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药制剂分析-薄层色谱分析中斑点异常现象的探讨(精)
中药制剂分析-薄层色谱分析中斑点异常现象的探讨(精)
(三)斑点形成念珠状 1.产生之原因及克服方法 (1)单一的化合物在层析过程中分解成二个或更多的化合物。因 为这些化合物是十分相似的,因此Rf值也极相似,以致彼此重叠。 克服方法:设法防止在层析过程中化合物的分解。如控制pH值, 防止水解等。 (2)同系物或异构体也因为他们的结构相似而彼此 Rf值相近,产 生斑点重叠。 克服方法:找出合适的层析方法,如采用“传荷层析”(或称络 合层析 ) ,可以按照化合物的不饱和度,双键位置,几何异构等情 况,有效地选择结合,从而提供了因其结构的差别在层析板上出现 不同的比移值。 (3)络合物的形成。 克服方法:加入8-羟基氮萘或HCN或其它络合剂。
克服方法:用浓度适宜的检样一次点样。
(四)在同一块薄层上出现比移值大小悬殊的斑点 1.产生原因 由于检样中含有极性大小相差悬殊的组份。 2.克服方法 (1)将检样用不同极性的溶剂萃取,使分为两个检样分别进行层 析。 (2)可将薄层划成前景与后景两个部份分别处理。即先选用极性 大的展开剂将前景展至前沿,使后景均匀展开。然后再用极性小的 展开剂,使后景留在原点,使前景均匀展开。 (五)比移值不稳定 1.产生原因及克服方法 (1) 展层时 温度不恒定。温度影响 Rf 值 。温度直接影响分配系 数,而且影响展开剂中各溶剂的组成比例。温度还影响被层析物质 的溶解度。 克服方法:层析时控制恒定温度,以 0.5℃左右为宜。
薄层色谱过程中斑点异常现象的探讨
(一)边缘效应 1.原因,这是因为当展开剂在薄层上运行时,极性较弱的展 开剂和挥发较强的展开剂在薄层两边较易挥发,它们在薄层两侧的 浓度比在中部的浓度小,因此产生了边缘效应。 2.克服方法 (1)采用单一展开剂以代替混合展开剂。 (2)采用共沸混合展开剂来代替一般混合展开剂。 (3)在展开槽内壁上贴以浸湿了展开剂的滤纸条,或用内容积较 小封闭严密的展开槽。 (4)狭的薄层较宽的薄层边缘效应小,采用狭薄层代替宽薄层
(4)吸附剂pH的影响。 由于化合物与薄层上的酸、碱成盐而产 生拖尾现象。 克服方法:换用pH合适的吸附剂或调整展开剂的pH,如加入酸 或碱等。 (5) 吸附剂和展开剂中痕迹量的金属离子 ( 如 Ca2+ 、 Mg2+ 等 ) ,使 层析后的斑点形成拖尾。特别是被展开的化合物具有-COOH及酚-OH 等基团时。 克服方法:采用纯净的酸来洗涤和处理吸附剂。展开剂可用精 制的方法来除去金属离子。
对称因子计算示意图
2.定性参数 1)保留时间 ①保留时间(tR) ②死时间(t0):在反相HPLC中可用苯磺酸钠来测定死时间。 ③调整保留时间(t′R ): t′R=tR - t0 在实验条件一定时,调整保留时间只决定于组分的性质。 2)保留体积 ①保留体积(VR): VR = tR Fc ,Fc为流动相的流速 ②死体积(Vo): ③调整保留体积 (V′R ): V′R=VR - Vo 或 V′R =t′R· Fc
(6)展开槽之规格不一致。 克服方法:应使用同一规格的展开槽。
(7)展开剂过多次数的重复使用,也会影响斑点比移值的稳定。 克服方法;新鲜配制的展开剂,最好只使用一次。
(8)其它如展开槽未刷净,未能彻底干燥即加入展开剂,以及 展开剂保存不当等原因所引起,均应加以注意。 (六)斑点异形 1.产生的原因及克服方法 产生斑点异形的原因很复杂,主要由于吸附剂的细度、活度 不均,薄层板铺陈的厚薄不均等原因,有时在层析进行过程中,挪 动展开槽或薄层板。 克服方法:注意上述情况,可以克服斑点异形。一般情况下, 硅胶、氧化铝的粒度在200目左右为宜,活度一般在1~Ⅱ级。使用 前吸附剂应充分混合。
(二)拖尾现象 1.产生之原因及克服方法 (1)点样量太多,展开剂不能全部负载。 克服方法: 寻出合适之点样量后,再进行层析.
(2)展开剂pH值偏高。如以中性展开剂层析酸性物质时,常形 成斑点拖尾。 克服方法;在展开剂中加入酸,使解离受到抑制,即可防止 斑点拖尾。
(3) 展开剂的 pH 值偏低。如以中性展开剂层析生物碱和其它弱 碱时,常观察到斑点拖尾。 克服方法:在层析 K 值在 10-3 ~ 10-8 的碱性化合物时,展开剂 应调至碱性(如加入吡啶、二乙胺等)。
3)色谱峰 流出曲线上的突起部分称 为色谱峰。正常色谱峰为对称形正态分 布曲线。不对称色谱峰有两种:拖尾峰 和前延峰。 色谱峰的对称性用对称因子(fs)来
衡
量W0.05h/2A = (B+A)/2A fs =0.95 – 1.05为正常峰, fs <0.95为前延峰, fs >1.05为拖尾峰。
(2)层析时间不恒定。 克服方法:在同一块薄板上,同一层析槽内,展至恒定的时间, 立即取出。
(3)吸附剂规格不统一。 克服方法:使用同产地的吸附剂,并最好使用同一批号之产品, 必要时,将各瓶均匀混合后再使用。 (4)展开剂的规格批号不一致。 克服方法:如出现斑点比移值不稳定的情况,并怀疑与展开剂 有关时,必需亲自考查处理,如进行试剂中的水份含量测定等。 (5)所用之展开剂往往为多组分的混合展开剂、如配制后立即 使用,常因相平衡的时间较短;或某些化学反应(如醇化等)尚未彻 底进行,以致混合展开剂之组成尚未稳定,而导致斑点比移值不稳 定。 克服方法:展开剂在配制后,应在层析温度下放置三天后方可 使用。
(4)被层析的检样中组分太多,以致在一定长度的薄层上排布 不开,彼此重叠,形成念珠状。 克服方法:将检样用不同溶剂分段萃取,使成为二个或数个检 样:或适当增长薄层板的长度,延长层析距离;或进行双向展开。
(5) 点样在原点处形成复斑。有时由于检样浓度太稀,常进行 多次点样。这样容易造成每次点样中心不重合,形成具有复斑的原 点(念珠状的雏形),展开后往往形成念珠状。
第三节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一、基本概念 1.色谱流出曲线和色谱峰 1)色谱流出曲线 样品被流动相冲洗, 通过色谱柱,流经检测器,得到的信号-洗 脱时间曲线称为色谱流出曲线(色谱图)。
2)基线 检测器中只有流动相通过或虽 有组分通过而不能为检测器所检出时,给 出的流出曲线称为基线。 ①噪音;②漂移
色谱流出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