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绪论ppt课件
作出诊断
-
21
病
感冒
症
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流涕、 咳嗽、脉浮紧、舌苔薄白
辨证
证
风寒束表
辛温解表 麻黄汤、小青龙汤
-
论治
22
病案1:
李XX,男,24岁,首诊节气:小寒。 昨晚外出受凉,今晨觉恶寒,微发热,头痛,周
身疼痛,咳嗽痰白清稀,无汗。 诊得: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 辩证分析: 病因病机——寒邪外侵 病位——肌表 性质——寒证 邪正斗争情况——表实 证候:风寒束表 治疗:辛温解表——麻黄汤
《灵枢 五色》
-
6
-
7
常用耳穴图
耳穴分布规律图
-
8
验案举隅1——程从周 《程茂先医案》: 汪让之婢者,年约十五、六岁,病数日方延余过诊。乃
至房门外,即闻喘声如雷,举家惶惧,且发热,浑身叫疼, 耳且聋,问之多不解应,六脉细数而浮,大便五日未通。余 先用加味麻黄汤一剂。次日再诊时,在榻边方微闻喘急之声, 乃再以清金之剂加酒大黄,大便随通一两次,而病退矣。后 以清热化滞调理而安。然此症内外俱实,余故先取其标,而 后取其本,乃急则治标之意也。
人体生理状态 病理变化规律 诊断防治原则 养生康复方法
-
17
天人一体的整体系统人体结构
五时
五方
五气
同 气
五体 五官
同 类
相
六腑 表里 五脏
五志
相
求
召
五液 五华
五色
五味
五化
-
18
辨证论治 1.病、症、证的含义
病:即疾病,是指有特定病因、发病形式、病机、发展规
律和转归的一种完整的过程。
症:是指疾病的具体临床表现,包括症状和体征。
-
9
验案举隅2——吴篪 《临证医案笔记》: 腾榆桥溺血半年。询其溺孔不痛,而血随溺出。
诊脉洪数有力,此由焦心劳力、厚味酒浆过度,以致 心火热甚。心与小肠为表里,心热则小肠亦热,故便 赤溺血。即投导赤散加赤茯苓、车前子、炒山栀以清 心凉血,使热从小水而出,则血自止。盖小肠为丙火, 心为丁火,心热泄小肠,釜底抽薪之义也。
铁锈浓水,煎药取汤一大盅,温服。效果:煎服一剂后其 疼顿止,而仍觉气分不舒,遂将川楝、三棱、莪术各减半, 再加柴胡二钱,一剂痊愈。
-
11
验案举隅4——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 某二八,脉弦,食下侾胀,大便不爽,水谷之
湿内着,脾阳不主纳运,胃腑不能宣达,疏脾降胃, 令其升降为要(湿伤脾胃)。
金石斛(三钱)、厚朴(一钱)、枳实皮(一钱)、广皮白 (一钱半)、苦叁(一钱)、神僸(一钱半)、茯苓皮(三钱)、 麦芽(一钱半)。
人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
中医学对人体自身整体性的认识
•组织结构不可分割 •生理功能相互联系 •病理变化相互影响 •诊断依据以外测内 •治疗注重整体治疗
-
4
中医学的整体诊疗思路举隅:
形神共养 从阴引阳,从阳引阴 以右治左,以左治右 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
-
5
面部分候脏腑
中医基础理论
湖北中医药大学 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
石和元
-
1
中医学的 主要特点
整体观念
辨证论治
-
2
整体观念——完整性、统一性、联系性
1. 含义: 整体观念: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 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的认识。
2. 内容
人体自身的整体性
组织结构不可分割 生理功能相互联系 病理变化相互影响 诊断依据以外测内 治疗注重整体治疗
论治:
是在通过辨证思维得出证候诊断的基础上,确 立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选择适当的治疗手段和 措施来处理疾病的思维和实践过程。
-
20
从中医的整体观念出发,根据四诊收 集的资料(病因、症状、体征)
辨
证
过
运用中医基础理论进行综合分析, 判断疾病的病因、病位、性质、邪正盛
程
衰情况及其内在联系和各病变间的关系
旦
昼
夕
夜
慧
安
加
甚
-
15
地域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1、体质 2、寿命 3、病变 4、治疗法则 5、道地药材
➢ 东南炎热潮湿,人体腠理疏松而耐热,体格多瘦削, 病多湿热。
➢ 西北寒冷干燥,人体腠理致密而耐寒,体格多壮实, 病多风寒。
-
16
社会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社会的治与乱 社会环境的变迁 个人社会地位改变 个人经济状况
-
10
验案举隅3——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 邻村李姓妇,年近四旬,得胁下疼证。病因:平素
肝气不舒,继因暴怒,胁下陡然作疼。证候:两胁下掀疼 稍愈,心中时觉发热,恶心欲作呕吐,脉左右两部皆弦硬。 诊断:此肝气胆火相助横恣,欲上升而不能透膈,郁于胁 下而作疼也。当平其肝气泻其胆火,其疼自愈。处方:川 楝子 八钱,捣碎 生杭芍四钱 生没药四钱 生麦芽三钱 三 棱三钱 莪术三钱 茵陈二钱 龙胆草二钱 连翘三钱 磨取生
证:即证候,是指疾病在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它包括: ①疾病的原因(如风寒、风热、瘀血、痰饮等)、 ②疾病的部位(如表、里、某脏、某腑、某条经络等)、 ③疾病的性质(如寒、热等) ④邪正关系(如虚、实 等) 反映了疾病发展过程中特定阶段病理变化的本质。
-
19
2.辨证论治
辨证:
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 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 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 某种性质的证候的过程。
-
23
病案2:
李XX,男,24岁,首诊节气:大寒。
七天前外出受凉,觉恶寒,微发热,头痛一周余,周
身疼痛,微咳,无汗。自昨日起发热加重,觉无汗口渴, 咽痛,咳嗽气急,痰黄粘稠,尿赤便秘。
诊得:舌质红,苔黄白相兼,脉浮数
辩证分析:
病因病机——风寒外束,入里化热
-
13
季节气候对人体的影响
春多温病
春温
腠理疏松
夏多泄泻
季 节
夏热
阳气由内向外发散
性
秋多风疟
发 病
秋凉 冬寒
腠理致密 阳气由外向内收敛
冬多伤寒
汗多尿少 气血流畅
汗少尿多 气血凝泣
-
14
昼夜晨昏对人体的影响
人体阳气随自然界阴阳的消长呈 生、隆、虚、收的变化
平
日
日
夜
旦
中
西
半
生
长
收
藏
白天病情较轻、夜晚较重
-
12
验案举隅5——余听鸿 《余听鸿医案》: 常熟西乡大市桥宗福胡,小便不通,延医治之,
不外五苓、导赤、通草、滑石之类,无效。已十三日 未能小便,少腹高硬作痛,汗出气促,少腹按之石硬。 余进通关法,加地黄,重用肉桂,一剂而通。溲仍未 畅,少腹两旁仍硬,脐下中间三指阔已软。余曰:此 阳气未得运化也。进以济生肾气汤大剂,少腹以葱姜 水薰洗,三日溲畅如前。《内经》云:膀胱为州都之 官,气化则能出矣。若专于利水,而不加以温药,则 愈利愈塞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