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单元市场失灵及其对策本单元所涉及到的主要知识点:1.垄断的低效率及其对策;2.外部性的影响及其对策;3.公共物品最优数量的决定;4.不完全信息及其对策。
一、单项选择1.市场失灵是指()。
a.市场价格机制的运行不再具有灵活性;b.商品需求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下降;c.市场对稀缺性资源配置的无效率;d.收入分配不均。
2.不完全竞争市场中产品价格()其边际成本导致低效率的资源配置结果。
a.大于;b.小于;c.等于;d.以上都有可能。
3.垄断缺乏效率的经济学含义是()。
a.垄断厂商没有在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进行生产;b.消费者购买最后一单位商品得到的边际效用超过生产该商品的边际成本;c.垄断厂商没有遵循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利润最大化原则;d.垄断厂商的经济利润为零。
4.垄断厂商销售商品的价格()。
a.等于边际成本;b.小于边际成本;c.高于边际成本;d.无法确定。
5.垄断厂商的产量()。
a.等于竞争产量; b.大于竞争产量;c.小于竞争产量; d.以上都不对。
6.为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政府对待竞争性行业中厂商垄断行为的原则是()。
a.限制;b.提倡;c.放任;d.支持。
7.被谢尔曼法禁止的经济行为是()。
a.差别价格;b.垄断;c.纵向合并;d.以上都不是。
8.某人的行为给其他人带来经济利益,但其他人并不为此支付费用,这种现象称之为()问题。
a.公共物品;b.搭便车; c.外部经济;d.外部不经济。
9.下列哪一种说法体现了外部不经济概念()。
a.连天下雨减少了小麦的产量; b.小麦减产引起农民收入下降;c.吸烟有害于自身健康;d.吸烟有害于他人健康。
10.经济活动具有消费的外部经济性的含义是()。
a.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b.私人收益大于社会收益;c.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d.私人成本大于社会成本。
11.工厂排放的废水、废气、废料对社会产生的效应属于()。
a.生产的外部经济;b.生产的外部不经济;c.消费的外部经济;d.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12.个人乱扔生活垃圾对社会产生的效应属于()。
a.消费的外部经济;b.消费的外部不经济;c.生产的外部经济;d.生产的外部不经济。
13.某生产活动存在外部经济时,其产量()帕累托最优产量。
a.大于;b.小于;c.等于; d.以上都有可能。
14.有关社会成本的正确说法是()。
a.与私人成本没有关系; b.包含私人成本;c.不包含私人成本;d.以上都不正确。
15.社会边际成本指的是()。
a.不包含在私人边际成本中的边际成本;b.包含在私人边际成本中的边际成本;c.经济社会中所有人负担的全部边际成本;d.经济社会中生活在贫困边缘的人负担的边际成本。
16.单个消费者进行决策的经济量是()。
a.社会成本和社会收益; b.私人成本和社会收益;c.社会成本和私人收益d.私人成本和私人收益。
17.从社会角度考虑效率的原则是()。
a.社会边际收益等于社会边际成本;b.社会边际收益等于私人边际成本;c.私人边际收益等于私人边际成本;d.私人边际收益等于社会边际成本。
18.吸烟行为属于()。
a.生产外部经济; b.消费外部经济;c.生产外部不经济;d.消费外部不经济。
19.某项生产存在外部不经济时,其产量()帕累托最优产量。
a.大于;b.小于;c.等于;d.以上都有可能。
20.生产存在外部不经济时,生产者只把()计入考虑,产量将()有效水平,价格将()有效水平。
a.私人成本,高于,低于;b.社会成本,低于,高于;c.私人成本,低于,高于;d.社会成本,高于,低于。
21.对于造成污染的生产活动,适当的征税额()。
a.等于治理污染设备的成本;b.等于社会边际成本;c.等于社会边际成本和私人边际成本之间的差;d.等于私人边际成本。
22.解决外部不经济问题可以采取下列()的方法。
a.征税;b.明确产权;c.补贴;d.以上都可以。
23.对私人汽车的污染排放征税将会直接引起()。
a.私人汽车所有者购买更多的污染控制装置;b.对公共汽车运输的需求上升;c.私人汽车的运输能力提高;d.以上都不是。
24.公共物品的需求曲线可以由消费者个人需求曲线()推导。
a.水平相加;b.垂直相加;c.算术平均数;d.加权平均数。
25.一项公共物品是否值得生产,主要看()。
a.生产的效益;b.政府的意志;c.公众的意志;d.成本和效益比较。
26.公共物品消费的性质是()。
a.非竞争性或非排它性;b.非竞争性与排它性;c.竞争性与非排它性;d.竞争性与排它性。
27.消费的非竞争性是指()。
a.只有一个消费者;b.只有一个生产者;c.生产成本为零;d.增加一个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为零。
28.消费的非排它性是指()。
a.只有支付价格才能获得消费权利;b.不支付价格也能获得消费权利;c.只有一个消费者;d.只有一个生产者。
29.下列哪种产品或劳务的市场失灵问题最不显著()。
a.国防;b.教育;c.电视节目;d.饮料。
30.“搭便车”现象源于()问题。
a.公共物品;b.私人物品;c.社会福利;d.不完全信息。
31.由政府生产的物品()公共物品。
a.一定是;b.不都是;c.一定不是;d.无法确定是。
32.对纯公共物品,提供给多一个消费者使用的成本为(),排除他人使用的成本为()。
a.无穷大,零;b.零,零;c.无穷大,无穷大;d.零,无穷大。
33.下列哪一种是公共物品适合的定价方法()。
a.市场供给与需求共同决定;b.由消费者个人决定;c.免费;d.成本-收益分析方法。
34.政府在提供公共物品上的优势是()。
a.不受资源稀缺性的制约;b.无须面对公共物品需求的不确定性;c.能劝说公民为公共物品付款; d.不需要保持理性。
35.如果A、B、C是社区中仅有的三名成员,A愿为第10个单位的某公共物品支付20元,B、C分别为15元和25元,则当()时政府应生产第10个单位的公共物品。
a.边际成本小于等于25元; b.边际成本小于等于60元;c.边际成本小于等于20元; d.边际成本小于等于15元。
36.次品的价格下降,但是出售的数量减少,这种现象被称为()。
a.边际收益递减; b.道德风险;c.逆向选择;d.搭便车。
37.次品市场上商品价格上升将导致销售数量()。
a.增加;b.减少;c.不变;d.无法确定。
38.次品市场上商品价格上升将导致待销售商品平均质量()。
a.提高;b.降低;c.不变;d.无法确定。
39.次品市场上商品价格下降导致销售数量减少的现象可以称为()。
a.道德风险;b.搭便车;c.公共物品;d.逆向选择。
40.卖主比买主知道更多关于商品生产和质量信息的情况称为()。
a.道德风险b.搭便车;c.排它性;d.不对称信息。
二、多项选择1.某种经济活动存在外部不经济是指该活动的()。
a.私人成本大于社会成本;b.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c.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d.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
2.下面()的活动会引起正的外部性。
a.消费比萨饼;b.在课堂上教育某位学生;c.公共场所吸烟;d、注射麻疹免疫针。
3.下面()的情况下不会产生外部性。
a.企业向空气中排放污染物;b.家庭主妇铲掉家门口的雪;c.在一个人的封闭环境里吸烟;d、养蜂人的蜜蜂给邻居的果树授粉。
4.流感疫苗接种具有外部性是指()。
a.医生从接种中得到更多的收入;b.接种减少了其他人感染流感的可能性;c.接种减少病假,使人们可以获得更多的收入;d.要忍受接种可能引起的副作用。
5.经济活动存在外部经济可能是指存在()的情况。
a.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b.私人成本大于社会成本;c.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d.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
6.用征税的方法纠正污染的优势在于()。
a.社会问题的控制权集中;b.减少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的差距;c.社会问题的控制权分散;d.拉大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的差距。
7.科斯定理表明()。
a.政府应该对引起外部不经济问题的厂商征税;b.在一定条件下私人之间的协商能够消除外部性问题的影响;c.通过协商解决外部性问题一定有助于提高效率;d.政府不应该对引起外部不经济问题的厂商征税。
8.外部经济问题发生在()时。
a.当市场价格不能反映交易涉及的所有成本和收益;b.当竞争建立在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上;c.当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d.当市场不能完全出清时。
9.认为市场不能提供纯粹公共物品的理由是()。
a.纯粹公共物品不具有排他性; b.纯粹公共物品不具有竞争性;c.消费者“搭便车”;d.存在市场失灵问题。
10.政府提供国防这类公共物品的经济理由是()。
a.只有政府有能力提供;b.避免搭便车现象的影响;c.私人对这类公共物品的评价低;d.避免私人生产的亏损结果。
11.市场不能有效提供信息的原因是()。
a.信息是稀缺的;b.信息的生产需要成本;c.有些信息是公共物品;d.获得信息的过程存在悖论。
12.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是指()。
a.卖方故意隐瞒有用信息;b.买方的认知能力有限;c.完全掌握信息的成本昂贵;d.以上都有可能。
13.名牌产品的价格一般比非名牌同类商品的价格高,这意味着()。
a.消费者经常把品牌与商品质量联系起来;b.价格的差异完全来自生产成本的差异;c.名牌商品的广告增加了生产的成本;d、名牌商品的生产者采取了价格歧视。
14.下面有关委托-代理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医生和病人可以构成委托-代理关系;b.委托-代理关系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存在不完全信息;c.委托-代理关系的双方不是相互独立的个体;d.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激励机制不能保证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状态。
三、名词解释1.市场失灵;2.公共物品;3.搭便车;4.公共地悲剧;5.外部性;6.科斯定理;7.信息不对称;8.道德风险;9.委托-代理问题;10.政府失灵;11.寻租。
四、判断题1.市场失灵的存在要求由政府来取代市场价格机制。
()2.政府干预经济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市场失灵。
()3.政府可以采取经济、行政以及法律的手段限制垄断行为。
()4.政府治理垄断的目的有降低商品价格和提高产量。
()5.可以通过物品分割的方式解决公共物品问题。
()6.严格监督可以杜绝公共物品的搭便车现象。
()7.公共物品可以由私人来生产。
()8.污染具有负的外部不经济,所以政府只有通过行政手段禁止这种行为。
()9.外部性问题涉及经济学的规范分析。
()10.解决负的外部性问题各种手段的本质是社会成本的个人化。
()11.“科斯的灯塔”属于垄断问题。
()12.交易费用都是事前的费用。
()13.不完全信息是现实经济活动的重要特征,它是不对称信息是的一种典型情况。
()14.保险市场和二手商品市场上存在事后的信息不对称,将导致逆向选择问题。
()15.“劣币驱逐良币”属于道德风险问题。
()16.逆向选择都是由事先的信息不对称性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