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冬小麦中后期高产管理措施

冬小麦中后期高产管理措施

冬小麦中后期高产管理措施
玉田县冬小麦播种面积30多万亩,播种基础较好,优种覆盖率高;今年冬季气温偏高,冬小麦带绿越冬,越冬死苗率低,苗情是近几年来较好的一年。

小麦即将进入返青、起身、拔节阶段,是促弱苗转壮、保壮苗稳健生长的重要时期,也是调节小麦群体合理发展的关键阶段。

要做到分类指导,科学管理。

标签:冬小麦高产管理措施
一、早春促苗早发
1.压麦
早春麦田镇压是一项提墒控旺、节本增效的重要农艺措施,可以提高土壤墒情,提高地温,减轻因早春干旱或冻害造成的死苗。

一般麦田压麦1-2次。

镇压要做到“两个宜早,三个不压”,即整地质量不好的麦田宜早镇压,墒情不好的麦田宜早镇压,提早接通土壤毛细管提墒;清晨不压麦,土壤墒情过大时不压麦,植株结冰时不压麦,以免压碎麦叶和破坏土壤结构。

2.锄划
锄划和镇压要结合进行,一般先压后锄。

镇压锄划的时间应在2月中下旬至返青期进行。

锄划深度1-2厘米。

可以增加土壤表面积,充分接受阳光,进而提高地温,促进麦苗早发稳长。

同时清理冬季覆盖物、枯草和树叶等杂物,以免影响光合作用。

各类麦田在早春地表开始融化,墒情适宜时都可进行镇压、锄划。

对旱地麦田、秸秆还田或秋种时整地粗放、坷垃多的麦田进行镇压、锄划,保墒抗旱更为重要。

二、科学肥水,合理促控,分类管理
要科学运筹肥水,分类进行管理,要先管旱情重和苗情弱的三类麦,再管二类麦,最后管一类麦。

1.三类苗管理
以促为主。

三类苗返青始期亩总茎数小于45万,多属于晚播弱苗,由于群体小,难以形成适宜的亩穗数,春季肥水应以促为主。

春季肥水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在返青期5厘米地温稳定于5℃左右时开始追肥浇水,亩施尿素5-7公斤和适量的磷酸二铵,促进春季分蘖增生,提高分蘖成穗率;第二次在拔节期进行,随浇水每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提高穗粒数。

但是,土壤墒情好的晚播、无分蘖、群体小的麦田,第一水不要过早,待长出新蘖后再浇水追肥,以利于迅速提高地温和地表温度,促早春分蘖,适当增加亩茎数。

2.二类麦田管理,促控结合
二类麦田返青始期每亩总茎数50万左右。

春季肥水管理的目标是巩固冬前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

因此,春季肥水管理应该在起身期,地力水平一般,亩茎数50万左右的二类麦田,在小麦起身初期追肥浇水,结合浇水亩追尿素10-15公斤;地力水平较高,亩茎数接近60万的二类麦田,在小麦起身中期追肥浇水,亩追尿素10-15公斤。

3.一类麦田管理,控促结合
地力水平较高,亩总茎数在60万-80万之间,墒情好的一类麦田,应控促结合,重施拔节肥水。

一类麦田属于壮苗麦田,如果在返青期或起身期追肥浇水,会使群体过大,拔节期、孕穗期田间郁蔽,群体内光照不足,灌浆期倒伏减产。

春季肥水管理的原则是控促结合,提高分蘖成穗率,促穗大粒多。

在小麦拔节期追肥浇水,亩追尿素13-15公斤。

4.旺苗管理,以控为主
旺苗麦田一般冬前亩总茎数80万以上,植株较高,叶片较长,主茎和低位分蘖的穗分化提前,早春易发生冻害,拔节后易造成田间郁闭、光照不良和倒伏,春季肥水要以控为主。

在返青期镇压锄划蹲苗、起身期喷施壮丰安等调节剂化控防倒的基础上,根据群体大小、地力状况进行旺苗肥水管理。

无脱肥现象的旺苗麦田,应早春镇压蹲苗,避免过多春季分蘖发生,在拔节期施肥浇水,亩施尿素10-15公斤;对于有脱肥现象的麦田,如果群体不大,早春亩总茎数在80万以下,在起身初期追肥浇水;如群体偏大,在起身中期追肥浇水,一般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防止旺苗转弱苗。

三、防倒春寒
冬春交替容易出现倒春寒使小麦发生冻害。

可根据天气预报,在降温之前灌水是防早春冻害最有效的措施。

若一旦发生冻害,要及时进行补救。

一是抓紧时间,追施肥料。

根据受害程度,抓紧时间,追施速效氮肥,促苗早发,提高小分蘖的成穗率,一般亩施尿素10公斤左右;二是中耕保墒,提高地温。

及时中耕,蓄水提温,促进根系发育,能有效增加分蘖数,弥补主茎损失。

四、小麦“一喷三防”预防病虫害和生理病害
小麦“一喷三防”技术可防治麦蚜、小麦红吸浆虫成虫、一代棉铃虫、纹枯病、白粉病、全蚀病、根腐病、锈病、黑穗病,防早衰、抵御干热风等病虫害和生理病害。

即在小麦生长的中后期将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微肥等混配喷雾,一次施药可达到防虫、防病、防早衰、抵御干热风、增粒重的目的,是确保小麦增产最直接、最有效的关键措施之一。

防治配方(亩用量):
a、70%吡虫啉5g +12.5%腈菌唑20ml+99%磷酸二氢钾50g
b、25%吡虫啉15g+12.5%腈菌唑20ml+99%磷酸二氢钾50g
c、20%高氯马乳油50ml+20%三唑酮乳油40ml+99%磷酸二氢钾50g
可根据当地病虫发生特点任选一种用药方案,每亩用水量30公斤以上喷雾即可。

玉田县以5月中下旬为宜,防早衰和干热风应5-7天喷一次,连喷2-3次。

五、防春季草害
春季随气温不断回升和麦田浇水,杂草将出土并快速生长,与小麦争肥、争水,影响小麦正常生长。

因此要及时防治。

小麦杂草种类主要有荠菜、播娘蒿、藜、刺菜、葎草、萹蓄和野燕麦等,防治方法:一是以阔叶杂草为优势种的麦田:每亩用72%2、4—D丁酯40-50毫升或10%苯磺隆10-15克,还可采用各自单用剂量的一半混用,兑水30-40公斤均匀喷雾。

二是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如野燕麦)混合发生麦田:亩用10%苯磺隆10-15克加上6.9%骠马40-60毫升,兑水30-40公斤均匀喷雾。

防治适期为4月10日左右,药剂中可加入杀菌剂和叶面肥,既除草又防病,提高小麦的抗逆性。

若杂草密度过大、杂草超过3叶期或天气较干旱应适当增加用药量。

选择晴好无风或风力3级以下天气施药,以防药液飘移发生药害。

六、适时收获
小麦千粒重在蜡熟末期达到最大值,此时籽粒较硬,可以用指甲切断,但挤不出水来,植株呈黄色,穗子变黄,全田呈金黄色,蛋白质含量也最高,应及时收获。

若收获过早,小麦灌浆不充分,产量低;若收获过迟,籽粒脱水变硬,颖壳松散,容易落粒,造成损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