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三年级下册《5 守株待兔》优质课件(两套)

部编三年级下册《5 守株待兔》优质课件(两套)

zhū gēng shì qí
株耕释其
这是一点,别写成一捺
shǒu

“守”上面的宝盖头表示 房子,下面是个“寸”。看 着这小房子,守着这方寸之 地就是“守”。
不要写成一提。
词语解释 株:露在地面上的树的根和茎。
耒:古代用来耕田的一种农具。
整体感知
这个故事发生在哪个朝代?
宋人有耕者。
宋国
《守株待兔》讲的是宋国一个种田的人, (偶尔得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兔子,从 此他丢下农具,(整天守在)树桩旁边等兔 子撞死,然而却( 再也得不到 )的故事。
盲人摸象
1.故事中的农夫为什么不种田,跑去树桩旁等兔子?
因为他觉得这种不劳而获的方式比每天 辛苦劳作要好,所以想等更多的兔子。
2.你怎么看待农夫这种想要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
例:这种侥幸心理是错误的,人要自 食其力,更要懂得事情发生的概率, 不能盲目自以为是。
1.试着把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爸爸妈妈 或同伴听。 2.发挥想象力,为这个故事写一个后传。
提示:这是一只做事莽撞的兔子。我们平时 做事要细心,不慌张。
一只兔子撞到树上,这事儿是不 是天天有呢?种田人对这件事是怎么 想、怎么做的?读一读第四句话。
放下 农具
希望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于是
做:放下农具, 想:希望能再
守在树旁。
得到兔子。
句意:这个人就放下农具,守在树桩旁,希望 再得到兔子。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我会认
sòng
宋国
shì
释放
gēng
耕牛

冀北
我会写
守 株 待 宋耕 触 颈释其
生字归类
左右 结构
株 待耕 触 颈释
上下 结构
守宋其
识字方法
加一加:角+虫=触
木+朱=株
换偏旁:珠—株
付—守
字理识字: 耕 表示与耕作有关。本义是犁田。
生活识字:

人体的重要部位。
易写错
那人依然毫不醒悟地说:“不打紧,我带的路费多 着呢!”路人极力劝阻他说:“虽说你路费多,可是你 走的不是那个方向,你路费多也只能白花呀!”那个一 心只想着要到楚国去的人有些不耐烦地说:“这有什么 难的,我的车夫赶车的本领高着呢!”路人无奈,只好 松开了拉住车把子的手,眼睁睁看着那个盲目上路的魏 人走了。
兔子,兔 子,快来吧。 我等着你呢!
朗读指导(课后第一题)
注意“因/释其耒/而守株” 的停顿。“冀复得兔”语调要 慢一点,表现出种田人的喜悦。
你能猜测一下这个人的心情是 怎样的吗?你能用哪些词语形容?
捡到一只兔子,这个人的心情很好。
词语积累(表示高兴的词语)
喜滋滋 乐呵呵 心花怒放 喜气洋洋 神采飞扬 手舞足蹈 喜出望外
宋人有耕者。
这是一个 宋国人
农民
句意:宋国有个耕地的农民。
种田人怎么会白捡了一只兔 子呢?自由朗读第二、三句话。


脖子折了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兔跑得快
撞到树上 所以死了
句意:田里有一个树桩,一只兔子跑过,撞到 树桩上,折断脖子死掉了。
撞树折颈而死
小拓展
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兔子?你怎么看 待这只兔子?
下课啦
耕种为生的人,
也就是农民。
树桩。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
宋国有一个农民, 他家的田里有一个 大树桩。
点击图片可以放大
这句话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

人地 景

物点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发生了什么事呢?

脖子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一 只 兔 子
跑 过 来
撞到 了树 桩上
脖子被撞断, 死掉了。
我知道,告诉我们不要 把一件偶然发生的事情,看 成是不断发生的事情,要勤 劳务实,不能心存侥幸。
说一说:种田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做事急于求成,对意外心存侥幸。
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和守株待兔的农
夫类似的人呢?
有,比如有的同学梦想能 考出好成绩,但却不努力学习。
这种做法不对,要想实现 梦想,必须努力付出,认真去做。
经过 不务农 天天等兔子 心 失
结果 再也没见到兔子 理 败
南辕北辙 从前有一个人,从魏国到楚国去。他 带上很多的盘缠,雇了上好的车,驾上骏 马,请了驾车技术精湛的车夫,就上路了 。楚国在魏国的南面,可这个人不问青红 皂白让驾车人赶着马车一直向北走去。
路上有人问他的车是要往哪儿去,他大声回答说 :“去楚国!”路人告诉他说:“到楚国去应往南方 走,你这是在往北走,方向不对。”那人满不在乎地 说:“没关系,我的马快着呢!”路人替他着急,拉 住他的马,阻止他说:“方向错了,你的马再快,也 到不了楚国呀!”
部编版 语文 三年级 下册
5
同学们,这些图讲的是什么故事?
对,就是寓言。寓言都是通过一个小故事说明一个 大道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则新的寓言。
第一课时
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 年),战国时期韩国都城新郑 (今河南新郑)人 。杰出的思 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
《韩非子·五蠹》是战国末期法 家学派代表人物韩非创作的一篇散文。 《五蠹》全文近四千七百字,是先秦 说理文进一步发展的作品。作者举出 了大量的事实,于对比中指出古今社 会的巨大差异,论据充分,词锋锐利, 推理事实切中肯綮。
那个魏国人,不听别人的指点劝告,仗着自己的马 快、钱多、车夫好等优越条件,朝着相反方向一意孤行 。那么,他条件越好,他就只会离要去的地方越远,因 为他的大方向错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 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 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叶 公 好 龙
阅读链接
读《南辕北辙》,想一想:故事中的坐 车人犯了什么错?
故事中的人,他的行动与目的相反,所 以结果会离目标越来远。
结构梳理
遇到兔子撞桩而死
守 株
不费力捡兔子
待 放下农具等兔子

被人嘲笑
不劳而获是 不可能的
主题概括
《守株待兔》讲的是宋国一个种田人偶尔 得到一只兔子,从此他 丢下农具 整天守着 树桩等兔子,结果被人嘲笑的故事,告诉我们 不要把一件偶然发生的事看成 不断发生的事 , 要 勤劳务实,不能存侥幸心理 。
“待”就是等 待。
一起看视频
边看边想:这个故事讲了什么?
一个人白捡了一只兔子,然后庄稼也不种了, 每天坐在大树下等着兔子。
结合朗读节奏,一起读一读。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 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 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 而身为/宋国/笑。
指名朗读第一句话,思考: 1.课文的主人公是哪国人? 2.他是做什么的?
背诵指导(课后第一题)
借助注释,先理解课文的意思,然后边读边想 象课文描述的画面和情景,边体会宋人想不劳而获 的心理。背诵课文时可以按照事情的起因(宋人有 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事情 的经过(因释其耒而守株)——事情的结果(兔不 可复得,而为宋国笑)来背诵。
学完了故事,你知道“守株 待兔”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吗?
小提示:可以先和自己的同桌 商量商量,再一起合作演一演!
这个寓言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这个故事包含着两种意义,既讽刺了 懒汉思想,也批判了经验主义。告诉我们, 切不可把偶然的侥幸作为做事的根据,如 果抱着侥幸的心理,片面地凭着老经验去 办事,一般是不会成功的。
人物 农夫 起因 捡到一只兔子
侥注 幸定
5 守株待兔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
1.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 2.把图画的意思写清楚。
什么是寓言?
寓言: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常带
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 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
我会认
守株待兔 碰触 颈部
sòng gēng
宋代 耕种
shì

释放 其实 冀
课堂演练
一、根据字的意思连线。

放下

希望



于是
二、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守株待兔》的故事。
有个宋国人在耕作,田里有一个树桩,一只 兔子跑过,撞倒树桩,折断脖子死掉了。这个 人就放下农具,守在树桩旁,希望再得到兔子。 他没能再得到兔子,自己却被宋国人嘲笑。
三、把今天学的故事找同学一起演一演。
提示:注意种田人的神态和心理的变 化,以及那个宋国人嘲讽这个农夫时的神 态和语气。
齐读最后一句话,思考:那 个农夫为什么被宋国人笑话? (课后第二题)

自己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这个人没有 再得到兔子
被宋国 人嘲笑
句意:他没能再得到兔子,自己却被宋国人嘲笑。
怎么还有你这样 笨的人啊。 给宋国人丢脸啊!
对意外怎么能心 存侥幸呢?
因为兔子撞在树桩上,折断脖子死
去,是偶然发生的事情,并不是经常发 生的事情。所以,种田人不会再得到兔 子。所以,他的行为被宋国人嘲笑。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知道在这个宋人 身上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今天我们就一 起来仔细读读这个故事吧。
互动课堂
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知识积 累,猜猜“守株待兔”的“守”是 什么意思?“株”是什么意思? “待”是什么意思?
“守株待兔”:守着树桩,等待兔子。
“守”就是守 着的意思。
“株”的意 思是树桩。
古代用来耕田 的一种农具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于放 是下
希 望
于是就放下农
具天天守在树
桩旁,希望还
能捡到兔子。
以前的意思 和现在是不 一样的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