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权力
一、行政权力
1.权力的定义为,在现实的社会关系中,权力主体能够对权力客体进行影响或控制的一种
力量。
2.权力按不同的标准分为本原性权力和从属性权力。
权力主体及目的可分为公共权力和私
人权力。
权力作用领域可分为政治权力、经济权力、文化权力、社会权力等等
3.行政权力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或被授予行政管理权限的其他社会组织,为有效执行国家意
志,依法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组织和管理的一种能力或力量。
4.行政权力的基本特征:(一)行政权力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以及被授予行政管理权限
的非政府组织;(二)行政权力的客体是一个国家领土范围内所有的公民及由公民组成的社会组织;(三)行政权力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国家意志;(四)行政权力的重要基础是国家强制力。
5.行政权力的产生与发展可以分为传统行政权力(与传统农业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的行政
权力)和现代行政权力(与现代工业社会相适应的行政权力)。
6.人民是国家行政权力的根本来源
7.行政权力的具体来源:强制力、诱导力、组织制度、信息、个人因素。
二、行政权力的特性及价值取向
1.行政权力的特性:公共性、执行性、有限性
2.行政权力的价值取向是指行政权力应该达到什么目标以及为谁的利益服务,它的核心是
回答行政权力的目的以及目的制约的实现目标的手段问题。
3.所谓公共利益是一个与私人利益相对应的范畴,是指一个共同体成员共同享有的利益。
4.公共利益作为行政权力的价值取向主要体现在行政权力运作上:首先,行政权力出发点
是基于公共利益考虑,是为服务和促进公共利益,而不是为某个个人、集团或群体的利益,更不能谋取行政部门自身的利益。
其次,行政权力体现服务行政的精神,行政权力运作过程就是为公共利益服务的过程,行政权力主体与相对人的关系,从以往的“命令-服从”关系,变成“服务——受益”关系,政府为社会创办的公共设施、公共福利、公共安全、公共生活等公益事业,都是直接为公众服务的,为他们创造一个舒适幸福的生活环境。
再次,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贯彻公平原则,行政权力的行使依法进行,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社会公众中每个个体都有权要求行政机关提供公平待遇,不因性别、种族、民族、体貌、财产、地位等而不同,行政权力应为公众提供公平的服务。
最后,行政权力活动强调公开性和透明度,行政权力不仅要为公众做好服务,而且要让公众知道其服务情况。
5.所谓行政责任是指行政管理机关或行政管理者依其职权关系所产生的一种职责和任务。
6.行政权力与行政责任的关系具体体现:(一)就行政责任的性质而言,由于行政权力的
公共性,决定乐行政责任是一种公共责任;(二)就行政责任的产生而言,行政责任是一种基于行政职权关系而产生的责任;(三)就行政责任的大小而言,行政责任是一种与行政权力相对等的责任。
三、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行政权力的关系
1.国外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行政权力的关系的基本类型可以分为:(一)联邦制国家中央
政府与地方政府权力关系:(二)单一制国家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权力关系
2.西方发达国家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行政权力关系的发展趋势
(一)联邦制国家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分权改革(经历分权到集权,再集权到分权的两个发展阶段);
(二)单一制国家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分权改革
(三)西方发达国家地方分权化的主要原因:由于政府面临的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而中央集权制难以适应这一变化。
地方分权的意义:(1)地方分权是为了提高
行政效率;(2)地方分权是为了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3)地方分权是为了适
应政治民主化的需要。
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行政权力关系的演变
4.重构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行政权力关系的思路
(一)以宪法形式明确规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分权范围
(二)实现中央与地方利益分配的合理化
(三)实行地方分权和基层自治
(四)健全和完善对地方权力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