师和教育心理学一、教学:科学,还是艺术二、教师:从新手到专家三、教育心理学:教——学过程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和作用一、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二、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三、教育心理学的作用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一、初创时期二、发展时期三、成熟时期四、完善时期第四节教育心理学的科学研究方法一、教育心理研究设计的基本原则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步骤三、研究的有效性四、阅读研究文章第二章教育与心理发展(3学时)(一)教学目的、要求:了解心理发展的实质及其与教育的关系,理解有关心理发展理论与教育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教学的重点、难点:有关心理发展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第一节心理发展的实质及其与教育的一般关系一、心理发展的实质及其一般过程二、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三、教育和心理发展的一般关系第二节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二、维果斯基的发展观第三节语言获得和发展的理论与教育一、强化说二、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理论三、皮亚杰的语言发展理论四、语言发展理论在教学上的应用第四节个性和社会化发展理论与教育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二、爱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三、个性和社会化发展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第三章学习的一般概述(2学时)(一)教学的目的、要求:了解学习的定义、分类、意义和作用,了解学习与脑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教学的重点、难点:学习的分类、学习理论概览。

第一节学习的性质、意义和作用一、什么是学习二、学习的一般过程三、学习的意义和作用四、人类学习的特点五、学生学习的特点第二节学习与脑一、影响脑发展和机能的因素二、脑的结构和学习三、学习、行为问题与脑四、脑科学研究对教学的意义第三节学习的分类一、加涅的学习分类二、布卢姆的学习分类三、奥苏贝尔的分类四、国内学者的分类第四节学习理论概览一、学习理论研究的意义二、现代学习理论的发展渊源三、行为主义学习论的发展脉络四、认知派学习论的发展脉络五、人本主义学习论的发展脉络第四章行为——联想主义的学习理论(3学时)(一)教学的目的、要求:理解行为——联想主义学习理论。

(二)教学内容教学的重点、难点:行为的学习,认知行为矫正。

第一节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和华生的行为主义一、经典条件反射学说二、华生的行为主义第二节桑代克的联结主义一、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论二、桑代克的学习率第三节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一、斯金纳的实验——斯金纳箱二、反射学说三、强化学说四、行为的学习第四节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一、社会认知理论二、交互决定观三、观察学习的过程第五节认知行为矫正一、自我管理二、自我语言第五章认知的—组织的学习理论(3学时)(一)教学的目的、要求:理解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

(二)教学内容教学的重点、难点:各认知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第一节格式塔学习理论第二节托尔曼符号学习论第三节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一、认知生长和表征理论二、类别及其编码系统三、关于学习和教学的基本原则四、提倡发现学习五、对布鲁纳理论的评价第四节奥苏贝尔的认知结构同化学习理论一、有意义的学习二、接受学习三、认知结构同化论四、教学原则第五节学习的信息加工论第六节智力活动按阶段形成的理论一、理论基础二、智力活动形成的五个基本阶段第七节从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一、建构主义是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二、当今建构主义对于学习的基本解释三、认知建构主义与教学四、对认知建构主义的简评第六章学习与迁移(2学时)(一)教学的目的、要求:理解迁移的定义、分类及其在教育中的意义和作用,了解有关迁移的理论和研究,掌握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原则。

(二)教学内容教学的重点、难点: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原则,迁移的理论和研究。

第一节迁移的概述一、迁移的定义二、迁移的分类三、迁移在教育中的意义和作用第二节有关迁移的理论和研究一、早期的迁移理论二、六七十年代的迁移研究三、八九十年代对迁移的研究第三节影响迁移的因素一、个人因素二、客观因素第四节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原则一、确立明确、具体、现实的教学目标二、注意教学材料和教学内容的编排三、在进行教学时,应具体分析所要教授的内容适合何种迁移四、在教学中应注意启发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总结五、有意识地教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帮他们掌握概括化的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六、通过反馈和归因控制等方式使学生形成关于学习和学校的积极态度第七章学习动机(2学时)(一)教学的目的、要求:了解学习动机的一般概况,理解学习动机的理论,掌握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教学的重点、难点:学习动机理论。

第一节学习动机概述一、动机与学习动机二、动机与需要、诱因的关系三、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四、学习动机的分类第二节学习动机理论一、强化论二、需要层次说三、自我效能感理论四、成就动机论五、归因理论第三节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一、内部条件二、外部条件第四节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一、学习动机的培养二、学习动机的激发第八章概念和原理的学习(2学时)(一)教学的目的、要求:理解概念与原理的学习。

(二)教学内容:教学的重点、难点:概念的获得和运用。

第一节概念的学习和教学一、概念的意义和结构二、概念的获得和运用三、概念的学习和教学第二节原理的学习一、什么是原理的学习二、影响原理学习的因素三、原理教学的几点建议第九章问题解决、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2学时)(一)教学的目的、要求:了解问题解决的一般概况,理解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性质及培养、训练。

(二)教学内容: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解决的理论和模式。

第一节问题解决一、问题解决的性质二、问题解决的理论和模式三、解决问题的过程四、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五、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第二节批判性思维一、批判性思维的含义二、批判性思维的训练途径三、批判性思维的训练方法四、对批判性思维技能培养的批评第三节创造性思维一、创造性思维的本质二、创造性的评估三、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四、创造性思维的训练第十章学习策略(3学时)(一)教学的目的、要求:理解学习策略、认知策略、元认知的一般概况,掌握学习策略的运用。

(二)教学内容:教学的重点、难点:元认知,学习策略的运用。

第一节学习策略概述一、学习策略的界定二、学习策略的成分及其层次三、学习策略与信息加工过程及元认知的关系四、学习策略与自我调节的学习第二节认知策略一、陈述性知识的认知策略二、过程性知识的认知策略第三节元认知一、元认知的结构二、元认知策略第四节学习策略的应用一、策略教学的原则二、几种常见的学习策略第十一章品德形成与培养(3学时)(一)教学的目的、要求:了解德育心理的概况,理解道德认知的形成过程及其培养,了解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的形成与培养,掌握学生品德不良的矫正措施。

(二)教学内容:教学的重点、难点:道德认知发展论,精神分析学派对道德情感的研究,道德行为的社会学习论,学生品德不良的矫正。

第一节德育心理学概述一、品德的界定二、品德的心理结构三、德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第二节前苏联德育心理研究状况一、50年代以前的情况二、60年代以来的主要动向第三节道德认知的形成过程及培养一、道德认知发展论二、道德知识的领会、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以及道德信念的产生第四节道德情感的形成及培养一、精神分析学派对道德情感的研究二、道德情感的培养第五节道德行为的形成及培养一、有关道德行为的社会学习论二、道德行为的培养第六节学生品德不良的矫正一、学生品德不良的原因分析二、矫正不良品德措施及其心理学依据第十二章教学设计(4学时)(一)教学的目的、要求:理解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形式的选择及教学环境的设置。

(二)教学内容:教学的重点、难点:设置教学目标。

第一节设置教学目标一、设置教学目标的意义二、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三、各种教学目标的设置四、课程目标的设计第二节选择教学形式一、课堂讲演二、课堂问答三、课堂自习四、小组讨论五、个别化教学第三节设置教学环境一、课堂设计的形式二、课堂设计中考虑的因素第十三章有效的教学(4学时)(一)教学的目的、要求:理解成功教学的必备条件。

(二)教学内容:教学的重点、难点:指导学习,发现学习,合作学习,人本主义方法,个别化教学。

第一节有效教学概述一、卡罗尔学校学习的模式二、有效教学的QAIT模式第二节有效教师的特征一、知识丰富二、条理清晰三、热情、热心第三节针对不同课题的有效教学一、指导教学二、发现学习三、合作学习四、人本主义方法第四节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有效教学一、全班教学二、小组教学三、个别化教学第十四章学生的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4学时)(一)教学的目的、要求: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的一般情况,理解学习方式差异的成因,理解因材施教的心理学问题。

(二)教学内容:教学的重点、难点:学习方式差异。

第一节学生的个别差异概述一、什么是心理的个别差异二、心理个别差异问题的起因三、学校环境中学生个别差异的表现第二节学习方式差异一、感觉通道二、与学习有关的生活方式三、认知方式四、大脑的单侧化第三节因材施教的心理学问题一、个别差异的了解和鉴定二、学校教育实践中因材施教的问题第四节特殊儿童教育的心理学问题一、特殊教育及纳入主流运动二、学校教学中各类特殊儿童的教育第十五章课堂管理(4学时)(一)教学的目的、要求:了解课堂管理的一般情况,了解课堂管理设计的内容,理解如何处理严重的问题行为,了解课堂气氛对学习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教学的重点、难点:处理严重的问题行为。

第一节课堂管理的一般概述一、课堂生态学二、课堂管理和教学的关系三、课堂管理的目标第二节课堂管理设计一、设计(学年开始之前)二、管理(学年开始几周)三、维持和完善(直到学年末)第三节处理严重的问题行为一、不良行为的原因分析二、行为矫正原则三、实用行为分析程序第四节课堂气氛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一、课堂气氛(或者说班风)与教师的领导方式二、建立一个好的班风第十六章教师心理(4学时)(一)教学的目的、要求:了解教师的角色,理解教师应具的专业品质,了解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影响,理解教师的成长和培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