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针刺损伤与危险穴的安全针刺方法
针刺损伤与危险穴的安全针刺方法
534例,女性344例;最大年龄69岁, 最小年龄4岁(表1)。
表1 1950~1992年国内公开刊 物发表针刺损伤的文献统计
损伤类别 针具异常——断针 反应性损伤 晕针 过敏反应 经络不良反应 文献篇次 发生例数 死亡例数 7 33 15 6 8 16 182 121 8 49 1 1
其它反应
4
人员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必须小心从事,
防患于未然。所以今天我们来讨论针刺损伤
及其预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国内针刺损伤文献回顾
(一)统计资料 (二)典型病例 (三)针刺损伤的特点
(一)统计资料 统计1950~1992年国内公开刊物
发表的文献,共计214篇次,累积案例 878例次(死亡23例)。其中男性
心无内幕,如待贵人。”
(二)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
鉴于我国绝大多数针刺损伤案例都发生在基层和
农村的现实状况,笔者认为加强基层和农村医务人员 的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和医疗水平,对预防针 刺损伤的发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应该对上述人员进
行医学基础知识和针灸学知识的正规、系统地培训,
让他们知悉和掌握人体解剖、经脉循行、腧穴定位和
除脉冲电中的直流成分;电针输出的电流、频 率及通电时间,都要严格控制,避免刺激量过
大或通电时间过长。
(六)体会针下阻力、指导针尖应变
1.人体组织的物理特性
任何物质都具有相应的物理特性,人体内各种 组织也不例外,针刺时针尖接触到这些不同的组
针孔未很好保护而接触污物、污水等,
都有可能使病原微生物从针孔进入体 内繁殖,引起感染,造成损伤。
4.针刺角度和深度错误,手法运用不 这是导致针刺损伤最重要的操作原因。 对于重要组织和器官部位的腧穴,针刺时若 未避开要害,进针方向错误;或为求效果,
一味深刺;或大幅度提插,重插猛提等,均
可使针尖与重要组织、器官接触,导致其解
的后果为严重,其中尤以脑和心脏损伤的 后果最为严重,每可致死。
(3)以软组织、血管、周围神经干的化学
性损伤案例最多,且几乎都是因穴位注射不当所
致;而单纯由针灸针引起的损伤中,则以创伤性
气胸最为常见。 (4)针刺所致损伤,均为闭合性损伤。 (5)针刺损伤的发生率,以农村和基层最 高,占 80%以上。
(五)严格遵循操作规程
1.重视针具选择 针刺治疗前,应重视检查
和选择针具,如针具有质量问题(针尖卷毛倒钩、 针柄松动、针身变细锈蚀等),应剔除不用。
2.掌握正确的针刺角度和深度
正确的针刺角度和深度是避免针刺损伤的 关键。位于人体重要组织、器官部位的危险穴, 必须熟悉这些穴位的解剖结构和毗邻关系,针刺 时选择避开这些重要组织或器官的角度进针,特 别是在脏器病理性肿大的情况下尤应注意。对于 针刺深度,在掌握传统针刺深度的基础上,应及 时学习和了解国内外已有的对腧穴安全针刺深度 的数据资料。并用于指导临床。
4.掌握水针、电针疗法的操作规程
鉴于国内水针疗法开展以来已引起大量化学性损 伤的状况,在运用水针疗法时,应特别强调按规程操
作。如尽量避免选择刺激动过强的药物;针刺入穴内, 若病人有麻木、触电样感觉,或针下疼痛,倒抽空针 有回血时,应将针头退后一定距离后再推注药物;尽
量避免在合谷穴使用水针疗法。
使用电针疗法时,应经常检修电针仪,去
针刺操作规程等基本知识,提高其临床操作技能。只
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避免针刺损伤的发生。
(三)做好针刺前的心理准备
包括患者和操作者两方面的心理准备。在
病人方面,初次接受针刺治疗的病人,或平素
对痛觉敏感的患者,往往产生畏针心理,精神
较为紧张,此时医者应态度和蔼,热情对待,
向病人解释和交待清楚针刺的过程和可能出现 的感觉,消除其及张、畏惧心理,使之与医生 主动配合,适应针刺治疗。
4.生物性损伤 针刺时由于消毒不严,病原微生物(细 菌、病毒、寄生虫等)通过针孔植入病人机 体而引起的感染性损伤,称为生物性损伤。
(三)讨论针刺损伤的意义
针刺造成患者机体的损伤尤其是机械性损
伤,往往被列入医疗事故的范畴,常引起医
疗纠纷。在当今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和举证责任倒置的颁布和实施,医院和医务
化学性损伤
软组织化学性损伤
17
4
367
290
周围神经化学性损伤
血管化学性损伤
9
4
71
6
续表1 1950~1992年国内公开刊
物发表针刺损伤的文献统计
损伤类别 文献篇次 发生例数 死亡例数
生物性损伤 针刺感染 耳郭感染 肝炎传播 包虫移植
15 10 3 1 1
90 44 11 34 1
合
计
175
878
(一)概念 针刺损伤,是指在针刺治疗过程 中,由于操作者或患者的原因,造 成病人机体的意外损伤。
(二)分类
针刺不当而引起的意外损伤,尽管其临床表
现多种多样,但就其病理本质而言,可分为:
反应性损伤 机械性损伤
化学性损伤 生物性损伤
1.反应性损伤
针刺时由于患者精神紧张、疲劳、饥饿、
醉酒、体虚、体质过敏等因素,或针刺强度 过大而引起病人机体生理机能的紊乱,称为
三、针刺损伤的原因
(一)腧穴危险性 (二)操作原因 (三)患者原因
(一)腧穴危险性
人体的腧穴,包括既有穴名又有位置的经穴 (共361穴名)、奇(常用40~50个穴名)及以 痛为腧不能计数的阿是穴,按最保守的计算,也 有800~900个,可谓遍布全身。
其中位于人体重要组织和器官如眼、脑、
脊髓、内脏、周围神经干、大血管等部位的 腧穴,据笔者粗略统计,有130~150个穴 名,250~280个穴位。
反应性损伤。
其临床最常见的是 针刺疼痛 过敏反应
其次,尚有
晕针
经络不良反应
癔症样反应 激光针反应等。
2.机械性损伤 针刺时由于针刺角度或深度错误、手法 运用不当、胡乱提插等因素,通过针具的机 械作用而造成人体组织或器官解剖完整性的 破坏,称为机械性损伤。
3.化学性损伤 针刺时在穴内注入了某些化学药物, 由于药物的理化刺激作用而引起机体的 损伤,称为化学性损伤。
针刺损伤与 危险穴的安全针刺方法
袁晓明
中 医 名 医 馆 金堂县中医医院 第 二 门 诊 部
第一部分 针刺损伤
第二部分 危险穴的安全针刺方法
一、针刺损伤的概述
二、国内针刺损伤文献回顾 三、针刺损伤的原因 四、针刺损伤的预防
一、针刺损伤的概述
(一)针刺损伤的概念 (二)针刺损伤的分类
(三)讨论针刺损伤的意义
针刺损伤的严重性,不熟悉解剖结构,操作时心
中无数,不能有意识地避免,也是引起意外损伤 的重要原因。
2.针具选择不当 针具锈蚀,针身弯曲,针柄松动,针 尖倒钩等,若未注意剔除而继续使用,容
易引起弯针、断针,甚至内脏损伤等事故。
3.消毒不严
针具、穴位皮肤、术手等消毒不 严,或隔衣针刺或用嘴温针,或针后
2.脏器病理状态
人体脏器特别是胸腹腔内脏的病理状态, 也是引起针刺损伤特别是机械性损伤重要的 原因之一。
如病人脏器因病理性体积长大、表面 粗糙、组织结构疏松等,而此种情况又常 易被操作者忽视,使在正常情况下较为安
全的腧穴,此时则易误伤脏器;又如有血
液病或凝血机制障碍的病人,针刺时若刺 伤血管,则最易引起血出不止。
4
续表1 1950~1992年国内公开刊
物发表针刺损伤的文献统计
损伤类别 文献篇次 机械性损伤 109 脑组织损伤 5 蛛网膜下腔出血 12 脊髓损伤 2 心脏损伤 4 血管损伤 14 气管损伤 1 创伤性气胸 37 发生例数 死亡例数 239 22 99 8 31 1 2 1 4 4 28 2 1 1 110 5
在操作者方面,重要的是了解病人的状况,以便
于在医者心理上做好避咎、应急的准备。一是应仔细了
解病人的情绪和机能状态,当处于饥饿、疲劳、体虚等 不良状态时,应做好缓针或即使用针、刺激量也宜轻的 准备。二是应仔细查体,了解病人组织、器官的状况, 特别是脏器因病理性体积增大时,操作时应比平时更谨
慎,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病者精神松弛,医者心中有数, 临证不乱、有所顾忌、谨慎操作,以保证针刺治疗的顺 利完成,而不致出现危险。
(四)严格无菌操作
严格地进行无菌操作,是预防医源性感染的关键 措施。因此,在针刺治疗过程中,应树立严格的消毒
观念,严格无菌操作,对外具、穴区皮肤和术手均应
彻底消毒;应杜绝隔衣针刺或用嘴温针的传统方法;
钟后要保护好针孔,避免接触污水和污物;对于一些
特殊的针刺疗法如穴位注射、穴位埋置、穴位结扎等,
更应注意每一个环节的无菌操问题。
23
(二)典型病例
汪××,男,15岁。1986年6月22
日晚8时就诊。患者当天下午因“感冒”
由其兄针风池、风府、外关、合谷等,在
针风池并捻针催气时,病人惊叫,继之头 痛欲裂,注射“安痛定”无起色,10余分 钟后倒地不省人事,遂急诊。
查见深昏迷,双侧瞳孔不等大,左0.35cm,
右0.15cm,左眼底视乳头明显水肿,四肢肌
(三)患者原因
1.情绪和机能状态不良
主要指病人紧张、恐惧或情绪激动,饥饿、 醉酒、疲劳、体虚、体质过敏等,在此不良状 态下针刺,容易引起机体损伤。
如初次接受针刺治疗的病人,带有紧张、 畏惧情绪,此时针刺较易出现晕针等反应性损
伤;当机体处于饥饿、疲劳、体虚等虚弱状态
下,加上针刺的刺鼓,则易致晕厥;有过敏体 质的人,又很容易在针刺过程中或针刺后出现 不良反应。
3.病人配合失误
病人在针刺或留针过程中,突然改变体
位.或生理节律(主要指呼吸)骤变,或出
现剧咳、喷嚏等突发性动作,常可导致针具 改变位置,引起机体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