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曲线

第九讲溶解度曲线【知识梳理】溶解度曲线的意义与应用可从点、线、面和交点四方面来分析:1.点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个点表示的是某温度下某种物质的溶解度。

即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对应有相应的温度和溶解度。

温度在横坐标上可以找到,溶解度在纵坐标上可以找到。

溶解度曲线上的点有三个方面的作用: (1)根据已知温度查出有关物质的溶解度; (2)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查出对应的温度; (3)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或者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2.线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曲线的坡度越大,说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越大;反之,说明受温度影响较小。

溶解度曲线也有三个方面的应用: (1)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2)根据溶解度曲线,比较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的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3)根据溶解度曲线,选择分离某些可溶性混合物的方法。

3.面对于曲线下部面积上的任何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不饱和溶液;曲线上部面积上的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饱和溶液,且溶质有剩余。

如果要使不饱和溶液(曲线下部的一点)变成对应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向该溶液中添加溶质使之到达曲线上;第二种方法是蒸发一定量的溶剂。

4.交点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此时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

【例题】X、Y、Z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见右图。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分别将X、Y、Z的饱和溶液的温度从t2℃降低到t1℃,只有Z无晶体析出(B) t1 ℃时,用l00克水配制相同质量、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X、Y、Z的溶液,所需溶质质量最多不超过S。

(C)当X中含有少量Y时,可用结晶法提纯X(D) t2 ℃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X>Y>Z【典型例题】1、判断或比较溶解度的大小【例1】如图2所示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

据图回答:(1)P点的含义是。

(2)t1℃时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80g溶液吗?(填“能”或“不能”)。

(3)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是___(填物质序号)。

2、考察溶解度的意义【例2】将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后,发现a溶液有晶体析出,b溶液没有明显现象。

再向b溶液加入少许b晶体,晶体消失。

则图1中能正确表示a、b两物质溶解度曲线的是()【例3 】固体物质W在水、乙醇两种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4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物质W能溶解在水和乙醇中B.t1℃时,物质w在水中的溶解度为mgC.t2℃时,物质W在水中与在乙醇中的溶解度相同D.将t1℃时物质w的饱和水溶液升温至t2℃有晶体析出3、判断晶体的析出【例4 】根据图3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B.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温度升高后变成饱和溶液C.将t2℃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降低到t1℃时都会析出晶体D.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和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相等质量的溶质4、判断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例5】如图5为A、B、C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t1℃时,三种物质中B的溶解度最大B.t2℃时,取三种物质各a g分别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只有C物质能形成饱和溶液C.将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由t2℃降温到t1℃,A溶液中析出的晶体质量最大D.可用增加溶剂的方法使接近饱和的B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提高练习】1.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甲乙冰水 图A 图BA.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在t 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C.在t 2℃时,N 点表示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D.在t 1℃时,100g 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25g2.有关a 、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a 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 在t 2℃时,a 、b 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C. 将a 、b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 3℃降温至t 1℃,a 有晶体析出,b 无晶体析出D. t 3℃时,a 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 物质的溶解度第2题 第3题3.甲、乙两种固体纯净物的溶解度曲线如图A 所示。

在常温下,先在两支试管里分别装入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再放进盛有冰水的烧杯里(图B)。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B.装甲溶液的试管中剩余的固体减少C.试管里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D.两支试管里剩余的固体都增多4. A 图是物质M 和N 的溶解度曲线。

B图中甲、乙试管分别盛有M 、N 的饱和溶液,试管底均有未溶解的M 、N 固体。

向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后,甲中的固体减少,乙中的固体增加,则加入的物质不可能是 ( )A.浓硫酸B.硝酸铵固体C.氧化钙D.氢氧化钠固体第4题 第5题5.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 1℃时,甲的溶解度______乙的溶解度(选填“大于”“等 于”或“小于”); (2)要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只填一种);(3)甲、乙各W g 分别加入到两只盛有100g 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在t 3℃时所得乙溶液为______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若将温度都降低到t 2℃,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6.右图是a.b.c.d 四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表是这些固体物质在部分温度时的溶解度。

根据图表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溶解度\W乙甲t 1 t 2 t 3温度/℃gA.图中a 曲线表示KNO 3:的溶解度曲线B.b 的溶解度小于a 的溶解度C.要从a 与d 的混合物中得到a ,通常采用蒸发溶剂使其结晶的方法D.KCl 的不饱和溶液由60℃降温至10℃时变成饱和溶液7.右图为氯化钠、碳酸钠(俗称纯碱)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1)当温度为1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 ;(2)当温度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钠的溶解度; (3)生活在盐湖附近的人们习惯“夏天晒盐,冬天捞碱”。

请你解释原因: “夏天晒盐” ; “冬天捞碱” 。

8.右图是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t 1℃时 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填写序号,下同)。

(2)t 1℃时30gA 物质加入到50g 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质量是______g 。

(3)将t 1℃时A.B.C 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 2℃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小关系是 ______。

9.下面的表格中列出了NH 4Cl 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溶解度/g29.433.337.241.445.850.455.260.265.6(1)由上表可推出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是 ;(2)在20℃时,向100 g 水中加入50 gNH 4Cl ,形成的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将其温度升高到60℃时,该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

【拓展】10. 气体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某气体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体积。

为比较温度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查得101kPa 时,M 、N 两种气体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值:SM ,20℃=0.023L/LH 2O ,SN ,40℃=0.023L/LH 2O 。

则在101kPa 、30℃时,M 、N 两种气体溶解度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S M < S NB.S M = S NC.S M > S ND.无法比较12溶解度A BC11.下图是M、N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t2℃时往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先后加入agM和agN(两种物质溶解时互不影响,且溶质仍是M、N),充分搅拌。

将混合物的温度降低到t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2℃时,得到M的饱和溶液B.t2℃时,得到N的不饱和溶液C.温度降低到t1℃时,M、N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得到M、N的不饱和溶液D.温度降低到t1℃时,M、N的溶解度相等,得到M、N的饱和溶液12.在一定温度下,将少量生石灰放入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搅拌并冷却到原来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剂质量不变B.溶质质量增加C.溶液浓度不变D.溶解度增大【巩固练习】1、(2011杨浦二模)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从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得到哪些信息(请写出其中的一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较大的是___________。

(3)t1℃时,将20g甲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能否全部溶解____________(填“能”、“不能”或“无法判断”)。

(4)将一定量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该过程中没有发生改变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A.溶质质量B.溶液质量C.溶剂质量D.溶质的质量分数2、(2011金山二模)右图是物质A、B、C的溶解度曲线,试根据图像回答:(1)温度为℃时,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关系是(6) ;(2)A、B、C三种物质中常温下可能是气体物质的是 (7)(3)℃时,A物质50克放入50克水,所得溶液(8)(填“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9)(4)A中含有少量B物质,从混合物中分离得到纯净的A的实验操作是a.配制热饱和溶液,b. (10) c.过滤,d.烘干。

3.(2011·江苏省南通市)固体物质W在水、乙醇两种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4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物质W能溶解在水和乙醇中B.t1℃时,物质w在水中的溶解度为mgC.t2℃时,物质W在水中与在乙醇中的溶解度相同D.将t1℃时物质w的饱和水溶液升温至t2℃有晶体析出4、现有M、N两物质在室温下的饱和溶液,升温后,M溶液有晶体析出,而N 溶液还可以再溶解N 晶体,则能正确表示M 、N 两种物质溶解度曲线的是( )5、根据下列几种物质溶解度曲线图,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A .硝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钠,采用蒸发结晶进行提纯B .氢氧化钙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后有晶体析出C .80℃时,氯化钾与硫酸镁的溶解度相等D .所有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或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0 温度/℃ 溶解度/g M N0 温度/℃ 溶解度/g MN0 温度/℃溶解度/gMN 0 温度/℃ 溶解度/g M N A . B . C . D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