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产品导入程序

新产品导入程序

XXX质量体系程序文件文件名称:新产品实现过程控制程序文件编号:TMC-QP-D02版本:C0文件修订履历版次修订内容及项号修订人修订日期B1 C0 1、原《新产品导入流程》WI-D02-02,组织结构调整。

2、取代原《新产品导入流程》WI-D02-02,3、增加ROHS的要求。

4、增加项目资料清单5、增加试产费用刘长江刘长江2005040320060703如受控印章并非蓝色,代表此文件不会受到控制及更新,请使用受控文件区分制作审核批准受控号签名刘长江张少春胡春华刘月利日期20060703 20060703 20060705 200607052006年 7 月 10 日发布 2006年 7 月 20 日实施文件名称新产品实现过程控制程序页码第 2 页共 8 页1目的为规范公司新产品实现过程的运作,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而制定。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所有项目的运作过程。

3职责3.1 生产技术部3.1.1负责对新机型项目的整体过程进行技术控制,包括试产进度和量产导入进程的控制,试产技术的管理,试产工作的组织与协调,组织召开试产总结会,对试产总结进行汇总;3.1.2负责根据客户要求编制生产作业指导书;3.1.3负责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工装夹具的开发与制作;3.1.4负责根据客户的需求组织测试方案的设计、测试软件的开发;3.1.5负责向生产部门提供测试基准样机;3.1.6负责试产组织安排,总装和测试的技术跟进;3.1.7协调组织试产总结和问题分析以及首批的量产总结。

3.2 生产部3.2.1负责根据客户需求编制SMT作业指导书、开发SMT工装和相关软件,进行SMT贴装、下载、板测,贴片不良的维修,完善SMT工艺;3.2.2负责在总装车间进行部分试产及量产时的总装。

3.2.3负责提供生产所需的设备。

3.3 质检部负责根据客户要求制定检验指导书、生产检验计划,提供生产检验报告。

负责物料的来料品质控制。

3.4 采购部与PMC部负责按照试产进度制订生产任务单,准备试产物料。

3.5商务部:负责该项目的商务报价,处理物流工作。

4 定义试产(PP):新机型需要完成所有生产过程的阶段。

量产(MP):新机型通过量产转移评估即进入的阶段。

导入:新机型由集成到量产的阶段。

NPI: 新产品导入。

新产品的生命周期:从本流程来看,项目一般分为:立项阶段、集成阶段、试产评价阶段、批文件名称新产品实现过程控制程序页码第 3 页共 8 页量生产阶段。

5.工作程序5.1立项阶段5.1.1当生产技术部收到TCT项目管理部提供的项目立项文件或者生产技术部组织同客户签定相关的合作合同,由生产技术部通报给相关部门,即代表该项目在TMC立项。

5.1.2新产品的费用计算:a)NRE(主要是夹具)加工费用的报价、收款事宜,具体见《夹具报价作业指导书》b)NPI费用(试产期间的人工费用):在项目导入时的商务谈判中,生产部计算报价,将计算依据和报价金额反馈给商务部,由商务部与合作方确定NPI费用及支付方式。

c)试产费用和批量生产的加工费:在项目导入时的商务谈判中,由生产部确认试产费用。

由商务部对外进行洽谈,确定报价后确定费用及支付方式。

5.1.3技术的准备5.1.3.1 BOM的制定: TCT的项目,BOM由TCT直接维护进ERP系统;对于TCT外的项目,生产技术部委托TCT维护进ERP系统。

5.1.3.2产品设计技术文件由生产技术部负责接收,经过审核后发给质量管理部文控进行标化并发布给相关部门。

各部门的资料输出与输入见附录15.2集成阶段5.2.1根据新产品的开发程度,由客户决定是否进行集成,如决定在本公司进行集成,由客户发出《新机型试产任务书》安排集成。

5.2.2集成是用于验证主板的硬件与软件的功能,集成工作由本公司按生产流程进行。

5.3试产评价阶段5.3.1试产任务书的下达根据项目进度的需要由客户下达《新机型试产任务书》,由生产技术部组织试产准备条件。

试产任务应明确试产的目的、时间、数量,用途及配合要求。

试产任务书还应特别明确试产的产品处理方式及引用BOM的编码。

《新机型试产任务书》应提前试产安排一周前发放到相关部门,以便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5.3.2过程设计5.3.2.1在集成后,生产技术部根据客户需求可以进行相关工艺及工装、夹具的设计。

5.3.2.2当客户需要提供测试软件开发时,生产技术部应组织人力进行相应的测试软件及测试文件名称新产品实现过程控制程序页码第 4 页共 8 页平台开发。

5.3.2.3 针对工艺、工装、夹具和测试软件应在试产前由生产技术部进行评审,并将评审意见反馈客户。

5.3.3根据公司IECQ QC080000体系要求,应对物料的绿色认证、识别管理(供货标识、区域标识、作业标识)和交叉污染预防作如下规定,确保绿色过程控制。

a)在生产之初,在使用新物料时,当客户要求产品应符合RoHS要求时,质检部应在确保产品性能和可靠性OK的情况下,要求供应商必须提供第三方权威机构的测试报告(如SGS),检测确定产品内铅(Pb)、汞(Hg)、镉(Cd)、六价铬(Cr6+)、多溴联苯(PBBs)、多溴二苯醚(PBDEs)符合ROHS标准,另外必须提供《不使用禁用物质申明》和《材料申报表》,作为双方承诺的法律依据。

物料供应商来料时必须在产品上作绿色产品标识(RoHS)和欧盟统一标识字样;b)各车间应建立物料放置绿色区域标识(ROHS物料区),同其他产品严格区分;产线使用容器亦须表示“RoHS物料”字样。

根据生产的实际情况,明确使用RoHS物料或非RoHS物料。

5.3.4试产过程:5.3.4.1 客户根据该项目进度要求,提供项目进度表,包括以下内容:试产的总数量,试产总体日程,试产次数,FTA(或CDG)和CTA计划。

5.3.4.2在试产评审(PP)阶段试产进度发生延误时,或试产总数量超过2000PCS后仍不能达到量产标准时,需由客户提出书面的报告,对前期的试产状况及后续改善计划进行说明,提供项目延迟后的新进度表(需注明不能达到出货质量标准转入量产标准的原因)。

5.3.4.3 各相关部门按照《新机型试产任务书》中的要求进行准备,由生产技术部按照试产准备清单进行点检,确认各部门准备状况。

各部门工作如不能按计划进行,需及时通知客户并说明原因。

5.3.4.4 PMC部根据生产技术部确认的试产准备情况信息,制定生产制造单,并将具体安排提前试产日期的3天通知生产技术部。

5.3.5 贴片生产5.3.5.1 《新机型试产任务书》发出后3天内,客户应该提供贴片的全部技术资料,生产部进行程序、钢网的制作;同时,如果不是第一次试产,而上述文件针对于上一次试产有较大更改,客户应给出更改说明文件,以便SMT制作程序和调机。

试产前:有改动应立即发正式文件给生产部。

文件名称新产品实现过程控制程序页码第 5 页共 8 页5.3.5.2 生产部根据试产通知的具体要求和PMC部发出的新机型试产安排,安排新机型的贴片工作,质检部对贴片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按照《产品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执行,并由生产部配合研发人员对贴片不良板进行及时分析修理,统计贴片的问题点及提供贴片状况报表。

5.3.5.3 试产贴片由客户方工程师跟进。

生产技术部配合完成。

如有问题无法解决,需及时反馈客户方。

生产部负责在贴片完成后5天内完成贴片不良及故障分析报告。

发送客户方。

5.3.6试产装配的生产5.3.6.1装配时需生产技术部相关工程师上线跟进。

客户方人员到场后开线生产。

5.3.6.2如上次试产出现来料不良问题,本次试产需质检部品控工程师跟进、确认来料不良问题。

生产技术部应提供《产品作业指导书》用来指导试产,生产技术部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新机型的试产装配及维修,试产装配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按照《产品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执行,并由生产技术部、质检部对总装的问题点进行总结,提供总装状况统计报表。

5.3.6.3生产装配过程按照《生产过程控制程序》执行。

5.3.7产品试产结束后,由生产技术部组织对此次试产进行总结,总结内容包括以下方面:a)生产部提供《新机型贴片工艺问题总结报告》。

b)质检部需在每次试产完成后一个工作日内提供《新机型贴片和组装生产问题总结报告》。

c)生产技术部根据新机型组装的状况对整机的工艺进行分析,对问题进行总结,提供《阶段试产总结报告》。

应在试产结束后三个工作日内完成。

d)当客户对产品有RoHS要求时,试产后的整机ROHS符合性应该进行相应的评估e)生产技术部应在试产结束后3天内,汇总所有试产总结信息,并提供给客户。

5.3.8状态机处理:项目在出货后一个月内,由生产技术部提供返工方案,经客户确认后将前期的试产状态机返工至出货状态。

5.4量产转移阶段5.4.1经过几个阶段的试产后,在各项指标及主要问题均得到解决后,客户根据试产状况,决定是否召集量产转移会议,具体按《新机型量产转移评估流程》进行评估,填写《新机型量产转移评估报告》,如果《新机型量产转移评估报告》不能得到批准。

将按照相关的机型分类回到试产阶段进行重新的试产,在限期的情况下解决问题。

6相关文件与记录《产品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 TMC-QP-E01《生产过程控制程序》TMC-QP-D08文件名称新产品实现过程控制程序页码第 6 页共 8 页《中心实验室测试管理流程》 WI-D01-01《新机型新软件实地功能测试流程》 WI-D02-05《新机型量产转移评估流程》 WI-D02-04《新机型试产任务书》D02-003《新机型试产总结报告》 D02-004《新机型量产转移评估报告》 D02-002《新工艺导入流程》WI-D02-13《新产品生产前确认记录表》D02-0697 附录附录A:技术资料输入需求清单8流程图无文件名称新产品实现过程控制程序页码第 7 页共 8 页附录A 版本:0.1技术资料输入需求清单立项阶段1立项书或合同2项目组人员名单及联系方式设计阶段(项目集成前提供)1外观设计:外观效果图2硬件设计:电路原理图、PCB LAYOUT图、测试点定义、PCBA板测记录、3软件设计:软件开发说明书4结构设计:整机PRO-E 3D、2D结构装配图和零件图、模具开发进度计划表、模具认可书、模具量产通知书。

5平面设计:包装设计进度计划、平面设计效果图。

样机集成阶段(项目集成前提供)1提供设计评审报告,若客户不能提供,则须保证产品满足共同确认的质量标准,否则客户须承担由此带来的所有制造成本和其它经济损失。

2电子料BOM及规格书、初始结构BOM、初始配色方案(以结构BOM形式输出)、初始平面(包装)BOM、试产BOM、附件规格书3新数据线原理图及PCB板图、数据线BOM及数据线样品2根(制作新数据线需提供,如不是新数据线则需提供数据线的型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