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要“严而有度,爱而有心”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管理者、组织者,不仅要教学有水平,还要有科学管理班级的能力。
因此,一个好班主任既是给孩子们传授知识的好老师,又是启迪学生心灵的人生导师,其工作任重而道远。
我个人认为对班级的科学管理,要在“严”和“爱”上下功夫,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班级管理要合理掌握“严”
古人云:“教不严,师之惰。
”“严”是班级管理工作的基础。
“严”,就是在学习中、纪律中严格要求学生。
学习是要靠自觉的,但小学生本身有一定的惰性,要达到预想效果,就必须要严。
只有严格要求学生,以班规来形成约束力,用纪律来造就制约圈,才能形成好的班风与纪律,才能为他们成长开垦出一片沃土。
当然“严”并不是要一直板着脸,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正在成长中的学生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和错误。
有的老师看到学生犯了错误就批评指责,有的老师火气一
- 1 -
上,还责骂,体罚。
表面看来是教师恨铁不成钢,但实际上却有害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对学生的“严”应体现在既对学生严格要求,但不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以理服人,让学生心甘情愿地接受教育,以改正不良习惯和品行。
俗语说“严师出高徒”,“今日严格,明日合格”。
这些都充分说明了严的必要性。
所以要想做好班级工作,教育好学生,就必须严。
但要做到“严而不厉,严而有度”。
二、班级管理要正确把握“爱”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教师热爱学生作为“教育的奥秘”,他的座右铭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
”对学生要有爱心,相信每一位班主任都很清楚做到这一点的重要性。
可是为什么在现实中却出现老师认为自己爱学生但学生认为老师不爱自己的矛盾现象呢?这固然和师生无法完全统一的立场有关,当然和老师自己的管理方法也有一定关系。
我认为,要做到爱学生,必须要做到以下三点。
首先,一定要做到公平公正。
不要以学生家庭条件
- 2 -
优劣或是成绩好坏对学生区别对待。
学生的眼睛是雪亮的,老师对个别学生稍有不同他们都能很快感觉。
例如:有一段时间,我经常提问一个喜欢的小女孩,过了一个星期每次我要提问时,下面的学生就会叫出那个女孩的名字。
当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该关心或照顾的一定要一视同仁。
若是对成绩好的学生“格外照顾”,而对一些后进生“漠不关心”的话,那就是班主任为自己的工作设下了障碍,学生没有说出来并不是他们不知道。
一个班的学生存在差异是不可避免的。
在班主任的心里,若能认每一个学生都是有出色之处的。
那便达到了爱心的最高境界。
爱学生,不要戴着有色眼镜去爱,要努力对每一个学生付出爱心。
其次,理解学生,用“宽容”的心去包容他们。
俗语说“打是亲,骂是爱”,但用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去爱学生,他们未必能接受。
学生毕竟还是孩子,出错在所难免,不要太苛刻,不要把学生从身边推开。
当然宽容并不是无原则的,了解学生,是真正理解他们、包容他们的前提。
现代的小学生的生活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学校本身,在信息社会的今天,他们的生活也不仅仅局限
- 3 -
于学习,而已经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
作为班主任,必须从各个方面去关心他们,理解他们的想法,帮助他们解决成长过程中碰到的各种困难。
明白学生的心思,才能在他们出现问题后有针对性的引导他们解决问题。
再次,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
每个班主任都会和学生沟通。
但是要坚持用真诚的心去听,才能倾听到学生心中最真的声音。
当某个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难题或不顺心的事时,就想找信赖的人一吐为快,指点迷津。
如果作为班主任,经常有学生主动和你交流心事,说明这个老师已经赢得了学生的信任。
这时就要好好利用这种信任,进一步走近学生的心灵。
有时学生的心事在老师看来是小事一件,或者有时候学生来的时候老师正好没空,这种时候千万不可流露出不耐烦的情绪,因为学生一旦发现原来老师并不在意他的倾诉时,他会倍受打击,甚至以后再也不愿意信任老师并和老师交流了。
所以,和学生交流要真心、耐心,不要应付。
三、正确处理严与爱的关系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没有爱就难以成为真正的教育,班主任唯有心里时刻装着学生,学生心里才能有
- 4 -
你这个老师,尤其是后进生,爱之深切,才能唤起他们奋发向上的勇气、信心和激情。
但光爱不严,师生关系表面融洽,就像普通朋友一样,打打闹闹,嘻嘻笑笑,没有了班主任最基本的“严”,将会造成学生对班主任的要求不执行或执行不力,因为学生认为反正我和班主任关系好,我不做、不听,班主任又不会怎样,这样,良好的班风无法形成。
管理的制度就难以执行,面对集体活动就会一盘散沙,失去了班级凝聚力。
但班主任对学生一味地严格,不给学生以关怀、体谅,表面上看,学生非常听话,甚至做得很好,学生也能遵守各项制度,在别人眼中也是一个不错的班级,但时间长了,学生见了班主任就像老鼠见了老猫一样,害怕之极。
如果长时间处于这样一种被动压抑之中,学生的身心会产生一种不良影响,从而导致厌学、退学、逃学、辍学等。
苏联教育家马莲柯说:“如果有人问我,我怎样能够以简单的公式概括我的教育经验的本质时,我就回答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我认为他的这句话概括了严与爱的关系,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是“严”,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是“爱”。
- 5 -
在班级管理中,既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又要认真对待学生的缺点,以一颗宽严有致的爱心对待每一个学生。
总之,对学生的教育,既要严,又要爱,做到“严而有度,爱而有心”。
“严”和“爱”将是我们教育学生的永恒主题。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