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乒乓球开题报告

乒乓球开题报告


3 研究对象
以高职院校乒乓球校队训练现状及对策为研究对 象,以河南农业职业学院为例
4 研究方法
4.1文献资料法 查阅山西大学图书馆收藏的相关资料(专著、 期刊和论文);通过中国期刊数据库、重庆维 普中文科技全文数据库等学术网站查阅本研究 相关资料。 4.2专家访谈法 以河南农业职业学院为例,走访部分教学训 练方面的专家,从不同的角度对高职院校乒乓 球校队训练现状进行调查,对高职院校乒乓球 校队训练现状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听取他们 的建议,对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进行完善。
8 论文工作计划
第一阶段:2015年1月---2015年12月 查阅相关文献,收集资料、素材,确定研究题目。 第二阶段:2011年1月---2011年5月 制定详细的论文计划,撰写文献综述及开题报告。 第三阶段:2011年6月---2011年8月 访谈,各类问卷的制作发放,进行调研。 第四阶段:2011年9月---2011年10月 资料归纳,整理与分析,数据处理。 第五阶段:2011年11月---2012年1月 撰写论文初稿。 第六阶段:2012年2月---2012年5月 修改论文,论文定稿,迎接答辩。
6.2 预期研究成果
通过调查,基本收集高职院校乒乓球校队训练现状的一手资料, 总结优缺点,存在问题,形成详细的调查报告。根据研究成果,探 讨出适宜高校乒乓球校队发展策略。
7 工作准备情况及保障措施
为了保证研究,通过中国知网以“乒乓球”、 “高职”、“训练”、“运动队”等为关键词检 索相关参考文献50余篇,仔细进行阅读,选取相 关接近研究论文30多篇,为本研究积累了丰富的 研究成果,充实本研究思路。 本人参与高职院校乒乓球校队训练工作,具有 一定的训练经验,对高职乒乓球校队训练具有相 对深刻的认识。
9 参考文献
[1]王辰.石家庄高职院校乒乓球运动开展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4. [2]齐婷婷.浙江省普通高校乒乓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3. [3]高松贤.高职院校乒乓球教学有效实施策略的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06:183-184. [4]张樯,杨玲欢.对东北三省普通高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队现状的分析与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0,05: 76-80. [5]孔煜,蒋琴华,裴春燕,王钧铭.南京市高职院校乒乓球选项课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J].安徽体育科技,2011, 01:61-63. [6]崔权明.高职院校乒乓球教学训练的创新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1,03:31-32. [7]曹爱斌.普通高校乒乓球训练中体能训练方法研究[J].搏击(体育论坛),2011,08:77-78. [8]李秀焕,李华斌.医药类高职院校乒乓球运动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以重庆市为例[J].科技信息,2013,10: 319. [9]黄瑞苑,彭万里,王秋伊.间歇训练法在普通高校乒乓球队训练中的应用研究[J].运动,2013,09:50-51. [10]马丽.对山西省高职师范学校学生乒乓球两面摆速训练方法的研究[J].运动,2013,10:55-56. [11]华承健.高职院校学生乒乓球训练模式探索[J].湖北体育科技,2008,04:464-465. [12]秦雪.浅析高职乒乓球教学中多球训练法的应用[J].生物技术世界,2013,09:126-127. [13]陈书磊.高校乒乓球运动队体能训练方法[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3,04:80. [14]云峰.广东省高职院校乒乓球运动队管理探讨[J].新课程(中旬),2013,01:121. [15]韩林.我国高校乒乓球高水平运动队训练工作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4. [16]宋柄言.心理训练在高校乒乓球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02:40-41. [17]郑重.多球训练在高校乒乓球教学训练中的应用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4,15:33+35. [18]郑重.高校乒乓球教学中的步法教学与训练[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4,06:165-166. [19]张辉.高校学生乒乓球运动员训练的思考[J].文学教育(中),2012,06:49. [20]洪国梁.对我国高校乒乓球高水平运动队训练管理的探讨[J].少林与太极(中州体育),2012,11:33-36. [21]张浩,高兵.对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乒乓球训练的若干思考[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5,01:109-110+113. [22]周映春,陈贵奇,刘兴鹏.高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心理训练方法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7,05: 87-90.
谢谢各位老师! 您的宝贵意见会让我 获益匪浅!
5.主要研究内容
5.1高职院校乒乓球校队训练现状分析
4.3
5.2高职院校乒乓球校队训练对策分析
6 创新之处及预期研究成果
6.1 创新之处
对高职乒乓球运动队训练的涉及的不同指标进行确认划分,对指标 进行二级指标的分解,然后针对不同的指标进行研究分析,构建基 于我国高职院校运动队训练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最后针对高职 院校乒乓球运动队训练现状提出相应对策。
2 研究综述 2.1我国高职院校乒乓球运动开展现状研究
秦晓峰;《河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课外乒乓球活动现状及 影响因素研究》(河南大学硕士论文2012,6)以河南省8所具有代 表性普通高校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对河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课 外乒乓球活动的现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对乒乓球运动 项目总体兴趣一般,大学生参加课外乒乓球锻炼的地点以室外场 地为主,组织形式多为自由活动;从频度、时长和强度综合来看, 锻炼的效果不尽理想;影响河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课外乒乓球活 动的7大主因子为环境氛围因子、保障因子、竞赛因子、自然条 件因子、项目因子、个体因子和储备因子。
1 前言 1.2选题目的意义
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体育是学校教 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对学生人格的塑造、品德的修养、 意志的磨练有着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又能提高学生体质,适应 岗位需求,为学生的就业稳定提供有力的帮助。高职院校学生不 同于其它院校学生,将来从事的职业多半是以生产一线为主的技 1.2体育舞蹈事业发展的需要 术工人,对个人身体素质要求相对较高,如何提高高职院校体育 教学效果,促进高职学生身体素质和锻炼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的 现实意义,乒乓球运动在高职院校具有一定的普及率,高职院校 乒乓球代表队的建设对于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参与锻炼的积极性具 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因此对于高职院校乒乓球队训练现状进行研 究,促进高职院校乒乓球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 研究综述
2.5高职乒乓球代表队发展对策研究现状
王海滨;《黑龙江省普通高校乒乓球运动队发展的现状分析 与对策研究》(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4)运用 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 法,发现黑龙江省普通高校乒乓球运动队存在运动员专业技术水 平整体偏低、教练员科研能力不强的问题,提出相关职能部门应 出台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优惠政策、鼓励支持普通组大学生群体 的发展等对策,以期为普通高校乒乓球运动队的决策者和从事高 校乒乓球运动队的教练员们提供参考。
4 研究方法
4.3问卷调查法 在文献资料和专家访谈的基础上设计出《高 职院校乒乓球校队训练现状调查表》,问卷分 为体育教师、学生两种问卷,对河南农业职业 学院乒乓球校队训练现状进行调查分析。 4.4数理统计法 调查结束后对问卷问题进行整理分析,采取 spss18.0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4.5逻辑分析法 主要通过归纳、演绎等逻辑学原理的运用, 使研究系统化、理论化,并得出正确地研究结 果。
2 研究综述 2.2学校乒乓球训练工作评价
韩林;《我国高校乒乓球高水平运动队训练工作评价体系 的构建研究》(武汉体育学院硕士论文2014,5),以我国高校乒 乓球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为切入点,依据运动训练学理论体系的 相关知识,并结合乒乓球运动项目的特点,构建了我国高校乒乓 球高水平运动队训练工作的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各项评价指标 的评分标准和评价方法。高校乒乓球高水平运动队训练工作评价 体系包括评价指标体系、各项评价指标的评分标准和评价方法三 部分;综合评价高校乒乓球高水平运动队训练工作的指标体系分 为训练工作规划、训练工作实施和训练工作管理三大部分。
2 研究综述
2.6研究不足之处
通过对查阅资料的仔细研究分析,发现现存的研究成果在一 定程度上促进了高校乒乓球运动的发展、促进了高校乒乓球代表 队的发展,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需要改进之处,首先,目前研究基 本集中在高等学校运动队建设,尤其是针对高水平运动队的研究 比较多,针对普通大学生代表队的研究比较少,尤其是高职学校 的代表队建设几乎很少涉及,而实际上普通大学生代表队的建设 更能接近普通大学生,他们的成功对于大学生锻炼习惯的养成更 具有鼓动性。其次,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缺少完整的研究体系, 仅仅是从乒乓球运动的某一个方面进行一定的理论或者现状探讨。 缺少相应的实证性的研究。
2 研究综述
2.3乒乓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现状研究
齐婷婷;《浙江省普通高校乒乓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训练 的研究》(北京体育大学硕士论文2013,5),研究结果表明:在 浙江省普通高校乒乓球队中,各高校运动队的水平有差异,水平 越高的运动队越重视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运动成绩差的运动队, 试图通过技术训练来提高运动员的竞赛能力,忽略了身体素质发 展;专项身体素质训练时间少,训练时间安排不充分。与高水平 运动队相比,专项素质与专项技术训练时间没能合理充分的结合 起来;专项身体素质训练不能跟上现阶段高水平运动队在专项身 体素质训练上的理念。缺乏核心力量训练和器械训练,训练内容 方法单一,大都是一般身体素质训练的内容,和专项结合不紧密; 运动员对于专项身体素质的认知不充分,对于专项身体素质训练 抵触多,很多队员甚至并不认为专项身体素质训练可以帮助和促 进自身技术水平的提高。
1 前言
1.1选题依据
1.1.2高职院校学校体育发展的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