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1999 - 09 - 24作者简介:陈新军(1967~) ,男,浙江义乌人,副教授,在职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渔业资源经济和远洋渔业开发,已发表论文40 余篇。
论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陈新军1 ,2 周应祺1(11 上海水产大学工程技术学院,上海200090 ; 21 南京农业大学,南京210095)摘要:渔业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70 年代以来,世界上一些传统的渔业资源出现了衰退,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从渔业资源的特性出发,结合它的经济特性,才能分析渔业资源衰退的本质。
指出资源的有限性与需求量增加的矛盾、资源的共享性、资源产权的虚置、资源的无偿使用以及资源的负外部性是渔业资源衰退的主要原因。
为确保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出了确立自然资源具有价值的观念、对渔业资源实行资产化管理、实现共享资源的产权转化、建立渔业资源产业、积极开展国际或区域间的合作、建立渔业资源的核算体系以及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建设性的措施。
关键词: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可再生资源中图分类号:F31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 - 7588(2001) 02 - 0070 - 05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FISHERY RESOURCESCHEN Xin2jun1 ,2 ZHOU Yin2qi2(1. S hanghai Fisheries University , S hanghai 200090 , China ;2. Nanjing A gricult ural University , Nanjing 210095 , China)Abstract :Fishery resources constitute an important part of natural resources. Since 1970 , some tradi2tional fishery species in the world have been declining , s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fisheries is fac2ing serious challenge.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ishery resources and their economic function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reasons accountable for the decline of the fishery resources. Included arethe contradictions between resources limitation and demand increase , resources sharing , the empty shellof property right of resources , resources free utilization and negative externalities. To guarantee sus2tainable utilization of fishery resources ,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 such asestablishing concept of worthy natural resources , realizing capitalized management and property trans2formation by means of resources sharing , setting up industry of fishery resources , developing interna2tional or regional cooperation , establishing accounting system of fishery resources and improving social2ist market system.Key words :Fishery resources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Renewable resources约占地球表面积71 %的海洋蕴藏着丰富的鱼类和其它经济水产动物。
70 年代以前,世界海洋鱼类的渔获量以每年约为6 %的速度持续增长,但到了70 年代初期,由于秘鲁鱼产量的急剧减少,使增长率明显下降。
1980 年~1989年间年总增长率仅为213 %左右,1989 年创下历史最高峰1 ×108 t ,1990 年却出现了1976 年以来首次减产,减幅为3 %。
这一趋势使人们认识到曾经被认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渔业资源已经达到开发利用的极限,世界上一些主要的经济渔业资源已被过度利用或已经衰退。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发展,人们对水产品的需求量将进一步增加。
全球面临着人口增长、资源衰退和环境恶化三大问题,因此,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成为当前世界渔业界的重要研究课题。
1 渔业资源的特性渔业资源除了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所具有的稀缺性这一共性外,还具有以下特性:(1) 再生性:渔业资源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具有自行繁殖的能力。
通过种群的繁殖、发育和生长,资源不断更新,种23 卷第2 期2001 年3 月资源科学RESOURCES SCIENCEVol. 23 ,No. 2Mar. ,2001群数量不断获得补充,并通过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使种群的数量达到平衡。
如果有适宜的环境条件,且人类开发利用合理,则渔业资源可世代繁衍,持续为人类提供高质量的食物。
但是,如果生长的环境条件遭到自然或人为的破坏,或者遭到人类的酷渔滥捕,渔业资源自我更新能力的降低,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将会导致渔业资源的衰退甚至枯竭。
(2) 洄游性或流动性:这是渔业资源不同于其它可再生生物资源的最显著特征。
大多数鱼类和海洋哺乳动物都具有一定规律的洄游性,即定时、定向、在一定区域里,周期性地运动。
如栖息在北半球的鱼类,其移动规律一般为春夏季从南向北,或从深海向浅海洄游;而在秋冬季,鱼类从北向南或从浅海向深海洄游。
不少渔业资源种群在整个生命周期中,会在多个国家或地区管辖的水域内栖息。
例如,幼鱼在某个国家专属经济区内发育生长,而成鱼洄游到另一个国家专属经济区或专属经济区以外的公海海域里生长。
(3) 共享性:渔业资源的洄游性和流动性决定了渔业资源分布的广泛性和跨区域性,同时也决定了它具有共享的特性。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将共享性渔业资源定义为:“几个种群同时出现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沿海国专属经济区,或出现在专属经济区内又出现在专属经济区外的邻近区域内”的渔业资源。
并进一步将它分为洄游性共享资源和超界共享资源。
(4) 多样性:渔业生物资源种类繁多,有鱼类资源、虾蟹资源、贝类资源和藻类资源等;鱼类资源又可按地理区域分为生活在热带、亚热带的暖水性种类、高纬度的冷水性种类和在中纬度地区生长与繁衍的温水性种类;从分布水层看,既有资源丰富的中上层鱼类,又有种类多样的底层鱼类;从洄游特性来分,有沿岸性较少移动的地方种、长距离洄游的近海和大洋种等。
(5) 地域差异性:渔业资源处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中,受到许多外界因素的作用和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性。
不同地区的渔业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及组合特征等均有很大差别。
海洋渔业资源的地区差异尤为突出。
海洋渔业资源大致可分为沿岸、近海、外海、深海等几个区域类型,不同的地域类型有着不同的水生生物资源。
(6) 波动性:渔业资源受到气象、水文环境、人为捕捞等因素的影响,资源量波动性较大。
水温、海流等因素的异常变化,会给渔业资源造成极大的危害,如厄尔尼诺现象造成秘鲁鱼的产量剧降。
由于渔业资源的波动性,造成捕捞生产和水产养殖等生产活动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
(7) 整体性:渔业资源和它生存的各种自然环境条件以及人类生产活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它们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一种资源要素或环境条件的变化会引起与其它相关资源要素的相应变化。
2 渔业资源开发利用的一般过程人类对渔业资源开发利用的发展过程,一般都经历“开发不足、加速增长、过度开发和资源管理”4 个阶段。
①开发不足阶段。
渔业资源没有得到利用或者渔获量远低于渔业资源潜在的再生产能力; ②加速增长的发展阶段。
渔业发展迅速,总的捕捞能力和总渔获量迅速增长,渔业的发展处在旺盛时期。
③过度利用阶段。
若继续加强渔业资源的利用,则会进入过度开发阶段,总捕捞能力维持在一个高水平或继续上升,而总渔获量却急剧下降并维持在一个低水平上。
如果任其发展,渔业资源将崩溃灭绝; ④资源管理阶段。
当人们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加强了渔业资源的管理,则进入科学的资源管理阶段,总的捕捞能力将减少到一定的水平,使资源得到恢复,渔获量有所上升,并可持续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
但是,在过去的实践中,此阶段只有少数渔业资源达到,多数传统经济种类的资源状况都处在第三阶段,如我国近海传统经济鱼类的资源基本上处于衰退甚至枯竭状态。
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由于在多数地区和国家,渔业资源是被列为“社会共享资源”,即渔业生产者或投资者在不受任何条件控制下可自由入渔,对渔业资源都具有共享的权利。
因此,渔业的发展必然在经济因素的作用下向无盈亏点(如图1 中的Q 点) 接近,即直到捕捞努力量达到f Q (如图1 中Q 点所对应的捕捞努力量) 。
从图1 可知,当每增加一个单位捕捞努力量的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入时,总资源租金(指利润) 为最大,产量达到“最大的经济产量(MEY) ”。
然而,以后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捕捞努力量,就会发生经济学的过度捕捞,即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入,总资源租金出现下降。
但平均收入仍大于平均成本,此时的渔业仍然有利可图,总渔获量仍然可能继续增加。
当增加一个单位捕捞努力量所产生的边际收入为零时,此时总渔获量达到最大的持续产量(MSY) 。
以后随着捕捞努力量的增加,总渔获量开始下降,边际收入出现负值,总收入开始递减,此时就会发生生物学的过度捕捞。
但平均收入仍然大于平均成本,生产者仍能获得一定的资源租金。
因此捕捞努力量继续增加直到平均收入与平均成本相等的无盈亏点(如图1 中的Q 点) 才停止,此时该渔业不会产生资源租金,而且渔业资源已出现衰退。
但一些经济价值较高的传统鱼类,产量的下降、需求量的上升,会反过来导致鱼价的上升,从而使Q 点向右上方移动,使得渔业生产者又可获得高额23 卷第2 期陈新军等:论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71的利润,这样将进一步加剧了渔业资源的衰退,直至资源的枯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