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种阑尾疾病影像学总结
• 4)周围脓肿:阑尾区周围见轮廓模糊,回声 不均的弱回声或混合回声区。
• 5)间接征象:阑尾残株周围肠管扩张、腹水, 肠系膜周围淋巴结肿大。
• 5.鉴别
• 需与盆腹腔脓肿、回盲部肿瘤、结核、淋 巴结、阑尾残端瘘、胃肠道穿孔等。
五、阑尾黏液囊肿
• 1.概述 • 由阑尾腔近端阻塞导致远端黏膜上皮组织中的
黏液细胞分泌黏液聚积、囊状扩张。 • 2.病理 • 囊状扩张,切开其内黏液性物质。黏液性肿瘤
包括黏液性囊腺瘤和囊性癌为引起常见原因。 镜下壁由富黏液上皮组成,显示绒毛结构,环 形累及阑尾。 • 3.临床 • 无特异性,常见右下腹疼痛不适,有时仅右下 腹包块。
• 4.影像
• (1)BE:盲肠内侧壁光滑球形肿块压迹,末端小 肠推压移位。阑尾未见钡剂充盈。
• 1.概述 • 急性阑尾炎穿孔后一种并发症,占4%-10%。 • 2.病理 • 右下腹/盆腔内脓肿,腔内脓液,内部可见
粪石。 • 3.临床 • 急性阑尾炎病史。中老年人多,可伴高热
中毒症状,右下腹扪及肿块。
• 4.影像
• (1)超声:右下腹/盆腔脓肿,可见粪石。
• (2)CT:右下腹/盆腔囊性肿块,壁薄或厚, 增强环形强化,内部可见粪石;也可为边 界不清、密度不均软组织影,强化不明显。 肿块与盲肠关系密切,与周围结构粘连, 内可见小气泡/气液平面。临近肠曲反射性 淤积,可伴气液平面。
阑尾周围脓肿
• 5.鉴别 • (1)阑尾黏液囊肿:病史。 • (2)右下腹或盆腔其他原因脓肿
四、阑尾残株炎
• 1.概述 • 阑尾切除后少见并发症,为阑尾切除时根部残
留过长(1-5cm),残端反复发作炎症。 • 2.病理 • 分急性单纯性、化脓性、坏疽性阑尾残株炎及
阑尾残株周围脓肿。 • 3.临床 • 阑尾切除术后1年左右出现。基本和阑尾炎相
急性阑尾炎
• 4.鉴别 • (1)右下腹其他炎性病变:盲肠、升结肠
憩室炎,阑尾淋巴异样增生,回盲部克罗恩 病等。
• (2)阑尾来源肿瘤伴阑尾炎。 • (3)部分妇科疾病:右侧输卵管妊娠、卵
巢囊肿扭转、卵巢滤泡破裂、急性附件炎等。
• (4)右下肺炎和胸膜炎。
二、慢性阑尾炎
• 1.概述 • 由急性转化来(持续症状>3W)。大部急
尾远端、低并发症特点。 • 5.鉴别 • (1)急性阑尾炎:阑尾基底部类癌引起梗阻
需鉴别。
性愈合后遗留阑尾壁纤维组织增多,阑尾 腔因瘢痕收缩而狭窄,或阑尾与周围器官 粘连形成,易反复发作。
• 2.病理 • 阑尾壁不同程度增生和纤维化,腔可局限
或全长性狭窄、闭塞,可有粪石。镜下壁 内慢性炎性细胞浸润,见纤维化改变。
• 3.临床 右下腹慢性疼痛,可持续性,抗感染有好 转。实验室检查可正常。
• 4.影像
• (1)BE:阑尾仅部分显影或不显影,单个/ 多个充盈缺损改变。阑尾显影外形不规则 分节状、粗细不均,扭曲,边缘不光整。
• (2)CT:类似急性阑尾炎。阑尾扩张(管 径>6mm)、阑尾尖端增厚、粪石、网膜 系膜组织密度增高粘连、淋巴结肿大、 “箭头征”、脓肿、蜂窝织炎、积液
三、阑尾周围脓肿
• 2.临床
• 定位不清脐周疼痛,伴恶心、呕吐、发热及食欲缺乏等。 6-8/10+h后逐渐下移固定右下腹部(转移性右下腹痛,特 征)。查体麦氏点压痛、反跳痛。实验室白细胞和中性粒 细胞升高。
• 3.影像
• (1)超声:阑尾和粪石,后者伴声影;阑尾管径>6mm, 呈不可压闭的、一侧盲端管状结构。
• (2)CT:阑尾扩张,管径>6mm,壁增厚,增强强化。 阑尾周围炎,周围(脂肪)“条纹征”即周脂肪内斑点/ 条纹状模糊英、局部筋膜增厚、系膜密度增高等。阑尾粪 石,其他有盲肠增厚、阑尾周液体积聚、“箭头征”(肠 道内造影剂汇集在盲肠尖端(阑尾起始部)形成箭头样或 鸟嘴样改变)。
六种阑尾疾病影像学总结
一、急性阑尾炎
• 1.病理 • (1)急性单纯性:阑尾轻度肿,浆膜充血; • (2)急性化脓性(蜂窝织炎性):显著肿胀、增
粗,管壁小脓肿形成,腔内积浓,周围形成局限性 腹膜炎; • (3)急性穿孔性(坏疽性):管壁全部/部分坏死, 腔内积浓,穿孔部位大多在血运较差远端部位; • (4)阑尾周围脓肿:化脓坏疽或穿孔发展较慢, 大网膜移至其周并包裹。镜下可见中性粒细胞浸润, 可伴出血、黏膜坏死,浆膜面充血、纤维素渗出。
• 2.病理
• 较硬黏膜下结节,切面黄色。镜下由小细胞组成,有统一、 圆形细胞核,无明显核仁。无明显分裂活动、不典型细胞 或核异性改变。有岛状、小梁形、腺体、弥漫形。
• 3.临床 • 多数无症状。引起阑尾梗阻,出现阑尾炎表现。
对放疗不敏感,化疗暂时有效。 • 4.影像 • 影像学较少,反映出其典型体积小、局限于阑
• (2)右下腹卵圆形肿块,有或无钙化声影。腔内 以低度回声典型。
• (3)CT:盲肠尖区域薄壁囊性肿块,边界增强壁强化,内容物无强化。腔内出现气泡/气液平 伴感染。腹膜假黏液瘤典型为腹膜分叶病变,使空 腔脏器移位或变形,实质器官边缘呈“扇贝”改变。
• (4)MRI:右下腹囊性肿块,冠状面位髂肌和腰大 肌形成“V”形间隙内,与盲肠关系密切,可位于盲 肠内下方或后下方,盲肠外压改变。
• 5.鉴别
• (1)阑尾周围脓肿;(2)肠重复畸形、 系膜囊肿等;(3)卵巢肿瘤、囊肿、积液。
六、阑尾类癌
• 1.概述
• 阑尾是胃肠道类癌常累及部位。典型起源阑尾上皮下神经 内分泌细胞。>70%发生在阑尾远1/3段(远离基底),直 径<1cm。类癌<1cm很少转移,1-2cm50%可转移,> 2cm80%转移。
同,右下腹痛、恶心、呕吐。
• 4.影像 • 1)急性单纯性:长轴“蚯蚓”状或“豆棒”
弱回声区,短轴“靶环征”。
• 2)化脓性:残端慢性增粗直径约1-1.5cm,壁 增厚>0.3cm,常见“双层征”,周围线状暗 区包绕。
• 3)坏疽性:残端轮廓不清或形态消失,,腔 内粪石强回声团伴后方声影,穿孔时管壁回声 中断,周不规则液性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