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15重庆)13.(26分)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阅读材料,回答13-14题材料一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参战国。
面对外敌的入侵,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消灭并牵制了日本侵略者大量兵力,不仅保卫了国家,而且为二战的最终胜利做出重大贡献。
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2014年,我国通过立法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烈士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并隆重纪念活动,以此铭记一切为国家、为民族、为和平付出宝贵生命的人们。
(1)运用《政治生活》知识,结合材料一说明我国国家与公民之间的关系。
(12分)【答案】①公民具有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面对外敌入侵,公民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为国家的繁荣强大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②国家具有保护公民权益的职责,国家维护公民生命、自由等权利,为公民生活与发展提供和平环境,增强国民的爱国主义情感。
③在我国,国家与公民的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解析】(1)本题考查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在我国,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同时也要履行相关义务。
作为国家,要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
所以材料中广大人民浴血奋战是公民在维护国家荣誉和利益,而国家综合实力增强,也要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15全国I)38.(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财政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巨大作用,财政预算的编制和管理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材料一:2014年重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规定,“经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非经法定程序,不得调整,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的支出必须以经批准的预算为依据,未列入预算的不得支出”。
为贯彻落实依法治国精神,按照新修订的预算法,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财政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出预算执行管理的通知》,地方各级政府为预算法的落实进行了积极探索。
材料二:2013年我国GDP增速为7.7%,2014年为7.4%。
2015年我国GDP增长目标调低为7%。
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对积极的财政政策做了加力增效的部署,其中,2015年财政预算拟安排财政赤字1.62万亿元,比去年增加2700亿元,赤字率从去年的2.1%提高到2.3%。
(财政赤字率指财政赤字与GDP之比。
国际上财政赤字率安全警戒线为3%。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政府应该如何强化预算管理。
(12分)【答案】(1)严格执行人大审批通过的预算;完善预算管理制度体系;按照预算法的要求编制预算和执行预算;运用检查、审计等行政手段强化预算监管;公开预算,增加财政收支的透明度,接受权力机关监督和社会监督。
【分析】38题的第一问是运用所学政治知识,说明政府应该如何强化预算管理,题型是措施类,所以材料中的动词是解题的题眼所在,“未列入预算的不得支出”说明要依法依规行政,严格执行人大的预算,并且完善预算制度体系,还要强化监督,完善内部外部监督体系。
(15北京)主观题38、(36分)“众”最初的字形是人们在太阳下共同劳作,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共同劳作有了更多的可能。
材料三互联网时代,“众”的力量在社会公共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互联网给公民参与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也给政府治理模式的创新带来了新的机遇。
公民通过社交网络为交管部门提供道路拥堵信息;民间环保组织依据政府公开的环境数据绘制“污染地图”,帮助政府监管污染企业;市政府通过门户网站向市民征集建议;城管部门请商户和市民通过网络平台为执法人员的工作打分……公民与政府在越老越多的社会公共领域中形成合力。
(3)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以“互联网时代的公民与政府”为题,写一篇短评。
(12分)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论述合理,200字左右。
【答案】(3)示例:互联网为公民与政府的联系和沟通搭建了全新平台,开启了社会治理的“众智”模式。
互联网激发了公民的热情,公民可以充分行使权力,维护权益,自由表达诉求,广泛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监督,在社会治理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政府借助互联网可以更加便捷地公民沟通,了解民意、集中民智,优化公共政策;创新社会治理,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建设服务型政府。
实现政府和公民的良性互动,公民应依法、有序、积极参与政治生活,政府努力提高透明度,主动回应公民诉求,完善与民众的沟通和协作机制,凝聚公民与政府的合力。
(12分等级等级描述第一等级观点明确,能准确运用《政治生活》知识阐述观点,论述合力全面,有一定深度,逻辑清晰。
第二等级观点比较明确,能在一定程度上运用《政治生活》知识阐述观点,论述基本合理,逻辑性较强,但不够全面。
第三等级观点不够明确,能简单地运用《政治生活》知识阐述观点,语义不完整、不连贯,堆砌不相关知识。
第四等级应答与试题无关;重复试题内容;没有应答。
(15天津)13、阅读材料,则答问题(10分)我国1994年正式接入互联网,目前在用户规模,网上信息资源利用等方面已经位居世界前列。
迅猛发展的网络信息传播渠道和网络新媒体平台,以及将世界各国联系在一起的国际互联冈体系,对杜会各领域产生着日益深远的重大影响。
今年3月,“互联网+”一词被政府工作报告使用后,国内正在不断衍生出“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安全”等热点话题。
如果“虹联网+政治生活”,将对我国政府的仁作产生哪些积极影响?【答案】①利用互联网渠道,政府可以提高管理和服务的质量与效率,打造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②利用互联网平台,政府可以更好地接受人民的监督,促进科学,民主决策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③通过国家互联网体系,有利于开展政府间的国家合作;展示良好的国家形象。
【解析】本题与现实联系紧密,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审题,设问的知识方向是对政府工作的积极影响,据此回忆课本相关知识,政府借助互联网能更好地行使其职能,贯彻其宗旨和原则;利用互联网平台,可以接受人民的监督,对科学、民主决策等都有积极影响,也有利于树立政府的威信。
其次分析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且把理论和材料有机结合起来。
根据“以及将世界各国联系在一起的国际互联网体系”加强了政府和国外的联系,展示了我国政府的良好形象。
考点:政府的职能、宗旨、原则、威信、自觉接受人民监督、科学民主决策等知识。
(15安徽)39.(2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结构调整、民生改善等都离不开政府的积极作为。
我国GDP与三次产业变化情况我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对政府要求的理论依据,并从“正确认识社会”角度对材料二进行哲学思考。
(20分)【答案】(2)政治生活:①我国政府具有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加强社会建设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职能,并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所以实现经济稳中有进,要求政府弱化GDP考核机制,弱化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盲目投资的冲动,着力解决收入、就业、社保、治安、环保等民生问题。
②我国政府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
所以材料中要求着力解决收入、就业、社保、治安、环保等民生问题。
③政府要审慎行使权力,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正是因为如此,材料要求政府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激发人民群众无穷的智慧和创造力;③政府的权力要依法行使,我国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不断提高行政水平和行政效率。
正是因为如此材料要求政府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建设法治政府。
⑤我国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所以材料要求政府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激发人民群众无穷的智慧和创造力。
【解析】本题有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对政府要求的理论依据,可以从政府的职能,工作原则,依法行政,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决策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
(15浙江)41.近期,“创客空间”、“梦想小镇”、“创业咖啡馆”等创业创新平台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在成为社会热词。
材料一材料二 2010-2014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和就业率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人数(万人) 631 660 680 699 727就业率(%) 89.6 90.2 90.9 91.4 ----补充说明: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之一。
材料三国务院今年4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指出,必须积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和商事制度改革,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着力培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引擎,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
该文件就进一步做好就业创业工作提出27条意见,并明确指出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在有关创业扶持和优惠政策方面对高校毕业生给予倾斜。
(3)结合材料,运用政府的知识阐述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这一政治行为的理论依据。
(12分)【答案】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我国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其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它具有组织社会经济建设、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等基本职能。
就业创业事关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大局。
面对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加、经济质量不高、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就业压力大这一经济社会形势,进一步做好就业创业工作,不仅有助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而且有助于社会和谐发展。
国务院积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和商事制度改革,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着力培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引擎,不仅体现了其组织社会经济建设的职能,而且体现了其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解析】设问的知识限定是政府的知识,设问指向是国务院下发《意见》的理论依据,回答时要系统考虑“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政府的性质、宗旨和原则”,结合材料信息进行分析论证。
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5全国II)38.(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税收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材料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落实“税收法定原则”,2015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明确“税种的设立,税率的确定和税收征收管理等税收基本制度”只能由法律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