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工挖孔桩安全防护措施

人工挖孔桩安全防护措施

人工挖孔桩安全防护措施
、人工挖孔桩易发生事故的主要类别
1、高处坠落
如地面作业人员或行人不慎坠入井底;孔内作业人员在上
孔过程中失衡或因提升设备损坏而坠落。

2、塌方
开挖过程中孔壁土体或护壁与土体失衡而坍塌造成人员伤
亡。

3、物体坠落打击
如地面的工具、钢筋及泥土等物因故掉入孔,以及在桩
孔内升降的工具机械、吊篮中的泥土或石块掉下,以及吊篮
脱钩、绳断而坠入孔底、击伤孔底作业人员。

4、中毒和窒息
如桩孔内渗漏有毒气体或空气中含氧不足;施工前未进行充分通风置换的情况下即下孔作业,则可能引起中毒或窒息伤害。

5、水涌与淹溺
由于地下水位压力大和施工措施不当引起桩孔内涌出大量水及泥浆,孔内作业人员来不及逃避,被水或泥浆淹溺。

6、触电及机械伤害
因施工现场临时用电不符合要求,接线不规范,绝缘性能变差而引起漏电与触电事故;作业人员在使用机具时不慎误
操作或损坏机具而受到伤害。

7、爆破事故
如在桩孔穿过弧石或进入岩层进行爆破作业时,因炮孔布置不合
理,装药量大,起爆方法不当及孔口处未设置防护措施而造成孔壁塌落,飞石伤人或击坏周围建筑物。

二、人工挖孔桩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
1、项目部对挖孔桩施工的安全管理不重视。

认为机具
设备简单,操作技术易掌握,所以对施工中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制订得不健全,安全防护措施考虑的不周到,造成施工安全先天不足或留有死角。

2、施工准备不充分。

如现场勘测不充分,原场地平整
不符合要求,未挖好地面排水沟;投入施工的机具未作充分的检查维护,致使地面作业环境不良,机具带病作业。

3、施工现场管理不标准。

渣土堆放不符合安全规定,
材料堆放不整齐不平稳,污水排泄不畅,电线搭设混乱,施工人员的防护用品使用不规范,孔口在不施工时无防坠措施。

4、施工过程中安全检查不及时,安全教育不到位,安
全技术交底不详细或没有进行。

致使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差,安全知识欠缺,安全防护能力低下。

三、人工挖孔桩安全管理措施
1、认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充分了解工程地质和水文
勘测资料,结合设计要求分析研究地质变化,预测施工作业中可能存在的隐患,制订有针对性的安全预防措施。

正确选用施工机具类型和场地施工排水降水方案,临时用电设计方案,以及成孔顺序,爆破方法等安全技术措施。

2、抓好施工人员的选用和组织管理。

要选择具有专业
施工资质的队伍,入场作业人员必须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工人要体检合格,机械操作人员、电工、爆破工等关键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3、合理配备机具,准备必需的检测仪器;通风、排水
设备的规格应满足施工需要。

4、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
制订切实可行的安全生产责任目标。

5、配备文化素质较高,安全工作经验丰富,责任心强
的专职安全员;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建立健全安全网络。

6、坚持作业前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交底和班前安
全活动,特别是施工中的防护措施和作业分工,要求细致、明确、合理、有记录。

7、施工现场应设置安全防护设施和安全警示标志,由
专人负责,不得随意移动或拆除;特殊情况需移动或拆除时,应设置专人或采取可靠的保护措施,事后及时恢复。

四、人工挖孔桩基本安全技术防护措施(强制性要求)
1、施工作业人员应佩带劳保用品。

在井口作业的人员
应系安全带,井底作业人员必须带安全帽,电工作业应穿绝缘鞋并带绝缘手套。

2、每天施工前及作业中,必须对投入使用的机具做全
面检查。

升降设备应装有必要的安全装置,如刹车,吊钩防脱器,断绳保险器及限位装置等,施工后要对机具进行保养。

3、施工现场用电应符合规范要求,装拆电器必须由电
工进行,坚持执行用电检查的制度。

4、根据地质情况选择护壁类型和降水方法。

护壁混凝
土浇筑要周围同步上升,振捣密实,待混凝土达到规定强度后方可拆模,以保证护壁有足够的强度抵抗孔壁的倾覆力。

配备足够的排水设备,孔底排水时,所有空中作业人员应上到地面以
后再合闸抽水,抽水完毕即关闭电源,严禁孔内带电作业。

5、建立岗位责任制。

孔底与地面作业人员之间应有必
要的联络设备和装置,随时保持联系。

孔底有人时,地面必须有人监护,一旦发再异常情况,地面人员必须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帮助孔底作业人员迅速转移到地面。

6、孔底作业人员应系好安全带,并将安全带挂在专用
的保险绳上;同时,孔壁配备专用软梯,以便出现意外情况时作业人员能迅速撤离井底回到地面。

7、孔底作业人员上下时,必须乘坐专用安全载人吊篮,
不得随意攀爬护壁和乘坐载物吊篮上下,以免造成高处坠落事故。

8、孔口周边2m 范围以内保持整洁,不得堆放弃土、存
放料具和停放机械设备,并坚持随时清理。

9、挖第一节孔圈时,应用红砖砌筑高出地面150mm 的
保护圈,防止地表水流入孔内和砂石杂物滑落孔。

浇筑第节混凝土护壁时,应高出地面500mm ,厚度同护壁,主要起保护孔口作用和防止物体滑落伤人。

10、每个作业孔一般以四人为一组,通常孔底一人,地
面运土二人,开提升卷扬机一人;孔底作业人员持续作业时间以2 小时为宜,小组成员除卷扬机手外,轮换下孔作业。

11、孔深超过4m 时,应在距井底2.5~2.8m 处设置一道
钢制半圆型防护板,并固定牢靠。

在吊运物料时,孔底作业人员应紧贴护壁站立在防护板下,以防落物伤人。

防护板的设置位置应随孔底进尺深度逐节下移固定,始终保持在设置高度范围内。

12、孔底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提高警觉性,随时
注意井内的各种情况及突发意外,如地下水、流砂、塌方、护壁变形、有害气体及不明物等,发现问题应及时回到地面,并报告有关人员处理解决。

13、孔内吊运物料或土方时,应保持垂直平稳,不准斜
吊、过急或晃动;应采用稳定性较好的双耳吊篮,上料不准
超过篮口,大块石头宜先破碎后装运,避免落物伤人。

14、每节挖孔进尺深度应根据现场实际土质和地下水位
确定。

一般土质较好,无地下水或地下水位较少时,以每次进尺深度不超过1m 为宜;如地下水位较高,土质较差较软时,每次进尺深度以不超过0.5~0.6m 过宜;当遇到流砂或流泥时,进尺深度应控制在0.3m 以内。

如地下水压力较大,涌砂涌泥难以进尺时,可先
用降水方案降低水位,并用钢筋沿护壁插下,然后用草袋之类物品堵住流砂、流泥,然后再清孔、绑筋、支模浇灌混凝土护壁。

15、当孔深超过5m 时,应用压力风管向孔底送风,特
别是有臭水、污泥和异味的孔底,作业前必须先对孔内送风至少1 小时;作业人员下孔前必须做动物试验,或用仪器检查孔内的含氧量及有害气体含量,确认安全后方可下孔。

项目部在挖孔桩施工作业前,必须对架子队进行安全教
育及安全技术交底,施工现场必须按照施工强制性要求严格执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