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在XXX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报告(XXX年12月12日)XXX各位代表、同志们:现在,我代表XXX第十五届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XXX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是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胜利召开后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也是继镇党委换届后我镇的又一次重要的换届选举工作。
这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实事求是地回顾总结第十五届人民政府以来的工作,选举产生XXX第十六届人大、政府班子,正确分析当前形势,科学谋划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进一步理清和完善发展思路,确定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加快富民强镇步伐,全力构建和谐XXX。
一、第十五届人民政府以来工作简要回顾。
XXX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来,XXX第十五届人民政府团结带领全镇广大干部和各族群众,解放思想、求真务实、扎实苦干、加快发展,圆满完成了第十五届人民政府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和“十五”发展规划,为“十一五”期间全镇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全镇经济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截止2006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05119万元,比2002年增长105 %,年均增长2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8980万元,年均增长16%;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54636万元,年均增长35%;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41503万元,年均增长28%。
财政收入达到1358万元,比2002年增长125%,年均增长25%。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248元,比2002年增长115%,年均增长2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00元,比2002年增长60%,年均增长12%。
——工业经济工作有了新发展。
截止2006年,全镇限额以下工业企业已达510家,工业产业实现增加值54636万元,比2002年增加21500万元,增长84%,工业经济占GDP的比重达到52%。
在项目建设上,引进河北塔泉集团林西森泉化工有限公司糠醛加工等3个化工类项目,计划总投资7200万元,现已完成投资3500万元;引进天津世江矿业开发有限公司马岱沟铅锌矿等5个探矿类项目,计划总投资4400万元,现已完成投资1180万元;引进北京绿源卡德饲料有限公司XXX奶牛饲料加工等8个农畜产品深加工及建工建材类项目,计划总投资4090万元,现已完成投资2380万元。
在工业园区建设上,2002年,启动建设了金鼎工业园XXX工业园区建设,规划占地1000 亩,现已引进4户企业入驻,完成投资800万元;2006年,启动建设了XXX民营工业经济创业园区建设,规划占地1000亩,一期工程占地380亩,计划总投资860万元,现已完成前期规划和道路建设等前期基础工作。
全镇工业经济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对镇域财政的支撑作用初步体现。
——农牧业产业化进程加快,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奶牛养殖、XXX蔬菜批发市场和XXX制糖公司等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我镇农民增收致富的带动作用进一步明显。
全镇奶牛、蔬菜、甜菜、食用菌、优质牧草等主导产业进一步壮大。
总投资7000余万元,建奶牛养殖小区4个,配套建设现代化奶站3处,全镇奶牛存栏已达3100头,其中进口优质奶牛1300头,日产鲜奶22吨。
重点培育育肥牛养殖大户13户,年内出栏育肥牛2万头。
肉羊存栏稳定达到5万只,其中胚胎纯种无角道赛特750只。
2006年,全镇无公害蔬菜种植已达到 4.5万亩,丰产型新品种甜菜种植5500亩。
投资110万元,新建食用菌小区1处,发展食用菌栽培户150户,完成食用菌栽培65万盘(袋)。
优质牧草(紫花苜宿)保存面积已达到5.8万亩,既调整了种植业结构,又保护了生态环境,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共赢。
——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
市场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
在镇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采取民营多元资本投资、市场运作的方式,先后为同裕蔬菜瓜果批发市场投入改、扩建资金1000多万元,累计新建市场商住楼23000㎡,新增商业大棚1400㎡,硬化市场交易场地12000㎡,完善市场大门主体工程5处,通过改扩建后的同裕蔬菜瓜果批发交易市场,新增市场固定商业经营户120户,解决就业岗位1200个,年交易量已达18万吨,交易额达1.2亿元。
城镇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改扩建力度加大。
配合县城建、土地等相关部门,对城镇主要街道、干道进行了改扩建,分别配合完成了西旱河改道、宝林路、金城街、铜都大街西段、松漠大街西段的拆迁、征地及补偿工作;配合完成了新党政综合办公楼、国税局、地税局、财政局、城建局、县国土局、环保局、广电局、交通局、林业局、计生局、法院等12个部门和单位的办公楼新址的拆迁、征地及补偿工作。
配合完成了金城街、春蕾大街、南街泄洪路的拆迁及补偿工作。
同时,完成了怡园小区、热力公司、县中心变电所、污水处理厂、三中教学楼新楼、赤峰市中昊汽车运输公司XXX公司即XXX汽车站的征地、拆迁及补偿工作。
累计涉及拆迁户1480户,涉及征地户2536户,征用土地1568亩,发放拆迁、征地补偿款1.5亿元。
同时,在乡村公路建设上,2006年,全镇共动用砂石8万余方,高标准完成137公里村级公路建设。
商业街区和小区建设力度加大。
在镇内土地开发上,建设了XXX标准化住宅小区2栋,建筑面积8400㎡;南街住宅小区4栋,建筑面积28000㎡;南门外标准化住宅小区6栋,建筑面积45000㎡。
根据工业经济发展的需要,组织实施了XXX村移民搬迁工程。
该项目占地230亩,总投资1400万元,现已完成投资超过800万元,涉及四个村民小组、 197户,现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176处,完成室内装修73处,迁出区拆除旧房68处,入驻新区78户。
同时,启动实施了XXX村整村推进直接到户扶贫项目和XXX村土地整理项目。
项目打配机电井15眼,铺设管道9000米,项目总投资160万元。
项目完成后,可增加水浇地1980亩,同时解决1500亩旱地果树的灌溉。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按照“乡镇办小学”的指导思想,顺利完成了镇内村级小学撤点并校工作,撤并了18个村级小学及下设的教学点,创办了XXX寄宿制小学和十二吐寄宿制小学,使全镇学校数量减少到了2所,进一步优化了教师结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
科技进步对经济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文化建设繁荣、健康、向上。
卫生事业有了新发展。
民政救助、救济及城镇社会低保发放工作积极稳妥,全镇共有3400人享受城镇低保,1047人享受农村低保,做到了应保尽保。
投资220多万元建设的镇敬老院新院民楼已投入使用。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已全面启动,参合人数达到26300人,参合率90%以上。
——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扎实推进。
围绕创建文明城镇、文明社区、文明小区、文明单位,深入开展了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2005年,代表全县完成“五星级”文明城镇迎检验收工作。
积极营造加快发展的浓厚舆论氛围,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对外宣传工作。
回顾过去,我们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在县委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全镇广大干部和各族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是社会各界支持与合作的结果。
在此,我代表XXX第十五届人民政府,向关心、支持政府工作的各位领导,向为XXX经济和社会发展倾注心血和做出贡献的各族干部群众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总结过去工作的实践,有一些宝贵经验值得我们认真汲取和长期坚持:一是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二是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完善切合实际的发展路子,明晰发展思路,确定发展方向;三是必须时刻注意维护和加强团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目标一致、思想统一,形成齐心协力、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四是必须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全镇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许多困难,工作中还有许多不足。
主要是:一是工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缺少技术含量高、竞争力强、税赋贡献大的大项目、大企业入驻;规模企业数量少,企业小、散、低的现象比较突出,民营经济活力不足,工业园区集聚效应还未真正体现。
二是财政增收渠道不多,加之规模企业少,给财政收入带来很大的压力;三是农牧业基础薄弱,产业化、市场化程度较低;四是农牧业产业化层次较低、特色不明显,没有上规模、上品牌、有影响力的农畜产品。
五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缓慢,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
六是少数干部思想解放不够、思路创新不够,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有待进一步增强,经济环境还有待于进一步优化。
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着眼大局,着眼发展,积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二、新的形势与任务今后五年,我镇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良好机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进入关键时期。
经过“十五”期间的探索、实践、发展和积累,我镇的发展思路进一步清晰,发展重点更加明确,发展基础日益稳固,资源、区位、产业等优势更趋明显。
承接“十五”良好来势,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完成“十一五”奋斗目标,既是必须实现的,也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今后五年全镇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的相关会议精神,进一步优化环境,扩大对外开放,把增加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作为根本工作目标,突出工业经济、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的主体地位,加快推进工业化、农牧业产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增强镇域经济的综合实力,积极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努力构建和谐XXX,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努力开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局面。
到2010年,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7亿元,增长18%。
其中,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6000万元,增长15%;二产业增加值完成8.4亿元,增长30%;三产业增加值完成7亿元,增长25%。
本级财政力争突破2000万元,增长47%。
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4200元,增长32%。
实现上述目标,需要全镇广大党员和各族干部群众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振奋精神、锐意进取,特别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形成共识:一是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政府是最重要的主体。
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努力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转化为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转化为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确保实现科学发展。
二是必须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