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课件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课件
第一次母亲说要去看菊花时,作者狠命地捶打自己的双腿,“不,我不去”表示对母亲 提议感到厌恶,选择逃避。第二次是看着母亲“央求般的神色”,“我”不耐烦地答应去, 而母亲却像个孩子似的喜出望外!可惜,“她出去了就再也不回来了”
从“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写出母亲忍受着巨大的病痛折磨却包容“我”的喜怒无常,侧 面表现作者的内疚;“她出去了就再也不回来了”,“再也”写出了深深的遗憾。作者“也 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作者对母亲态度由先前的不耐烦,不理解变成现在 的懊悔与怀念。
“央求般的神色”是母亲的神态,可见母亲对“我”是多么有耐心, 是多么宽容。自始至终都没有停止过对“我”关爱和鼓励。 文章主要是从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等方面来描写母亲(从文 章中找出相关描写),刻画出一个深沉而伟大的母亲形象。
实例教学,指导要点
找出与“我们俩在一起,要好好儿活”相照应的句子,并且思考 “秋天的怀念”是否可以改为“怀念我的母亲”?说明原因
写法探究,学会鉴赏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 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思考:说说作者为何要浓墨重彩地描绘菊花,有何用意?
首先,为了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之情,菊花中有母亲音容笑貌,有母 亲的万般嘱咐”好好儿活“,象征着母爱。 其次,各色各样的菊花,在秋天中展现出各自的特点,活出属于自 己的精彩人生,尽情地绽放是作者对生命有所顿悟。 因此,写菊花实际上是借景抒情,抒发了对母亲的怀念之情,表达 了自己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情境导入,设疑解题
我在国内的时候,只怀念,也只有可能怀念一个母亲。到 国外以后,在我的怀念中增添了祖国母亲。
——季羡林《怀念母亲》 思考: 史铁生在《秋天的怀念》里是怀念谁?为何是秋天?
秋天引起了“我”对母亲的深切怀念。“秋天”点明时间,怀念点明内容。作者怀念秋 天的菊和人,以及从绝望走向振作、自信的秋天的那段经历,表达母子之间的情深 似海。
“我”脾气变得暴怒无常,经常砸玻璃,摔东西,并且狠命地捶打自己的 腿等,情绪很不稳定,十分不理智,对生活毫无信心!
母亲“悄悄地”出去,静待“我”能够恢复平静和理智。当“我”恢复平静时, 她忍着病痛又来照顾“我”,并且鼓励“我”珍惜生命,“好好儿活”。
实例教学,指导要点
母亲为何用“央求般的神色”叫“我”去北海赏菊花?文中是从哪 几个方面描写母亲的?
“咱娘俩在一块,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这是母亲鼓励儿子珍惜生命, 加强地生活下去,带有几分无奈与坚强。而“我”说“要好好儿活”可见我 是找回了信心和自我,找到生命的真谛!
不可以。因为题目为《秋天的怀念》,其主要寓意是在秋天怀念是在 秋天去世的母亲,并且末尾处写到了秋天的菊花,起到了揭示主旨的 作用。同时也表明经过人生的“秋天”,母亲牵挂的儿女已经懂得了怎样 面对人生的困境,懂得了珍惜生命,知道要“好好儿活”。这是一种对生 命的思考,对母亲的深切怀念。若用”怀念我的母亲“则不能更好地突出 表现作者为纪念母亲而精心构造的思绪。
结构梳理
隐瞒病情 悄抚慰
双腿瘫痪,暴怒无常 母亲病重隐瞒病情
秋
天
相约看花
母亲央求北海看花
的
多牵挂
怀
母亲病危临终牵挂
念
北海看花 懂母心
妹妹推“我”去赏菊 “我”与妹妹懂母心
深沉的母爱 深切的怀念
课外延伸,学会思考
思考:
如果你是史铁生,你要怎样活下去,并且想对母亲说些什么?
布置作业,拓展知识
1、课后训练 2、阅读史铁生《我与地坛》,并学会做读书笔记。
实例教学,指导要点
一、文章行文脉络是怎样安排的?
第一部分(1、2段):母亲忍受病痛的折磨对“我”百般抚慰。 第二部分(3-6段):母亲欲带我赏菊时突然病逝。 第三部分(7段):妹妹推“我”去北海赏菊,表达了母亲的 怀念。
实例教学,指导要点
说说一开始史铁生是如何面对“双腿瘫痪”的事实?母亲又是如何 对待“暴怒无常”的“我”?
实例教学,指导要点
“北归的雁阵”和“甜美的歌声”为何会让“我”更加痛苦?
“北归的雁阵”带来春的信息,其自由自在飞翔的样子让人羡慕; “甜美的歌声”往往激起人们对生活的憧憬,在这些美好的事物的反 衬之下,双腿瘫痪的史铁生会觉得更加痛苦。
实例教学,指导要点
作者对母亲几次叫去北海看菊花持有怎样的态度?后来又有什么样 的感想?
走近作者,了解背景
史铁生(1951.1.-2010.12.),生于北京,原籍河北涿 县,中国当代作家,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 人作家协会副主席。1972年因病瘫痪,从此坐上了轮 椅。 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等, 散文有《我与地坛》《合欢树》等
《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为了纪念多年细心照顾自己 却因肝病突然去世的母亲而写的一篇散文。表达了自 己的懊悔与对人生的思考,表明了对母亲的深切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