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试卷
马鸣风萧萧
与朱元思书
自主学习
一、练习
⒈注音。
湍( ) 鸢( ) 戾( )
嘤( ) 庠()泠()
⒉下面句中含有通假字的是( )
A千丈见底B有时见日
C窥谷忘反D泠泠作响
⒊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一百许里( ) ②急湍甚箭( )
二、延伸
(一)
[甲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⒌解释加点的字。
良多趣味()
属引凄异()
泠泠作响()
③蝉则千转不穷( ) ④横柯上蔽( )
⑤经纶世务者( ) ⑥任意东西( )
⒋在文中找出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各一句,并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视觉:
听觉:
表达效果:
经纶世务者()
⒍甲文先写山,后写水,层次井然。
写水是按(顺序)写的。
乙文则是按顺序来写的。
⒎两文在写景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
⒏甲文总写三峡的特点是什么?乙文总写富阳到桐庐的山水特点是什么?分别用原文语句回答。
⒐乙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⒑假如你是一位投资者,根据两文介绍的特点,你将如何开发这两个地方?简要回答。
(二)
黑山在县(河南修武县)地北白鹿山东,清水所出也。
上承诸陂(山坡)散泉,积以成川,西南流屈曲。
瀑布垂岩,悬河注壑,二十余丈,雷扑之声,震动山谷。
左右石壁云深,兽迹不交,隍(沟壕)中散水雾合,视不见底。
南峰北岭,多结禅栖之地(禅栖之地,修行僧人的居住地);东岩西谷,又是刹灵之图(刹灵,寺院;即“浮图”,佛塔)。
竹柏之怀,与神心妙远;仁智之性,共山水效深,更为胜处地。
其水历涧飞流,清泠洞观(泠,清凉;洞观,水清可见底),谓之清水矣……清河水又南,与小瑶水合。
水近出西北穷溪,东南流注清水。
清水又东南,吴泽陂水注之。
水上承吴陂于修武县之故城西北。
(节选自《水经注》)⒒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①上承诸陂散泉()
②多结禅栖之地()
③其水历涧飞流()
④清河水又南,与小瑶水合()
⒓用原文中的话回答问题。
①清水有一河段很险奇,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一河段景观的?
②除自然环境外,清水流域被人尊为“胜处”的原因是什么?
③作者怎样解释清水得名的原因?
⒔上面一段文字先写明清水的,再介绍了清水的走向与,着重描写了清水两岸的,解释了清水,交代了清水支流的。
《与朱元思书》能力提升题答案
一、自主练习
⒈tuányuānlìyīnɡxi ng l ng ⒉B C ⒊①左右②水势急③穷尽④树枝⑤筹划,治理⑥向东,向西⒋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表达效果: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对比立意,相映成趣。
二、阅读延伸
(一)⒌真,实在接连不断形容水声的清越筹划,治理⒍夏、春、冬、秋(或季节);先总后分(或总分)⒎两文都做到了动静结合,都从视觉和听觉方面去写景,使人如同身临其境⒏甲: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乙:奇山异水,天下独绝⒐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⒑在三峡修建水利工程,同时搞旅游开发。
在富阳到桐庐一带搞旅游开发。
(要抓住两个地方的特点来谈。
)
(二)⒒①连续②结交,结合③经过,经④凑到一起⒓①瀑布垂石→视不见
底②南峰兆岭→更为胜处地③其飞历间→谓之清水矣⒔水源险奇石壁云深得名由来流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