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学死亡证明书

医学死亡证明书

篇一:2014年新版死亡医学证明书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第一联出证单位保存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第二联出证单位定期寄送县区疾控中心,由疾控中心保存说明填写说明1. 若为女性死者,在死亡时或之前一年的时间里是否怀孕这一问题对孕产妇死亡率的测算非常重1.持此证到火葬场办理尸体火化手续。

2.此证无医生签字、医疗单位和派出所盖章无效。

要。

2.主要职业及工种:尽可能同时填写职业和主要从事的工作。

如:工人、农民、干部、学生、军人、服务行业等;还可详细填写工种,如:车工、钳工、电工、纺织工等。

3.常住户口地址:应按户口簿上登记的住址填写完整,包括住处的具体门牌号码。

4.实足年龄:按照周岁填写。

如为婴儿,可填写实际存活的月、日、小时。

5.死亡地点:医疗机构病房含村卫生室。

在相应的项目前打√。

6.致死的主要疾病诊断可分两部分报告:在第ⅰ部分(a)中填写最后造成死亡的那个疾病诊断或损伤、中毒的临床表现,如肺心病、脑出血、颅骨骨折(不要填写呼吸、循环衰竭等情况);(b)中填写引起(a)的疾病或情况;如肺气肿、高血压、损伤中毒的外部原因(骑自行车与汽车相撞、跳楼自杀等);(c)中填写引起(b)的疾病或情况,如慢性支气管炎。

在第ⅱ部分中填写那些与第ⅰ部分无关,但促进了死亡的其他疾病或情况。

7.根本死亡原因icd编码:按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10)标准对死者根本死亡原因进行编码,由死因统计人员填写。

8.疾病的最高诊断单位:一般指死前主要疾病的最后诊断单位,也可填写在第ⅰ部分(a)中报告的疾病的最高一级诊断单位。

如:省(市)医院包括相当于省级及以上的各类医院,其他依此类推。

篇二:《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格式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第一联出证单位保存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第二联出证单位定期送县区疾控中心,由疾控中心保存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附件2:孕产妇死亡登记副卡(与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同时填写)姓名死亡医学证明书编号常住址省市区(县)填卡单位填卡人日期5篇三:2014版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及填表说明附件1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______省(自治区、直辖市)______市(地区、州、盟)______县(区、旗)第一联填写单位存根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行政区划代码□□□□□□编号:□□□□□□□□□□□□□□□□□填表说明《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以下简称《死亡证》)是医疗卫生机构出具的、说明居民死亡及其原因的医学证明,是人口管理与生命统计的基本信息来源。

因此,要求填写者及相关人员以严肃、认真、科学的态度对待此项工作。

一、填写范围中国大陆境内正常死亡的中国公民、台港澳居民和外国人,包括未登记户籍的死亡新生儿。

二、填写人(一)医疗卫生机构、来院途中死亡者:由负责救治的执业医师填写。

(二)家中、养老服务机构、其他场所正常死亡者:由本辖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乡镇(街道)卫生院负责调查的执业(助理)医师根据死亡申报材料、调查询问结果并进行死因推断之后,填写《死亡调查记录》及《死亡证》。

医疗卫生机构不能确定是否属于正常死亡者,需经公安司法部门判定死亡性质,公安司法部门判定为正常死亡者,由负责救治或调查的执业医师填写《死亡证》。

未经救治的非正常死亡证明由公安司法部门按照现行规定及程序办理。

非正常死亡是指由外部作用导致的死亡,包括火灾、溺水等自然灾难致死,或工伤、医疗事故、交通事故、自杀、他杀、受伤害等人为致死(含无名尸)。

三、填表要求《居民死亡医(一)学证明(推断)书》要求四联填写齐全,字迹清楚,内容准确,不得勾画涂改。

打印或用钢笔、碳素笔填写,签名并加盖公章后生效。

如已注明分类项目,请打印应选项目或在应选项目上打“√”。

(二)本表分类采用以下国家标准:《人的性别代码》(gb/t2261.1-2003)、《婚姻状况代码》(gb/ t2261.2-2003)、《从业状况(个人身份)代码》(gb/t2261.4-2003)、《中国各民族名称的罗马字母拼写法和代码》(gb/t3304-1991)、《世界各国和地区名称代码》(gb/t2659-2000)、《学历代码(文化程度代码)》(gb4658-2006)。

如发布最新版本,则采用最新版本。

请按国家标准填写,国家或地区填写中文简称。

(三)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区、州、盟)、县(区、旗):指出具《死亡证》的医疗卫生机构所在的省、市、县名称,以民政部编制的上年末《县级以上区划简册》为准。

(四)行政区划代码:填写出具《死亡证》的医疗卫生机构所在的县(区、旗)6位行政区划代码,以民政部编制的上年末《县级以上区划简册》为准。

(五)编号:填写17位代码(可由信息系统自动赋值)。

编号规则为:《死亡证》出具单位的组织机构代码(9位)+年份(4位)+流水码(4位)。

(六)有效身份证件类别及号码:证件类别及号码不得空缺。

中国公民要求填写18位身份证号码。

(七)年龄:按照周岁填写。

婴儿填写实际存活的月、日、小时。

(八)出生、死亡日期:填写死者的出生或死亡的年、月、日,婴儿死亡填写到时、分。

(九)个人身份:按照死亡前的个人身份填写,离退休后死者的个人身份一律填“离退休人员”。

(十)死亡地点:“医疗卫生机构”指死于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住院部及急诊室;“不详”指未能确定的死亡地点(仅限非正常死亡者)。

(十一)常住、户籍地址:常住地址填写死者居住半年以上的地址,详细到门牌号码;户籍地址填写户口簿上登记的地址,详细到门牌号码。

(十二)第一联“致死的主要疾病诊断”第i部分中“(a)直接死亡原因”填写最后造成死亡的疾病诊断或损伤。

第二、三、四联“死亡原因”填写第一联“(a)直接死亡原因”,如果(a)行填写的为症状、体征、衰竭,则“死亡原因”填写(a)行之后的主要致死原因。

填写举例:例一:如某人因肺癌导致死亡,第一联:(a)肺癌;根本死亡原因:肺癌;篇四:死亡医学证明书亡医学证明书》填写培训材料陈庄中心卫生院防疫科二o一一年十月《死目录第一节《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基本格式一、根本死亡原因的定义及举例《死亡医学证明二、书》的格式《死亡医学证明三、书》的用途四、我国的《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第二节《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基本要求《死亡医学证明一、书》的填写基本要求二、基础项目的填写要求三、特殊项目的填写要求四、调查记录填写要求五、统计项目的填写要求《死亡医学证明六、书》第一联存根的保存要求七、常见死亡原因错误填写《死亡医学证明八、书》填写举例第三节医院内不同死亡地点的注意事项一、住院死亡二、急诊留院观察死亡三、急诊未留院观察短时间内死亡四、来院已死亡第四节《死亡医学证明书》中死亡原因报告的具体说明一、疾病间顺序很不可能的解释及逻辑关系二、有关疾病报告的说明附:职业代码民族代码居民病伤死亡的原因监测、填报、统计工作是一门研究居民死亡原因及其规律的学科。

死亡比疾病具有更明确、更直接的含义。

因为死亡具有①死亡的概念是很明确的,死亡的现象是很容易判定的;②死亡是发生在一个时点上的事件;③死亡是一次性事件,人死了就不会再活过来,不存在重复死亡的现象。

死亡具有上述的特点,被各国所认识到,因此,国际上都用死亡原因资料来反映一个地区的居民健康状况和卫生状况。

同时,死因资料也间接反映了社会、经济、文化对居民健康的影响。

连续、完善的死因资料能够预测评估疾病死亡态势。

为疾病防制决策,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供科学的依据,为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服务。

为便我国的死亡原因监测、填报、统计工作达到国际标准化要求,并能够与世界各国的资料直接进行交流和比较,从1987年起我国卫生部下达文件要求在我国采用国际疾病分类(简称icd)方法进行居民病伤死亡原因统计工作。

由于icd方法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对临床医生和卫生统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下面我们结合icd的基本知识简要介绍如何正确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

第一节《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基本格式我们提供的死因判断是否正确,死亡信息是否足够,对于卫生工作的影响很大,因为它是许多卫生工作的基础。

死因判断中涉及到两个主要问题,一个是恰当的统一分类标准,即根据什么判断死因,另一个是怎样判断死因。

为解决这两个问题,1948年举行的第六次icd国际修订会议,通过了可同时用于死因分类和临床医疗、科研、教学中对疾病分类的综合性类目表,明确提出使用“根本死亡原因”“国际死亡医学证明书”基本格式和确定死亡原因规则的要求。

并且明确提出:只有按照统一格式填写的死因证明书才能符合国际标准化的要求。

一、根本死亡原因的定义及举例进行死因统计时,如果只涉及到一个疾病,则死亡原因分类比较简单。

在多数情况下,死亡由两个或多个疾病促成,而死亡原因统计时,只能选择一种死因。

为此,第六次国际疾病分类修订会议为死亡原因作了严格的定义定名为“根本死亡原因”。

世界卫生组为根本死亡原因所下的定义是:“(a)引起直接导致死亡的一系列病态事件的那些疾病或损伤,或者(b)造成致命损伤的事故或暴力的情况。

”这句话的意思是:从防止死亡的角度来寻找带有根本性的,引起一系列疾病并最终导致死亡的那个原因,不管那个原因发生在死前多长时间都应给予记录。

那个原因可能是一个明确的疾病诊断,可能是意外的损伤或中毒,也可能是不明确的医学情况(如症状、体征或临床表现等),由于这个带有根本的原因引起后面一系列疾病或情况,并最终导致死亡。

1967年第二十届世界卫生大会对将记入《死亡医学证明书》中的死亡原因又详细地做出了如下定义:“所有导致或促进死亡的疾病、病态情况或损伤以及造成这类损伤的事故或暴力的情况”,定义的目的在于保证所有有关信息得以记录,而证明人不得自行选入某些情况而摒弃其他情况,这个定义不包括症状、体征和临死方式,如心力衰竭或呼吸衰竭。

从上述的定义中可以看出根本死因与过去要求填写的主要死因有很大的区别,一般来说主要死因指最后导致死亡的最主要、最严重的那个疾病或情况,它比较直观,医生习惯于报告这种死因,而根本死因则需要根据每个人的病情演变过程找出最早那个引起后面一系列疾病并最终导致其死亡的疾病或情况,这个原因也许在病人死前已不存在或不能成为主要致死的原因,但确定是由于它的发生而最终导致一个人的死亡,这就需要根据死者的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后再给予报告。

对于每一例死亡来说,主要死因常常不等于根本死因,最终导致死亡的那个疾病不一定是病人临死时影响最大的那个疾病,在人的一生中,也许由于较早地患了某种病,而逐渐演变,发展直至最后导致死亡,因此从预防医学的角度来看,要采取措施,减少或消灭的疾病应是那些能够演变发展直至死亡的较早期的那个疾病,而不是那些在临死时影响较大的那个疾病,而这些根本死亡原因只有通过较详细的报告才能得到根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