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磁共振成像平台开放管理办法目 录1.上海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磁共振成像平台《章程》 (3)1.1总则 (3)1.2 运行与管理体制 (3)1.3 对外开放和交流 (4)1.4 项目经费及成果管理 (4)1.5 附则 (4)2. 上海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成像平台管理制度》 (5)2.1总则 (5)2.2成像平台日常管理办法 (5)2.3 管理人员职责 (5)2.4 成像平台安全制度 (6)2.5 成像平台的环境条件 (6)2.6 成像平台卫生制度 (6)2.7 成像平台贵重仪器使用须知 (7)2.8 成像平台档案管理 (7)3. 上海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MRI实验安全注意事项》 (8)3.1 实验所需的文件准备和存档 (8)3.2 被试的检查和实验准备 (8)3.3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8)3.4 实验过程中的安全事项 (8)3.5 实验完成后的安全工作 (9)3.6 实验中突发事件的处理 (9)4. 上海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MRI使用与维护管理条例》 (10)4.1 序言 (10)4.2 管理 (10)4.3 用户的培训和资格认证 (10)4.4 系统的维护 (10)4.5 系统的使用 (11)4.6 人体相关的MRI研究注意事项 (11)4.7 附则 (11)5. 上海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MRI系统使用制度》 (13)6.上海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MRI系统操作员规范 (15)7. 上海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人体相关的MRI研究注意事项》 (16)8. 上海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隐患事故防范及安全守则》 (17)1. 上海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磁共振成像平台《章程》1.1 总则第1条 为了进一步加强上海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磁共振成像平台的建设和规范管理,保证实验室的高效运行,根据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参照《上海市重点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办法》,特制定本章程。
第2条 磁共振成像平台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积极主动加强与校内相关院、系及实验室的合作;不仅对国内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开放,而且积极创造条件对外开放。
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邀请国外知名学者担任实验室的兼职教授或学术顾问,互派留学人员合作进行科学研究,联合培养人才。
第3条 磁共振成像平台的基本任务a)努力创造良好的科学研究条件和学术环境,吸引、凝聚国内外优秀学者及博士研究生来实验室工作,在科学技术的前沿开展高水平的基础和应用性研究,促进新兴和交叉学科的形成与发展,培养和造就高层次科学研究人才。
b)加强与地方联系,发挥科研优势,为地方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第4条 磁共振成像平台的发展目标是办成国际一流水平的科学研究中心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基地,造就一批高层次、高素质、高水平的创新性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
1.2 运行与管理体制第5条 本磁共振成像平台按照固定与流动相结合的思路运转,吸收一定数量的流动科研人员。
第6条 本实验室实行主任负责制,实验室主任对实验室的行政工作、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专职人员聘任、学术交流等实行统一管理。
实验室设常务副主任、副主任各1名。
实验室副主任分管相应工作,主任不在时,由常务副主任或副主任主持工作。
第7条 实验室设立学术委员会和管理委员会。
实验室学术委员会负责审议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基金指南,决定学术方面的重大事宜,实验室管理委员会负责审议实验室建设大中型实验仪器的添置、运行管理制度和大额经费使用等事宜。
第8条 本实验室办公室设办公室主任1名及秘书1名,负责处理实验室的日常行政事务和实验室档案资料的管理,做好后勤保障等工作。
第9条 实验室实行例会制度。
由主任召集,每月一次,遇有重大事件可临时召开。
第10条 实验室由学术委员会负责监督,每年召开学术委员会会议一次,审议本年度实验室的发展情况和下年度实验室发展目标。
听取实验室主任述职,汇报本年度实验室的发展情况和下年度实验室发展目标。
第11条 实验室年终编发年报,总结一年的发展。
1.3 对外开放和交流第12条 本磁共振成像平台以设立开放基金课题为主对外开放,同时实施仪器设备、设施等的开放,并实行大型精密仪器设备有偿使用制度,采取相应的收费措施。
第13条 本磁共振成像平台每年设立开放基金课题,受理国内外有创新思想的科学工作者申请。
开放基金课题每年申报一次,经实验室学术委员会讨论后评出,给予经费资助。
获得本实验室开放基金的课题,研究成果需标明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资助。
第14条 加强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和实验室的合作与交流,实现科研人员定期互访、研究优势互补、实验资源开放和互用。
第15条 本磁共振成像平台不定期的邀请国外专家来实验室做学术报告,使研究生和青年研究人员及时了解研究领域的学术动态和前沿信息,选派优秀研究生和青年研究人员出国访问,鼓励在读研究生直接参与科研项目。
第16条 本磁共振成像平台不定期举办国际会议并配合其它教学和科研项目邀请著名学者作专题报告,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吸引国内外著名专家到实验室做客座教授。
1.4 项目经费及成果管理第17条 磁共振成像平台内工作人员申请获得的科研项目由实验室归口管理(除特殊说明外)。
除学校和相关部门的规定以外,磁共振成像平台工作人员申请获得的经费由实验室归口管理,磁共振成像平台委托课题组组长或课题负责人直接管理除应上缴部分以外的科研经费,使用课题经费购买5万元以上设备应报实验室备案并由负责人签字。
第18条 实验室运行经费实行专人管理,建立帐册,经费使用情况在实验室内部定期公布,每学期公布一次,公布上学期经费使用情况。
第19条 实验室每年对本室研究人员科研与教学等方面工作实行评估,对优秀科研成果和培养优秀研究生等予以奖励。
第20条 磁共振成像平台定期举办学术沙龙,组织各研究小组一起讨论研究动态、研究技术途径和研究进展等。
第21条 实验室所有工作人员的科研成果属于实验室所有,所有成果必须著实验室的名称,实验室对成果统一管理。
成果的转让需征得实验室的同意。
1.5 附则第22条 本办法解释权归上海市功能磁共振成像重点实验室(华东师范大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上海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磁共振成像平台管理制度》2.1 总则第1条 本制度的目的在于规范上海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磁共振成像平台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的方式及措施,以确保3T MRI 开放平台的正常运转。
第2条 本制度的适用范围为涉及磁共振成像平台拥有的所有仪器和设备的使用、管理、维护的管理行为。
第3条 在发生本制度没有明确,而涉及仪器、设备的所有行为时,解释、执行权在实验室。
第4条 为保证大型仪器设备的完好率(开机率)和充分发挥效能,实行统一管理集中使用。
第5条 磁共振成像平台的仪器、设备对校内开放,并面向上海市开放。
第6条 各种仪器设备必须建立专人负责制,实行档案管理制度,建立档案,做到技术档案资料齐全、使用纪录完整。
第7条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方能上机实际操作,使用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第8条 仪器设备实行事故报告制度,发生事故,仪器负责人应立即报告实验室,并写出事故报告,各仪器的故障、维修、及解决过程均须记录备案。
2.2成像平台日常管理办法第9条 所有进入实验室的人员都必须遵守实验室有关的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
第10条 注意人身及设备的安全,做实验时要有安全措施。
第11条 原版仪器、设备随机资料、软件一律不外借。
第12条 实验室开放时间为上午8:30-11:30,下午2:00-5:00,如果实验内容需要连续运行或需加班,可预先提出申请,并做好纪录。
第13条 未经管理人员许可,任何人不得擅自开关或使用实验室中的任何设备。
第14条 不得将与实验无关人员、物品带入实验室。
第15条 由于责任事故造成仪器设备的损坏,要追究使用人的责任。
2.3 管理人员职责第16条 应熟悉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及特性。
第17条 爱护仪器设备,正确使用,做好维护保养工作。
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检测,发现故障及时安排维修,提高设备完好率。
第18条 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按照标准操作规程操作仪器和进行检测工作。
第19条 指导使用者正确使用仪器。
第20条 保持实验室的整齐清洁、防火、防盗,保证仪器设备安全。
第21条 保持实验室的清洁卫生。
实验室内不得任意堆放杂物,废物要及时清除,临时有用的物品要堆放整齐。
第22条 做好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建立仪器使用纪录。
第23条 做好仪器设备的自检工作。
2.4成像平台安全制度第24条 实验室各管理人员及相关实验员负责实验室设备及人身的安全。
第25条 加强四防建设和培训(防火、防盗、防水、防事故)。
第26条 实验前要全面检查安全,实验要有安全措施。
若仪器设备在运行中,实验人员不得离开现场。
第27条 易燃、易爆物品必须存放在安全处,严禁带电作业。
第28条 如遇火警,除应立即采取必要的消防措施灭火外,并马上报警(火警电话为119),同时及时向上级报告。
火警解除后要注意保护现场。
第29条 如有盗窃和事故发生,立即采取措施,及时处理,不得隐瞒,应及时报告主管和保卫部门,并保护好现场。
第30条 实验工作人员在检测前必须熟悉检测内容、操作步骤及各类仪器的性能,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并作好必要的安全防护。
第31条 进行有毒、有害、有刺激性物质或有腐蚀性物质操作时,应有防护措施。
第32条 实验室内使用的空调设备、电热设备等的电源线,必须经常检查有否损坏,移动电气设备,必须先切断电源。
电路或用电设备出现故障时,必须先切断电源后,方可进行检查第33条 实验室应配有各类灭火器,按保卫部门要求定期检查,实验室人员必须熟悉常用灭火器材的使用。
第34条 下班前,实验室人员必须检查操作的仪器及整个实验室的门、窗和不用的水、电、气路,并确保关好。
第35条 与实验室无关的易燃、易爆物品不得随意带入实验室。
2.5 成像平台的环境条件第36条 办公环境应与实验环境分开,以确保良好实验条件,不得在实验仪器配套的计算机前办公。
第37条 实验室需要恒温、恒湿、低尘、无震动、通风良好等条件的房间应做好保证措施,实验室使用的电源电压变动应在±10%内,要求有足够的负荷量,对地线有要求的设备应单独铺设足够容量的地线第38条 实验室通道、门口不能堆放任何杂物。
2.6 成像平台卫生制度第39条 实验人员上岗操作时,要穿戴好工作服和鞋。
第40条 工作结束后,废物要放入纸篓或废物箱内,保持整洁卫生。
第41条 实验室产生的工作废液,应妥善处理。
属剧毒或强致癌物质的,必须与保卫部取得联系并统一处理,其他废液(如:强酸或强碱废液)应按有关规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