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生产要素价格理论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供求理论 生产理论 消费者理论(效用论) 厂商理论 成本理论 一 般 均 衡 理 论 福 利 经 济 学 产品市场理论(交换)
完全竞争市场
不完全竞争市场
要素市场理论(分配) 需求方面 供给方面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1
第8章
生产要素价格理论
第1节 生产要素概述
第2节 完全竞争条件下要素价格的决定 第3节 不完全竞争条件下要素价格的决定
R
D
S
E
R1
D2
O
D1
D0
N
37
3、地租的发展趋势
土地的需求不断增加,D0→D1, 而土地的供给不会增加,只能在S水平,所 以,地租就有不断上升的趋势。
R R1 R0 D2 S E1 E0
级差地租形成原因: 肥沃程度、地理位置 的不同、土地等级的 不同;
D1
O
N
38
劣等土地(边际土地)没有级差地租,中等 土地和优等土地均有级差地租分别为1100元 和1650元。边际土地没有级差地租
导致的结果:工资上升,就业水平下降。
W
减少劳动供给的方法: •强制退休;
•禁止使用童工; •限制移民; •减少工作时间。
W1 W0 O
D S1 S0
E1 E0
L1 L0
L
32
3)最低工资法
•工会迫使政府通过立法规定最低工资,将工 资维持在一定水平上。 W •可能会出现失业。 S D
W1
E
W0 O
L1
8
4、边际生产力(marginal productivity)
(1)定义: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厂商每增加一 单位生产要素的投入所增加的生产力。 (2)表示方法:实物形式与价值形式 ①边际物质产品(marginal physical product,MPP, 简称MP):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厂商增加一单位生 dQ MP 产要素的投入所增加的产量。 dL ②边际产品价值(value of the marginal product,VMP)
L0
L2
L
33
二、利息理论
利息:厂商在一定时期内利用资本的生产力所支付的代 价。由资本的供求关系决定。
1、关于利息的来源
时间偏好理论:人们喜爱现期消费,对未来难 以预期。放弃现期消费应该得到利息作为报酬。 迂回生产理论:先生产生产资料,后用这些生 产资料去生产消费品,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从 而带来利息。
L
最后追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时所增加的边际物质产品的销售额。 即MPP=VMP 不同市场结构下,等量的MPP不一定带来等量的VMP
9
10
5、边际收益产品和边际要素成本
边际收益产品Marginal revenue product,MRP: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厂商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的 投入所带来的总收益的增加。 MRP=MPMR (数学证明) (=MPP=VMP) MRP的变化取决于MP和MR的变化。
R P Q P[Q( L)] Q( L) dP dQ dQ MRP Q P MR MP dQ dL dL
11
5、边际收益产品和边际要素成本
R R[Q( L)] dR dR dQ MRP MR MP dL dQ dL
边际要素成本(marginal factor cost,MFC): 最后追加一单位可变生产要素投入所引起的厂商 总成本的增加量。 MFC的变化取决于市场结构。
U l (二)MU自用分析
25
要素供给原则
U l U U W 或 W l Y U Y 用Wy表示收入的价格,Wy 1 U l W 上式为 = U Y Wy
资源与收入的边际效用之比=资源与收入的价格之比
26
一、工资理论
工资:劳动这一生产要素的价格。 种类:从计算方式分为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 从支付手段分为货币工资和实物工资; 从购买力分为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
19
三、不同市场情况下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原则:MRP=MFC 不同情况: (1)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市场 (2)产品市场为不完全竞争市场,要素市场为 完全竞争市场 (3)产品市场为完全竞争市场,要素市场为不 完全竞争市场 (4)两个市场均为不完全竞争市场
20
§8.3 不完全竞争条件下要素价格的决定
2、要素的供给原则
效用最大化原则:作为“供给”的要素的边际 效用与“自用”的要素的边际效用相等。
MU供给=MU自用 MU供给>MU自用
要素供给的边际效用:
要素供给的边际收入×收入的边际效用
U U Y L Y U Y L U
L Y L
自用资源的边际效用:
一、完全竞争要素市场的条件 要素市场上有无数多个买者和卖者; 同种生产要素具有同质性,各要素间可完全 替代,且要素单位具有可分性; 买卖双方都能自由进出要素市场,要素可以 自由流动; 要素买卖各方对市场完全信息;
7
二、影响生产要素需求的因素: 1、市场对产品的需求以及产品的价格; 2、生产技术状况; 3、生产要素的价格; 4、边际生产力(marginal productivity) 5、边际要素成本(marginal factor cost, MFC) 或要素投入的边际成本 — marginal cost of input,MCI。
24
21 18
24
21 18
6
7 8 9 10
45
49 52 54 55
5
4 3 2 1
3.00
3.00 3.00 3.00 3.00
135
147 156 162 165
15
12 9 6 3
15
12 9 6 3
15
W=15
W=6
16
三、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的要素需求
(二)完全竞争生产厂商对单一可变要素的需求曲线 在一定条件下,完全竞争厂 W 商的要素需求曲线就是其要 素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尽 管需求曲线是W对L的关系, W1 而边际产品曲线是VMP对L的 VMP=MRP=D W2 关系,但在完全竞争条件下, 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原则 是VMP=W,故二线重合。 O L L
时,比如要素价格下降时,所有 厂商都会增加要素需求量并增加 产量,如此一来,整个行业供给 W 量增加了,产品价格将会下降。 d
m
W1
W2 O
H
I
2
VMP
VMP
1
L1 L2
L3
L
18
PL
VMP1
d
W0
W1 0 0 L0 L1 L2 P1· MP H P0· MP I
VMP2
多个厂商调整时典型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
增加单位自用资源带来的效用增量
U l
24
要素的供给原则
U U (Y , l )
以劳动为例,效用最大化原则为MU供给=MU自用 (一)MU供给分析 1、思路:劳动供给增加导致收入增加从而效用增 L Y U 加
2、具体展开
U L
U Y
Y L
U U W L Y
28
L
(2)劳动的供给
工资提高对劳动供 给的两种效应: 替代效应:工资越高,对 牺牲闲暇的补偿越大,劳 W0 动者越愿意用多劳动替代 闲暇。 收入效应:工资越高,个 O 人越有条件享受更多的娱 乐,越不愿意增加劳动的 供给。
W
S
L4
29
(3)劳动的需求与供给共同决定了工资水平
W
D
S
E
W0 O
L0
14
要素投入 量L 0 1 2
总产 量q 0 10 19
边际产量
MPP
10 9
产品价格 p(元) 3.00 3.00 3.00
总收 益R 0 30 57
边际产品价 边际收益 值VMP 产品(MRP) 30 27 - 30 27
3
4 5
27
34 40
8
7 6
3.00
3.00 3.00
81
102 120
一、工资理论 二、利息理论 三、地租理论 四、利润理论
22
对供给方面的概述
1、要素所有者,最大化行为和供给问题 要素的所有者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消 费者----只分析消费者 消费者是以效用最大化为目标来确定和 决策其要素供给的。 也就是把自有要素在供给和自用之间分 配,获取最大效用。
23
1、工资(W)的决定 2、卖方垄断对工资决定的影响 3、买方垄断条件下工资的决定 4、双边垄断工资的决定
27
1、工资(W)的决定
由劳动力市场的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的交 点所决定。 (1)劳动的需求:主要取决于劳动的边际 生产力(边际产量)。劳动的边际产量递 D W 减。 所以,劳动的需求 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表明劳动的需求量与 O 工资成反方向变动。
一、非完全竞争条件下生产者对要素的需求
(产品市场:不完全竞争;要素市场:完全竞争)—垄断卖方 (产品市场:完全竞争;要素市场:不完全竞争)—垄断买方
(产品市场:不完全竞争;要素市场:不完全竞争)—双边垄断
(一)垄断卖方对生产要素的需求 (二)垄断买方对生产要素的需求
21
§8.4
工资、利息、地租、利润
L 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和需求曲线
1 2
17
(三)市场需求曲线
1、在行业调整下的每个厂商的需求曲线(行业调整曲 线dm )——见下图 假如每个厂商都沿着其VMP调整 2、市场需求曲线 其要素需求量,当要素价格变化 D=d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