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臾镇位于县城西北25公里处,由原襄陵镇与浪泉乡合并而成,东临汾河与邓庄镇相望,西依姑射山与乡宁县相连,南与南辛店毗邻,北同尧都区金殿镇接壤。
全镇共有29个行政村,面积53.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0970亩,总人口41276人。
全镇地势西高东低,地上地下水资源极为丰富,境内河渠纵横,七一渠、跃进渠穿镇而过,大部分土地可自流灌溉,土壤肥沃,林茂粮丰,素有“金襄陵”之美称。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立足本镇实际,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着力在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上下功夫,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扎实推动工业转型发展,全面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特别是去年以来,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和严峻挑战,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科学发展、文明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新襄陵”的宏伟目标,着眼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进一步加大基层党组织建设力度、农业调产力度、工业转型力度、安全生产整治力度、新农村建设力度和环境清洁工作力度,全镇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截止09年底,全镇工业生产总值完成9亿多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300元。
一、基层党建工作襄陵镇共有33个党支部,其中农村党支部29个,非公企业党支部2个,机关和联校支部2个,党员1152名。
今年以来,在县委的正确领导和组织部门的指导下,我们坚持以党建工作统缆全局,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放在首要位置来抓,促规范、重创新、求突破,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明显增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有力地促进了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这方面,我们突出做了八项工作。
一是认真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
严格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的各项规定,进一步明确镇、村两级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确定科学规范的党建工作目标、工作责任和工作机制,实行村党支部书记履职情况月报制度,确保了党建工作不走过场,取得实效。
二是不断加大基层组织建设力度。
完成巩固、河北、中和庄、向阳、浪泉、西街等六个支部的选举工作,配齐配强了所有党支部班子,为实现年初确定的各项任务目标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三是扎实开展“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创先争优和‘爱、树、建’”三项工作。
按照县委部署要求,及时组织召开了全镇三项工作会议,对全镇三项工作进行了动员部署,并结合襄陵实际,确定了“五创建、五带头”的主题实践活动,确保活动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四是狠抓“两定”目标责任制落实。
围绕年初镇、村干部大会和镇人大会既定的目标任务,结合各村实际,制定了党建及党员干部培训目标6个,为群众办实事目标17个,解决热点难点问题目标4个。
同时,严格按照制定的“两定”目标,强化工作措施,狠抓工作落实,特别是在当前时间任务双过半的情况下,我们计划在9月份组织镇村两级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代表等对各村“两定”目标的完成情况及中心工作进行全面检查,以此交流经验,激励先进,为确保全年各项工作的圆满完成奠定坚实基础。
五是切实强化党员干部教育管理工作。
以镇党校为依托,积极开展千名党员集中培训活动,加大对党员干部的培训教育力度,先后组织120名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训,共吸收41名优秀青年入党,其中35岁以下30名,给农村基层党组织注入了新鲜血液。
六是继续加大党员活动阵地建设。
投入2万余元对许留村原有支部阵地进行了改造和修缮,投入5000余元对南街党支部原有党支部进行了改造,投入2万余元新建了齐村支部阵地,同时,完成了向阳村新建活动阵地的主体工程。
截至目前,全镇29个村的“两委”办公场所全部完成了维护改造任务,其中17个村已配套完善了文体活动器材、图书阅览室等设施。
七是进一步完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
新增河北、巩固、屯南等7处远程教育站点,基本实现了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站点全覆盖。
八是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利用农闲时间,积极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弘扬健康向上的主旋律。
特别是在“七一”前夕,为每个党员免费发放了印有“共产党员”标志的背心,并组织各村党支部开展了庆祝建党89 周年系列活动,举办了扑克、乒乓球、象棋比赛,活跃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工业企业发展襄陵镇曾是全县民营企业发展最早的乡镇之一,也是全县的焦铁、铸造工业大镇,工业经济以焦铁、冶炼、铸造、石膏为主。
目前,全镇共有铸造企业18家,水泥厂1家,制板厂2家,石膏粉厂2家,石膏、石料开采加工厂2家。
近年来,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和环保压力的加大,境内不达标的冶炼、铸造等企业逐步被淘汰,全镇工业经济一度陷入低谷。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我镇及时调整发展思路,通过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一山两园区”的企业转型步伐,狠抓企业安全生产,创优发展环境,推动全镇工业经济重新步入了快速、安全发展的轨道。
这方面,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六项工作。
一是加大铸造工业园区的改造力度。
聘请省环保部门为6家铸造企业做环评,配设施,高起点设计,高标准发展,引进了环保炉及煤气发生炉等环保设施,加快了铸造企业的环改步伐;组织企业家到浙江义乌、江华、浦江等地实地参观考察,引导企业增加产品种类,延伸产业链条,提高科技含量,推动了铸造园区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二是加快石膏轻型建材园区建设步伐。
围绕矿山管理,完善开采手续,规范开采行为,带动矿山石膏矿口和石膏粉厂走股份合作、规模发展之路;引导宏木林装饰和新泰安装饰等2家石膏板厂立足优势,合作开发,进一步延伸加工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动了石膏建材产品向深加工方向迈进;深入开展西山矿区专项整治行动,坚决取缔各类违法土小企业,大力营造良好、有序的矿山开采环境,推动了建材工业园区的健康发展。
三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废物利用上求突破。
投资3000万元,建成了年产建材水泥60万吨的晋杭水泥有限公司,投资1500余万元,建成水渣砖厂30家;同时,加快了新丰源水泥建材公司120万吨水泥项目建设步伐,目前项目已审批立项。
四是以县矿山企业复产整顿为契机,科学合理规划,全城镇建设进行了科学、专业的规划,完成了迎宾大道(38米路)的沙石硬化工程,规范、修缮了府前商业一条街,一个规划科学、交通便捷、设施完善、商贸繁荣的小城镇框架基本形成。
五、信访稳定这方面,我们重点抓了以下五项工作。
一是完善矛盾纠纷排查机制,及时化解不稳定因素。
实行矛盾纠纷定期摸排制度,每月开展一次矛盾纠纷排查,及时掌握纠纷苗头,及时化解矛盾隐患;实施综治工作中心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综治、司法、信访、公安及村等部门联合会议,切实形成化解矛盾纠纷的强大合力。
二是进一步规范纠纷调解机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
按招“谁主管、谁负责”、“分级负责、归口管理”的原则,实行群众来访“一个窗口”制度,针对群众来访统一受理、统一分流,真正做到耐心细致、热情周到,有效化解了各类矛盾纠纷。
截至目前,全镇共受理各类矛盾纠纷32起,其中受理司法案件1起、调解轻伤害案件1起,引导诉讼2起;村调委会调解案件24起,调解率达100%,调处成功率95%,切实做到了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三是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
通过开展“平安镇、平安村、平安单位、平安家庭、平安校园、平安市场”等“五个平安”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全民法制意识和平安创建意识。
截至目前,累计举办法制讲座2场次,接待法律咨询50余人次,刊出各类板报、简报12期,举办大型法制宣传活动5次,发放各类法制宣传资料6000余份,受益5000余人次,使知法、懂法、守法的观念渗入到全镇每个群众的心中。
四是认真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
进一步加大矛盾纠纷调解力度,圆满完成“八一”期间的维稳工作任务,切实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把隐患消除在萌芽。
五是积极探索基层信访稳定长效机制建设。
在全镇创造性地建立、推广了新型“六事”制度,即:党员干部找事制度、村民问事制度、集体议事制度、公开办事制度、回访查事制度、定期评事制度。
通过“六事”制度,有效化解了矛盾纠纷,促进了农村和谐稳定。
六、安全生产这方面,我们重点抓了以下五项工作:一是狠抓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工作。
6月18日、7月11日先后两次召开全镇安全生产工作专题会议,对全镇安全生产工作进行详细具体的部署安排,与企业和各村签订了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夯实了安全生产的基础。
二是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
对企业生产、学校安全、道路交通、食品卫生、西山矿区、危险化学品等重点行业领域和重点监管区的安全隐患进行了专项排查治理,及时清除了安全生产的死角和盲区,并建立起事故隐患“排查台帐”。
三是深入开展“春雷”专项行动。
组织国土、环保、公安、工商、电力等部门,采取“抓、推、堵、炸”四管齐下的办法,对西山矿区的非法违法生产经营活动进行了严厉打击取缔,共封堵取缔无证石膏矿35个,取缔二类水资源保护区石料开采加工企业21个,取缔土小石膏粉厂21家,彻底炸毁非法生产土小石灰窑96个,关停石料非法加工企业20个,对西山10余条山沟进行石砌封堵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监管责任,由矿管办、国土所实行24小时无间隙全方位监管。
四是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
在西山矿区、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学校、建筑施工、食品卫生及民爆物品等重点行业和领域深入开展了专项整治行动,有效消除了各类安全隐患。
五是深入开展“丁陶净土”民爆物品专项整治行动。
开展涉爆隐患排查专项行动,切实加大对涉爆物品的排查、打击力度,重点对西山矿区的涉爆隐患进行专项治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留死角,有效保障了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七、社会事业发展教育方面,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维修改造农村小学危旧房235间;进一步完善了景村、薛村联办寄宿制学校办学设施,完成东柴寄宿制小学前期准备工作;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并校并班15个,全镇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医疗卫生方面,积极搞好村级卫生室建设,不断扩大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面,全镇36470位农民参加新农合,参合率达95.5%,累计拨付新农合基金1432870元。
计划生育方面,严格控制各项计生指标,着力稳定低生育水平,计生工作继续保持全县领先地位。
民政救助方面,认真落实各项农村低保政策,不断扩大低保覆盖面,切实做到应保尽保,截至目前,全镇共落实低保户365户,涉及参保719人,发放低保金179680元;扎实开展双拥优抚工作,为700余名残疾人办理残疾证书,为75周岁以上老人发放生活补贴12万元,为2680名60周岁以上老人提供了免费照像服务。
八、支持重点工程建设为确保大西、张台铁路工程的顺利实施,我们专门成立了工程协调领导者小组,由镇人大主席关俊杰和副镇长张蓓具体负责协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