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议论文阅读复习课教案

九年级议论文阅读复习课教案

九年级议论文阅读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议论文的有关知识,能运用一定得方法做题。

(2)过程与方法:用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进行做题训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从每一篇文章中得到人生的哲理和启示。

二、教学重点:掌握做题的方法和规律。

三、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总结规律和方法。

四、教学过程:〈一〉课前起跑线你能否用一句话概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特点和区别?记叙文给人以情感,以情动人;说明文给人以知识,以知识充实人;议论文给人以道理,以理服人。

〈二〉议论文基础知识点1.议论文的概念:是作者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

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2.议论文的三要素:指论点、论据和论证。

(1)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

只有准确地把握文章的论点,才能了解文章中提出的见解和所要解决的问题。

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

区别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并不难。

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是统帅与被统帅的关系,因此,分论点常是文章论证过程中各段或各层所论述的观点。

另外,分论点是用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只要研究这些论点的关系,就能看出哪是主哪是从,哪是纲哪是目。

(2)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材料。

它是被论点统率,为论点服务的。

常用的论据有两种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事实论据:包括具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或史实、统计数字等。

道理论据:指经过人们的实践检验的、为社会所公认的正确理论,包括社会科学理论,如哲学理论;也包括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及广为流传的谚语、名言、警句等。

(3)论证:指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与论据之间逻辑联系的纽带。

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论证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

论证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四种: A.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B.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C.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D.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3.议论文的结构:(1)基本结构:提出问题(也叫引论)--分析问题(也叫本论)--解决问题(也叫结论)。

(2)论证结构:可以分两大类:一是逐层深入的论述结构,叫“纵式”;一是并列展开的论述结构,叫“横式”(最常见的是总分式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

4.议论文的分类:从论证方式来看,议论文分为立论文(立论是就某一事件或问题从正面阐述作者的见解和主张)和驳论文(驳论是就某一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揭露和驳斥错误的、反动的见解)两种。

5、议论文的语言:准确性和严密性(修饰性、限制性的语言的运用)、逻辑性(词序,关联词语的使用,特别要注意递进关系)、生动性(成语、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6.论点与论题的区别(1)定义不同。

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论题是有待于证明的命题,它仅是议论的问题或对象,前者如“学业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后者如《说谦虚》。

(2)要求不同。

论点的提出要求正确、鲜明、有针对性,要符合客观实际,符合科学真理,符合马列主义,观点要明确,赞成或是反对,不能含糊其辞,态度要鲜明。

论题的确立却没有作者的观点和主张,可以是某种片面的、错误的认识或现象。

(3)形式不同。

以标题来看,论点的提出一般是一个较完整的判断句,如《自学成才要有文史知识》,论题的出现常是一个短语,如《想和做》《发问的问题》《谈骨气》。

(4)位置不同。

论点的位置灵活,可在标题、文首,也可在文中,还可在结尾;论题的位置一般在标题或文首。

〈三〉考查的要点1、归纳(找出)文章或文段中的论点。

2、辨析文中运用的论据,理解其与论点的内在联系,并用概括的语言加以表达。

3、辨识、理解文中所运用的论证方法。

4、整体把握文章(文段),分析结构层次,归纳段意、层意,注意文中的过渡句。

5、理解文章中的语句和词义。

6、鼓励创新思维:仿写句子,为文章补充其它的新论据,用简洁的文字谈读文章后的感想。

〈四〉议论文常见试题⏹本文的论点是什么?⏹中心论点是如何提出来的?⏹本文从哪些方面证明了观点?⏹简要分析**段的论证过程。

⏹划线句子运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作用是什么?⏹借助链接材料,理解文本。

⏹请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谈一谈你对作者所说的“**”的认识。

(80——120字)(5分)⏹依据语境,补充论据。

〈五〉主要题型及解法1.论点中心论点一般具有以下特点:(1)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2)是作者明确的判断(包括肯定和否定)(3)不用修辞和疑问词题型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确定中心论点的几种方法:(1)通过论题推论点论题——关注题目一种是论题式的;例:吴晗的《谈骨气》一课,标题是论题。

那么,文中对骨气做出判断表述的句子是: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一种是论点式的。

例:《给自己多点爱心》(2)通过位置找论点中心论点的几种位置A、题目如《应有格物致知精神》B、开头如《敬业与乐业》C.结尾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D.在文章的中间的过渡段提出论点。

如《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E.还有少数议论文,没有明确表示论点的语句,要由读者根据文章内容自己进行概括。

(3)通过论证验论点:通过论据和论证确定论点是最保险的方法。

文中的论据是否能够证明我们所找的那个句子?——能,该句就是中心论点。

特别提醒:我们应该关注对论据进行简要分析的句子,因为这些分析都是围绕论点进行的分析,通过这些句子就很容易确定该句是不是中心论点了。

题型2:中心论点是怎样提出的?方法:先确定文章的中心论点,然后判断论点提出前的内容属于哪种提出方式,并围绕论点对其进行概括中心论点提出的五种方式:开门见山式:开篇直接提出论点引经据典式:引用名人名言或诗文名句提出;引用成语或寓言故事提出;叙述引论式:列举生活中的事例或以自然现象提出。

设问引论法:用问题引出论点直接反驳法: 直接驳斥要批驳的观点题型3:文章的分论点是什么谈欣赏许多年轻人都喜欢可口可乐。

为什么?可口可乐不仅味道独特瓶体更是独特:眼睛看着外观美,手掌握着不滑脱。

这个独特的瓶子是怎么设计出来的呢?当年,有一个叫路透的青年制瓶工人在与女友约会时,非常欣赏女友穿的套裙,由欣赏产生联想,设计出了瓶子的图纸,获得了专利,并且在1923年被可口可乐公司用600万美元买走了。

正是欣赏激发了路透的创造力,可见,欣赏十分重要。

欣赏能够让人的心态充满阳光。

有了这种心态,即便冬天来了,也会说,春天还会远吗?即便无路可走了,也会说,路不都是人走出来的吗?即便有人犯错了,也会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种阳光心态有一个稳定的基因:积极多于消极、乐观多于悲观、自信多于自卑。

这种心态,在欣赏别人中展现了自身人格的魅力。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有一些人尚未学会欣赏。

这种人,对人、对事、对物,要么以粗求精、以浅揣深,要么以一己之心、一时之情来度社会之腹、时令之变。

这样,不仅白白丢掉了欣赏的情趣,而且平添了几分忧愁。

这委实不值得、不必要。

欣赏还能够助人成就一番事业。

善于欣赏的人,有一种容得下他人才华和长处的胸襟,并将这些才华长处为己所用,从而成就一番事业。

萧何欣赏韩信,月下追来的不只是韩信,而是汉朝的江山;诸葛亮欣赏相貌丑陋的妻子,得其所授而造木牛流马;唐太宗欣赏敢于直谏的魏征,从而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这种欣赏,体现着一个人的胸怀和智慧。

答案:分论点1:欣赏能够让人的心态充满阳光。

分论点2:欣赏还能够助人成就一番事业。

(通过过渡句写出两个分论点)2.论据论据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事实论据: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事例或史实以及统计数据等。

事例有的是个例,即某个人的事例;有的是泛例,即生活中的普遍现象或一类现象。

道理论据:名人名言、谚语警句(需要注意的是:在引论部分的事例或名言警句既起着引出论题或论点的作用,也起证明作用,充当论据。

)题型:(1)辨别论据的类型(见论证过程题)(2)概括论据的主要内容(同记叙文题目,紧扣论点)(3)为文章再补充或选择一个恰当的论据(根据论点选择)⏹补充论据方法:依据语言环境准确把握论点论据能证明论点叙述和分析紧扣论点3.论证方法主要题型:(1)辨别论证方法的类型(2)分析某种论证方法的作用题型1:辨别论证方法的类型举例论证:(例证法)比喻论证:(喻证法)对比论证:(正反对比论证法)道理论证:(引证法)题型2:分析某种论证方法的作用⏹辨析四种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理解其作用,结合具体语境分析:模式:“用____法()地证明了____的观点”熟记——熟练掌握每种论证方法的作用的答题格式(1).举例论证即例证法: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加具体更有说服力。

(2).比喻论证即喻证法: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的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3).对比论证: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的观点,使说理更有力度,给人深刻印象。

(4).道理论证即引证法: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的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更有说服力。

运用——根据该方法的作用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例:《谈欣赏》欣赏能够让人的心态充满阳光。

有了这种心态,即便冬天来了,也会说,春天还会远吗?即便无路可走了,也会说,路不都是人走出来的吗?即便有人犯错了,也会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种阳光心态有一个稳定的基因:积极多于消极、乐观多于悲观、自信多于自卑。

这种心态,在欣赏别人中展现了自身人格的魅力。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有一些人尚未学会欣赏。

这种人,对人、对事、对物,要么以粗求精、以浅揣深,要么以一己之心、一时之情来度社会之腹、时令之变。

这样,不仅白白丢掉了欣赏的情趣,而且平添了几分忧愁。

这委实不值得、不必要。

题目:本段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有何作用?对比论证的作用:突出了作者观点的正确性或重要性,使说理更有力度。

具体语境:本段的论点是“欣赏能够让人的心态充满阳光”,所用的论证方法一定是为了证明这一观点。

答案:一正一反进行对比,突出强调了“欣赏能让人拥有阳光心态”的观点,从而证明了欣赏的重要性,使说理更有力度。

例:《低姿态进入》⑦亚里士多德说:“高标准的目标和低姿态的言行的和谐统一是造就厚重而辉煌人生的必备条件。

”看来低姿态当为生存之态,当为人生常态。

唯有“低”才会看得真切,看得生动具体,才可能领悟事物的真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