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提高环保意识

如何提高环保意识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如何提高环保意识毕业生姓名刘金泉学科专业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指导教师王贤杰二0一0年六月目录一、国内环境污染 (1)1.我国环境污染严峻 (1)1.1水污染普遍 (1)1.2大气环境污染不容乐观 (1)1.2.1二氧化硫 (1)1.2.2烟尘、粉尘 (1)1.2.3机动车排气污染 (2)1.3固体废弃物污染 (2)1.4室内环境污染 (2)2.国外环境污染现状 (2)2.1印度的环境污染现状 (2)2.1.1 河流成“流动垃圾” (2)2.1.2恒河污染严重 (3)2.1.3空气污染让泰姬陵“变色” (3)2.2 全球地区环境污染现状 (3)2.2.1亚太地区 (3)2.2.2欧洲地区 (3)2.2.3北美洲地区 (3)2.2.4非洲地区 (4)2.2.5拉美以及加勒比海地区 (4)2.2.6南北两极区域 (4)二、提高环保意识在环境工作中的重要性 (4)1.什么是环境保护 (4)2.我国的环境保护历程 (4)2.1第一阶段 (4)2.2第二阶段 (5)2.3第三阶段 (5)3、提高环保意识对环境工作的重要性 (5)3.1认识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 (5)3.2认识环境对经济的重要性 (6)3.3认识环境保护意识促进环境保护的成效 (6)三、怎样提高环保意识 (6)1.加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教育 (6)2. 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公众环保意识,促进公众社会参与环保事业 (6)总结 (7)参考文献 (8)如何提高环保意识摘要环境问题一直以来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焦点,全球变暖、能源匮乏、大气污染、人口膨胀和物种灭绝时时刻刻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问题同样不容小视。

关键词: 环境污染现状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一、国内环境污染1、我国环境污染严峻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收入的提高,在带来各种利益的同时,也造成的环境的严重污染,近几年来,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相当多的地区环境、尤其是城市环境污染现状没有得到大的改变。

环境污染已成为危害人们的健康、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1.1水污染普遍[1]目前中国正面临的不得不解决的最可怕的环境危机之一是缺水和水污染。

中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银行连续统计的153个国家中居第88位。

我国江河湖泊普遍遭受污染,全国75%的湖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90%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南方城市总缺水量的60%~70%是由于水污染造成的;对我国118个大中城市的地下水调查显示,有115个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

水污染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加剧了水资源短缺,未来我国水资源紧缺的形势依然严峻。

1.2大气环境污染不容乐观[2]我国大气污染以煤烟性为主,部分城市以开始转入煤烟性与机动车尾气混合型污染,主要污染SO2、烟尘、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根据监测结果表明,2000年,全国SO2、烟尘排放总量分别为1995万吨和1165万吨,排放总量为世界前列。

1.2.1二氧化硫中国的资源消耗主要以煤炭为主,随着煤炭消耗量的增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急剧上升,由二氧化硫排放引起得酸雨污染范围也不断扩大,直接造成我国粮食、素菜和水果减产,林木死亡,土壤和水体酸化。

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甚至引起人体呼吸系统疾病,造成人群死亡率增加。

1.2.2烟尘、粉尘。

烟尘的主要排放源也是火电厂和工业锅炉,由于我国目前许多电厂使用的大多为低效除尘器,因此烟尘排放量居高不下,严重危害大气环境。

1.2.3机动车排气污染受经济增长的推动,我国机动车近年来数量增长迅速,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排放总量逐年上升。

此外汽车排放的铅也是城市空气中重要的污染物。

铅的排放对居住在城市的居民身体健康将造成严重威胁。

1.3固体废弃物污染[3]目前我国固体废物产生量持续增长,工业固体废物每年增长7%,城市生活垃圾每年增长4%;而对于固体废物处置能力又明显不足,大部分危险废物处于低水平综合利用或简单储存状态,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仅达到20%左右。

并且老的固体废物造成的环境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新问题接踵而来:废弃电器产品等新型固体废物不断增长,农村固体废物污染问题日益突出.1.4室内环境污染自然环境污染固然不可小视,但室内环境污染同样威胁着人类健康。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由于建筑、装饰装修、家具和现代家电与办公器材造成室内环境污染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一大杀手,由此产生的空气污染、噪声污染、电磁波及静电干扰、紫外线辐射等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

现状统计显示,中国每年有11万人死于室内污染,几乎所有新装修办公室、居室、新购买的车辆都存在室内污染问题,某些污染物甚至超过了国家标准几倍几十倍。

2、国外环境污染现状2.1印度的环境污染现状印度经济增长的速度令世人瞩目,被视为与中国并驾齐驱的经济大国。

然而,印度环境污染的严重程度也在呈现螺旋式上升的趋势,几乎已经达到失控的状态。

环境污染不仅影响了印度的经济发展和民众的健康,甚至连恒河和泰姬陵这些足以令印度人骄傲的地方都受到了连累。

2.1.1 河流成“流动垃圾站”亚穆纳河是恒河最大的支流,在1993年到2005年这10多年时间里,它的受污染程度提高了一倍,而且这种趋势还在继续。

就像印度的许多河流一样,新德里几乎所有的河流都成了流动的垃圾堆。

站在亚穆纳河边,人们常常可以看到各种废水从岸上飞流下来,而亚穆纳河也就成了一座散发着恶臭的大型污水池。

事实上,由于严重的污染,亚穆纳河里几乎已经没有任何水产品存在了。

据印度有关统计,大约有75%到80%的水污染源来自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

如果算上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以及人们随意扔在河里的生活垃圾,亚穆纳河每天大约要吞下300万吨的废物,这一数量远远超过了它的吸收能力。

2.1.2恒河污染严重在印度教徒心中,恒河是永恒的圣河,但如今这条最圣洁的河流已被列入世界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列。

有数据显示,流入恒河的污水中有80%是两岸居民的生活废水,15%是工业废水。

由于缺乏限制工业废水排放的法令,很多工厂只需交纳低廉的保证金就可以将废水直接排入恒河。

在印度,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印度教教徒到恒河里进行朝拜和沐浴,他们死后骨灰也会撒入河中以期修成正果。

据印度卫生部门的统计数据,经常在恒河中沐浴的人中,有40%至50%人会患上皮肤病和胃部疾患。

2.1.3空气污染让泰姬陵“变色”空气污染也越来越受到印度人的关注。

有研究表明,来自印度的煤烟和灰尘甚至正在改变北美地区的气候状况。

这样的影响在印度国内要更明显一些,由于天空常常“乌云蔽日”,印度南部的水稻由于缺乏足够的阳光而大幅度减产。

空气污染正使得泰姬陵这座著名的白色大理石建筑逐渐变黄,严重破坏泰姬陵的美感。

一份提交到印度国会的评估报告称,泰姬陵由白变黄,主要是由于空气里长期存在大量的“悬浮颗粒”所致。

2.2全球地区环境污染现状[4]2.2.1亚太地区主要的环境关注问题为土地退化、森林砍伐、供水不足、以及海洋和沿海资源的退化。

按目前的砍伐速度,木材储备量难以维持40年;对能源需求量的迅速增大已导致空气污染程度加剧,是世界上酸雨最严重地区;由于人口密度极高,如何处理生产和生活废弃物已成新难题,目前排入太平洋的约70%的废物未经过任何处理;是世界上受土壤退化、荒漠化影响面积最大区域。

2.2.2欧洲地区其主要环境问题是:由于硫、氮氧化物的排放,30%~50%的森林已遭到破坏;52%的鱼类、45%的爬虫类和42%的动物正在受到威胁;60%的城市地下水资源已被过分开采;86%的沿海地区生态系统受到不同程度威胁。

2.2.3北美洲地区加拿大和美国同为世界上主要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和消费国。

美国人口仅占世界的5%,但其能源消耗量占世界总消耗量的25%,每年要把45亿吨的物质材料转化成废物。

1996间,在美国和加拿大分别有728和254种物种处于濒危或威胁境况,另外21种物种业已灭绝;整个北美的城市越来越难以解决有关寻找新的垃圾弃置地。

2.2.4非洲地区非洲各国共同面对的困境:廉价的资源出口价格使得自然资源被过分开采,导致环境恶化加剧,从而资源的再生能力日渐减弱。

其主要环境问题是:约有5亿公顷土地不同程度退化;森林消耗量大,历史上形成的森林仅有30%的存量;世界上得不到安全饮用水占人口比例最高到5个国家中,便有19个在非洲。

2.2.5拉美以及加勒比海地区过渡放牧以及盐缄化而丧失了土壤肥力;大量污染物通过河流注入加勒比海,造成了磷、硝和农药污染;该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业已受到极大威胁,在今后40年间仅在森林地带便将丧失100000种物种。

2.2.6南北两极区域这两个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人类使用氟氯碳化合物已经造成南极上空的臭氧层出现严重的破洞和全球变暖已使北极冰川融化速度加快。

威胁人类生存。

二、提高环保意识在环境工作中的重要性1、什么是环境保护环境保护就是运用现代环境科学理论和方法、技术,采取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科学技术的等多方面措施,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防止和治理环境污染和破坏,综合整治环境,保护人体健康,促进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持续发展。

2、我国的环境保护历程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大体上走过了三个阶段2.1第一阶段1972年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使中国了解了世界环境状况和环境问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

1973年8月5日至20日,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

会议检查了我国环境保护的情况,通过了《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确定了“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环境保护工作方针。

1978年12月31日,党中央批准了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关于《环境保护工作汇报要点》,这是我党历史上第一次以党中央的名义对环境保护工作作出的指示。

1979年9月,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使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走上了法制的轨道2.2第二阶段1983年12月31日,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

会议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明确了环境保护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战略任务,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从而确立了环境保护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制定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方针,实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和“强化环境管理”三大政策。

2.3第三阶段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未来共同的发展战略,得到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与会国家政府的赞同。

1992年8月,联合国环发大会之后,我国政府提出了中国环境与发展应采取的十大对策,明确指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当代中国以及未来的必然选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