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尿液分析和肾功能(超多精彩图片)2014
尿液分析和肾功能(超多精彩图片)2014
溢出性蛋白尿
发生机制
血浆中异常增多的小分子蛋白从肾小球滤过,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
临床特点
1、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功能正常
2、尿蛋白成分为小分子,但尿蛋白定量可以很大
3、见于溶血性疾病、挤压综合征、多发性骨髓瘤、轻链病等
组织性蛋白尿
发生机制
肾组织被破坏或肾小管分泌蛋白质增多所致
临床特点
1、为小分子蛋白,以T-H糖蛋白为主 2、见于炎症、中毒等所致急性肾小管坏死
大量出现--- 炎症
寄生虫和寄生虫卵
常见寄生虫卵
蛔虫卵,钩虫卵,鞭虫卵等
肠道寄生虫病的诊断主要靠镜检
找虫卵,原虫滋养体及其包囊
粪便化学检查
隐血试验
方法
– 邻联甲苯胺法:检出1~5ml出血(灵敏度高)
– 联苯胺法:检出5~10ml出血(灵敏度中等) – 愈创木酯法:出血达20ml(灵敏度差)
多尿的临床意义
暂时性多尿
摄入过多、利尿剂
内分泌疾病
糖尿病、尿崩症
肾脏疾病
慢性肾炎、间质性肾炎、急性肾衰多尿期
少尿、无尿的临床意义
肾前性少尿
休克、脱水、心衰
肾性少尿
急/慢性肾炎、急/慢性肾衰、肾病综合征
肾后性
结石、肿瘤、前列腺肥大
尿液一般性状检查—外观
正常:透明,淡黄色,受药物和食物影响
临床常用的肾功能检查项目—(1)
肾小球滤过功能
1、内生肌酐清除率
2、血清肌酐测定
3、血尿素氮测定
4、血β2-微球蛋白 5、核素扫描
临床常用的肾功能检查项目—(2)
近端肾小管功能测定
1、尿β2-微球蛋白测定
2、肾小管葡萄糖最大重吸收量测定
远端肾小管功能测定 1、肾脏浓缩和稀释功能试验 2、尿渗透压测定
胆红素结晶
尿液显微镜检查—结晶体
三聚腈铵结晶
尿液显微镜检查—结晶体
胆固醇结晶
尿液显微镜检查—结晶体
酪氨酸结晶
尿液显微镜检查—结晶体
胱氨酸结晶
尿液显微镜检查—结晶体
亮氨酸结晶
尿液显微镜检查—微生物
杆菌
球菌
真菌
尿液显微镜检查—微生物
滴虫
精子
尿液检测的发展史
试管法
干化学法法
尿沉渣自动分析仪
假性糖尿
尿中维生素C、尿酸、阿斯匹林、异烟肼等强还原性物 质使班氏试剂出现假阳性反性
尿液化学检测—尿酮体
原理
体内脂肪代谢不完全所产生的中间产物蓄积所致, 包括β-羟丁酸、乙酰乙酸、丙酮
参考值
正常阴性
临床意义
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2、高热、剧烈运动、饥饿、妊娠剧吐、肝硬化
尿液化学检测—尿胆红素、尿胆原
排泄物检查及肾功能
十堰市太和医院肾病内科
粪便检查的目的
目的
了解消化道,肝,胆,胃肠情况,粗略判断胰
腺外分泌功能,作为消化道肿瘤的诊断筛选, 防治肠道传染
标本采集
新鲜,洁净,不同部位,不能混有杂质
粪便一般性状检查
量 正常:100~300g/d 异常:功能紊乱或炎症 色与性状 正常:黄褐色,成形 婴儿:黄或金黄色
尿液一般性状检查—PH值
正常尿液PH值约6.5
受食物影响较大,波动于4.5 – 8.0
异常
尿PH值降低: 酸中毒、高热、痛风、酸性药物 尿PH值升高: 碱中毒、尿潴留、肾小管性酸中毒
尿液一般性状检查—比重
正常:1.015~1.025
异常
比重过高: 肾前性少尿、糖尿病、肾病综合征 比重过低: 大量饮水、小管间质疾病、尿崩症
C 清除率(ml/min) U 为尿中某物质的浓度
各种物质经肾排出的方式
全部由肾小球滤出,肾小管不吸收、不排泌,能完全反映
肾小球滤过率(GFR)
泌,基本代表GFR 管最大吸收率测定 分泌,可作为肾血流量测定试剂
– 菊粉
– 肌酐 – 葡萄糖 – 对氨马尿酸、碘锐特
全部由肾小球滤过,不被肾小管重吸收,很少被肾小管排 全部由肾小球滤过后又被肾小管全部重吸收,可作为肾小
尿干化学法检测项目
尿沉渣自动分析仪检测项目
肾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
肾脏的结构—(1)
肾脏的结构—(2)
肾脏的结构—(3)
尿液和生成示意图
肾脏的功能
生成尿液,维持体内水、电解质、蛋白质和酸 碱等代谢平衡 具有内分泌的功能:产生肾素、红细胞生成素、 1α羟化酶、前列腺素、激肽等 是一些激素(如甲状旁腺激素、心房肽、ADH 血管紧张素、醛固酮)作用的靶器官
肾小球功能测定
肾小球滤过率GFR
单位时间内(分)经肾小球滤出的血浆液体量 肾清除率 双肾在单位时间内,能将若干毫升血浆中所含的某物质全部加以清除 某物质每分钟在尿中排出的总量 清除率 = -------------------------------某物质在血浆中的浓度
C=
U×V P
P 为血浆中某物质的浓度 V 为每分钟尿量(ml/min)
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Ccr)
方法(标本24h留尿计算法)
1.低蛋白饮食3天,禁肉类,少剧烈运动 2.第4天晨留尿(24小时),同步取血、尿测定Cr
- 临床意义:挤压综合征/缺血性肌 坏死
脓尿和菌尿: 尿色混浊,呈云雾状
常见于泌尿系统感染
胆红素尿: 乳糜尿: 黄色 常见阻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 乳白色 常见淋巴系统阻塞
尿液一般性状检查—气味
浓氨味: 慢性膀胱炎、尿潴留 烂苹果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蒜臭味:有机磷中毒 鼠臭味:苯丙酮尿症
病理性:
- 血尿(hematuria)
- 血红蛋白尿(hemoglobinuria)
- 脓尿和菌尿(pyuria & bacteriuria)
- 胆红素尿(bilirubinuria)
- 乳糜尿(chyluria)
血 肉眼血尿
尿
每升尿中含血量>1ml即呈肉眼红色
镜下血尿
尿液外观正常,离心沉淀后镜检RBC≥3个/HP
尿液化学检测—尿蛋白
正常: 尿蛋白定性试验阴性,定量0-80mg/24h
蛋白尿:尿蛋白定性试验阳性,定量大于150mg/24h
大量蛋白尿:尿蛋白定量大于3.5g/24h
蛋白尿的分类
生理性蛋白尿
高热、寒冷、剧烈运动等引起肾血流动力学改变及肾小球 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所致,呈一过性,蛋白量较少
临床意义
见于各种肾小球疾病如急性肾炎、慢性肾炎、狼疮性 肾炎、紫癜性肾炎等
肾小球原性血尿
临床意义
见于各种肾小球疾病如急性肾炎、慢性肾炎、狼疮性 肾炎、紫癜性肾炎等
尿液显微镜检查—白细胞
参考值 0-3/HP,定量0-5/μl 临床意义
1、主要见于泌尿系统感染如尿道炎、膀胱炎、肾盂 肾炎、肾结核等 2、女性阴道分泌物混入尿液
粪便一般性状检查
- 异常(稀,糊):肠蠕动亢进或炎症
– 黄绿色:真菌感染
– 稀糊状或水样便: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腹泻
-
粘液:各种炎症 米泔样:霍乱 冻状:慢性菌痢 脓血便:消化道肿瘤,痢疾,溃疡性结肠炎 鲜血便:痔疮,肛裂 柏油便:消化道出血,溃疡,肿瘤
白陶土样:阻塞性黄疸
异形:直肠癌
粪便的色及性状的异常
假性蛋白尿
发生机制
尿中混有大量血、脓、粘液等成分而导致尿中蛋白质增多
临床特点
1、常由于泌尿系统及临近组织炎症所致 2、尿蛋白呈一过性
尿液化学检测—尿糖
原理
正常尿液中仅微量葡萄糖,当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或肾 糖阈降低时出现尿糖阳性
参考值
尿糖定性试验阴性,定量0.56-5.0mmol/24h
尿糖增高的临床意义—(1)
化学检查
尿蛋白、尿糖、酮体、尿胆红素、尿胆原
尿沉渣(显微镜)检查
细胞、管型、结晶
尿标本的收集与保存
晨尿 随机尿 24小时尿 清洁中段尿
尿液新鲜,容器干净,及时送检,女性病人避开月经期
尿液一般性状检查—尿量
尿 量
正常:1000~2000ml/24h
多尿:大于2500ml/24h 少尿:少于400ml/24h或少于17ml/h 无尿:少于100ml/24h
由肾小球滤出,大部分通过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向肾小管
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Ccr)
肌酐的代谢
肌肉中肌酸代谢产生肌酐为内源性肌酐,从食物蛋白质中摄入的肌酐为 外源性肌酐,肌酐大部分经肾小球滤过,不被小管重吸收,仅有小管少 量排泌
内生肌酐清除率
肾单位时间内,把若干毫升血浆中的内生肌酐全部清除出去
粪便检查临床应用
肠道感染性疾病
肠道寄生虫病
找虫卵确诊
消化吸收功能过筛试验 消化道肿瘤过筛试验 黄疸的鉴别诊断
• 粪便检查 • 尿液检查
• 肾功能
• 电解质
尿液检查的目的
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观察 全身性疾病的诊断 用药的监护
尿液一般检验
一般性状检查
尿量、气味、颜色、比重、酸碱度
血糖增高性糖尿
1、糖尿病
2、内分泌疾病 皮质醇增多症、甲亢、肢端肥大症
3、其他如肝硬化、胰腺炎、胰腺癌
血糖正常性糖尿
慢性肾炎、间质肾炎、家族性糖尿
尿糖增高的临床意义—(2)
暂时性糖尿
1、生理性糖尿 大量摄入
2、应激性糖尿
脑外伤、脑出血、急性心梗等
其他糖尿
尿中乳糖、半乳糖、果糖、甘露糖、戊糖增多
正常: (-)
(+):炎症、溃疡、肿瘤
粪便化学检查
隐血试验(Occult blood test,OBT) 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