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二衬背后注浆方案
一、编制依据
1、《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J10417-2003);
2、《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 204-2008);
3、《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
4、杏村隧道设计图及第三方检测相关数据。
二、适用范围
**隧道的二衬背后脱空及不密实处理。
三、工程概况
**隧道位于阳泉市盂县孙家庄降香坪村与洪糖村北侧约460米,进口里程DK05+250,隧道出口里程DK06+370,隧道明洞段里程DK05+820-DK05+845,隧道全长1120米,设计为单线隧道,最大设计时速120km/h。
本隧道全部位于直线段,隧道纵坡为单坡面,坡度为3%,临近出口段变坡点处设置R=10000的竖曲线。
DK05+440-DK05+620、DK05+960-DK06+280段为Ⅳ级类围岩,其余均为Ⅴ级类围岩。
四、隧道二衬背后脱空、不密实的成因分析
⑴初支面不平顺,局部存在较深的凹坑,防水板挂设后形成一个空腔,因防水板松弛度所限,在混凝土浇筑后形成空洞。
⑵防水板挂设张弛度不适。
防水板如果挂设太松,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会因受挤压形成褶皱,在褶皱之间留下空隙;防水板如果挂设太紧,会造成防水板与初支面之间留下空隙。
⑶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振捣不密实,内部存在气孔、空洞等,上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在自重作用下下沉,在拱部造成空洞。
⑷拱部混凝土浇筑时,由于泵送压力或浇筑方式等问题,致使拱顶位置浇筑不到位,留下空洞。
⑸端头模板拼接不密实,浇筑完成后在等强过程中从接缝里漏
浆、跑浆,使拱部混凝土下落,形成空洞。
⑹拆管过早,混凝土掉落形成漏斗。
在混凝土浇筑后,现场施工人员急于拆下混凝土输送管,在拆管时,未形成自稳能力的混凝土随输送管掉落下来,形成漏斗,造成衬砌脱空。
⑺衬砌台车底座支撑不牢固,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或浇筑后变形下沉。
在现场施工过程中,台车采用方木支垫行车轨道,由于衬砌台车附近较潮湿,方木容易糟烂,在混凝土浇筑后方木被压碎引起台车下沉。
台车使用液压杆支撑由于压力过大可能会使杆件受压收缩,使模板内收或下沉,造成拱部空洞。
⑻拱架背后喷砼不密实,留有空洞,混凝土浇筑后在等强过程中初喷混凝土受挤压破裂,混凝土进入空洞内,造成拱部混凝土下落。
五、总体施工方案、方法及工艺
4.1总体施工方案
杏村隧道二村背后注浆采用全孔一次性注浆,是指按空腔将注浆钻孔一次完成,在钻孔内安设注浆管或孔口管,然后直接将注浆管路和注浆管(或孔口管)连接进行注浆施工,确保混凝土的整体强度,增加防水功能。
隧道拱顶注浆采用GZB-YS注浆泵压住水泥浆,采用φ25橡胶软管与衬砌预埋的注浆管连接。
4.2施工方法及工艺
(1)钻孔:根据雷达探测结果,找出注浆位置并将自行式简易平台推至注浆位置,就位稳定,若有预留注浆孔则对预留注浆孔进行清理、修补,确保注浆孔圆顺、规则。
当预留注浆孔堵塞时,在空洞部
位重新采用电钻打孔,孔深确保进入空洞区域并不得超过结构厚度最好距离防水板2-4cm确保不钻破防水板;若没有预留注浆孔则进行人工钻孔,并进行标记,钻孔要通畅、圆顺、规则且确保不钻破防水板。
(2)安设连接套管(孔口管):连接管(孔口管)与预留管(钻孔)及注浆管连接。
接风管、水管到达注浆位置,安设注浆设备进行注浆试验有无漏浆漏水,确保注浆过程顺畅。
(3)砂浆的拌制:称取100kg水倒入储浆桶内在储浆降桶100L位置做好标记(水密度1kg/L 100kg=100L),每次加水到标记位置然后加入两包水泥(50kg/包)搅拌3-5min,使水泥浆液均匀,水泥浆必须具有良好的可灌性,固结后有一定的抗压、抗拉强度,砂浆的拌制严格按照试验室出具的配合比拌制,不得在注浆过程中随意改变配比。
(4)注浆:衬砌砼强度达到100%后即可进行注浆作业,注浆压力控制在0.2MPa以内,当注浆压力达到0.2Mpa或相邻孔出现串浆时,即可结束本孔注浆,注浆结束后检查孔口,若发现注浆不饱满即进行第二次注浆直至孔口饱满为止。
(5)检测:注浆完成后对该段注浆效果进行检测,若有脱空继续注浆;若无脱空说明注浆效果达到标准。
工艺流程图如下:
六、注浆过程质量要求及措施
(1)注浆用原材料进场必须经过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2)浆液严格按照配合比拌制,不得随意调整配合比。
(3)浆液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按照规范要求留置抗压试件。
(4)注浆必须保证回填密实,每段注浆完成后,采用雷达扫描法检验。
(5)注浆现场要有试验人员跟班指导,以处理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并确定注浆效果。
(6)浆液搅拌一定要均匀,不得有结块现象。
(7)注浆完成注意机械的保养和清洁。
钻孔
安设注浆管
注浆
效果检查
结束
配置浆液
补孔
否
是
七、人员及机械配置
6.1机械配置
6.2人员配置
八、质量要求
(1)、严格按照设计参数进行钻孔,钻孔孔位及角度偏差符合相关规定,若现场钻孔孔位因客观条件限制不能满足要求,应进行移位并进行计算确定参数,必要时进行补孔。
(2)、注浆材料满足设计要求,加强原材料的检验工作。
(3)、浆液配比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配浆时水泥、水最大误差控制在±5%以内。
(4)、浆液搅拌必须均匀,一般水泥搅拌时间为3-5分钟,但不超过30分钟,未搅拌均匀或沉淀的浆液严禁使用。
(5)、注浆过程中,时刻注意泵压和流量的变化,若吸浆量很大或压力突然下降,注浆压力长时间不上升,应查明原因,如漏浆可采取封堵措施。
(6)、注浆过程中压力突然升高,必须及时查明原因,进行处理。
(7)、一台泵发生故障时,立即启用备用泵进行注浆,防止注浆中断。
(8)、注浆过程中尽量保持管路畅通,防止因管路堵塞而影响注浆结束标准的判断。
(9)、注浆过程中药做好注浆记录,记录每孔的钻孔情况、注浆压力、浆液流量、注浆量,以及注浆过程发生的事故,为效果分析提供数据。
(10)、严格进行注浆效果评定,符合、要求时才能结束注浆作业,当未达到注浆结束标准时,立即进行补孔注浆。
九、安全措施
(1)、注浆管路及连接件须采用耐高压装置,当压力上升时,要防止管路连接部位爆裂伤人,注浆结束后需卸压后拔管。
(2)、止浆塞(孔口管)要安装固结牢固,施工期间严禁人员站在其冲出方向前方,以防止止浆塞(孔口管)冲出伤人。
(3)、注意机械使用、保养、维修,注意用电安全,经常进行检查杜绝漏电,并派专人操作和维修,非机电修理人员不得随意拆卸设备。
(4)、台阶上施工时必须设防护围栏,高空作业人员,必须系安全带,防止人员高空坠落。
(5)、需高空作业时,必须搭设稳固安全的脚手架和施工平台,防止机翻人伤事故发生。
(6)、注浆人员需佩戴安全护目镜,防止水泥浆液溅入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