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地方政府体系的分类第一节依据在政治体制中的地位不同可以将地方政府分为:纯属地方行政机关的行政体地方政府、实行地方自治的自治体地方政府、兼具上述两类地方政府特点的混合体地方政府一、行政体地方政府1、行政体地方政府的基本特征地方政府是中央和上级政府的下级行政机关,不存在代表当地公民利益和意愿的代议机关。
2、行政体地方政府的实质:治理国家部分地域的地方国家行政机关;是中央集权体制的产物,是集政治统治与行政管理于一体的地方国家机关。
3、行政体地方政府的首长及其主要部属的权力来源4、行政体地方政府的地位:不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5、弊端:6、优点:7、发展趋势:不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8、行政体地方政府存在的三种情况:二、自治体地方政府1、产生当地居民依法选举产生的地方政府,拥有自身权利、义务和独立地位的法人单位,是公法人。
2、自治体地方政府的基本特征国家对纯属地方的事务,不由自己任命行政长官来管理,而由当地公民选举产生的自治体地方政府来管理。
3、自治体地方政府行政机关的职权权力来源:公共权力在政治层面上的纵向分权4、自治体地方政府的权限5、自治体地方政府的财政制度6、自治体地方政府工作人员的性质7、优点:8、弊端:三、混合体地方政府产生:地方存在有当地居民选举(直接的或间接的)产生的、代表当地居民意愿的代议机构,并由代议机构(通常称为权力机关)选出执行机关和行政机关特点:地方政府与地方权力机关的双重权力来源地方行政机关是中央和上级行政机关在当地的代表,是它们的下级机关。
在各级权力机关之间不存在上下隶属关系,只存在法律监督和指导关系。
行政机关为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在接受上级行政机关领导的同时,又对产生它的地方权力机关负责,并接受其领导。
优点:缺点:第二节依据地方政府设置的目的一、划分依据地方政府设置目的影响相关地方政府的职责重点、机构设置和运作方式。
国家是按地域划分其居民的,地方政府正是国家为治理一部分地域而设置的,因此,地域治理就是地方政府主要的、基本的功能。
但在现实中,为维护国家统一、政治稳定,便于管理等较为突出的具体需要,国家有时不得不基于某种特殊需要而设置一种与一般地方政府有所不同的特殊地方政府。
依据地方政府设置的目的,地方政府可以分为:一般型和特殊型地方政府。
依据行政区划的类型,地方政府可分为:一般地域性、民族区域型、城镇型、特殊型。
二、一般型地方政府1、设置的目的按地域划分居民设置的一般型地方政府,主要是为了满足维护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这种一般性的共同要求,2. 一般地域型地方政府的基本特征p52三、特殊型地方政府1、设置目的从产生原因、设置目的及功能看,尽管从根本上讲是出于政治统治的需要,但从具体产生原因上讲,它又可分为两种情况,从而构成两个小类:第一种情况,是直接基于维护政治统治的考虑而设置专门的地方政府单位。
第二种情况,是直接基于行政管理的需要而专门设置的地方政府单位。
2、特殊型地方政府设置的目的3、民族区域型地方政府成立的目的4、城镇型地方政府设置的目的5、特殊型地方政府与一般地方政府的不同p5第三节按照层级分类的地方政府一、依据层级分类的依据1、分类依据一个地方政府在该国地方层级体系中所居的位置,反应了它同中央政府及所辖地域居民之间关系的紧密程度,影响着它所承担的职责范围和管理方式。
2、地方政府层级结构的概念和构成层级结构是指各地方政府单位在纵向上分为若干层次,并依上下隶属关系组合而形成的结构。
地方政府层级正是由地方政府单位间的隶属关系而形成的,层级结构的具体表现也就是由这种隶属关系构成的地方政府体系的层级数。
3、类别依据地方政府同中央政府及辖域居民的关系和地方政府在层级结构体系中所居位置,可分为:基层地方政府:直接与当地居发生关系,承担直接治理职责的地方政府高层地方政府:直接与中央政府发生关系,受中央政府直接监督指挥的地方政府中层地方政府:介于前述两者之间的地方政府低层、高层和中层地方政府的职责范围和管理方式差异4、影响地方政府层级结构的因素一国地方政府层级结构的形成,是一国国情的客观产物,取决于一系列复杂的因素:人口、地域面积、民族、历史、权力体制安排、社会发展水平等等。
二、最高层地方政府单位的设置直接受中央政府监控其设置考虑政治因素和管理因素最高层地方政府并不直接面向居民,而与中央政府直接发生关系,具有较多的政治性质。
因此,最高层地方政府单位的设置应从国家政治需要出发,遵循确保国家统一和政治稳定的原则当代中国高层地方政府设置状况三、基层地方政府单位的设置 p59应遵循两个基本原则:第一,要便于当地居民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的民主权利;第二,要利于地方国家行政机关充分履行其职责,发挥其行政效益。
基层地政府承担的职责的特点p59当前中国基层地方政府的设置四、中间层地方政府单位的设置中层地方政府设置的多样性:中层单位则正介于两者之间,其设置或基于管理需要,或基于政治因素。
中层地方政府设置考虑的主要因素:从功能类型看,中层单位中的一般地域型政府单位的设置,主要是基于行政上的考虑,而不是直接出于政治上的需要,如县的设撤分合,很少具有直接的政治意义,与其相关的地理形势,历史背景等因素所带来的影响,也主要表现在行政管理上。
与之不同,中层单位中的民族区域政府单位的设置,则主要基于政治上的考虑。
当前中国中层地方政府的设置第四章地方政府的权力一、主要内容第一节地方政府的权力和权限1、权力与权限的概念差异2、地方政府权限的特点3、地方政府权力的内涵地方政府管理公共事务权力的内容议决权执行权行政权第二节地方政府权力的来源与配置1、地方政府权力的来源(1)行政体地方政府的权力只有一个来源,即来自于中央政府并隶属于中央政府。
(2)自治体地方政府的权力则来自于当地居民,它由本地域居民选举产生,对当地居民负责,在国家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它拥有大小不等、程度不同的地方自治权。
(3)混合体体地方政府的权力一部分来自于当地居民,另一部分则来自于中央和上级政府。
这类地方政府具有地方自治体基本特征:地方政府是由当地居民选出的,权力来自于当地居民;同时又具有地方行政体的基本特征:地方各级行政机关之间存在上下隶属关系,都是中央政府在当地的代表。
2、地方政府权力的形成行政体地方政府权力:行政方式配置或立法间接规定自治体和混合体地方政府权力:选举成为居民授予地方政府权力的中介。
选举在地方政府权力形成中的含义:地方政府的权力是通过有选举权的当地居民通过法定的程序选举后形成。
首先,选民通过选举将自己治理本地域的权力委托、授予他所选择的人。
其次,全体选民通过相应的选举程序与规则,将分散在各个选民手中的权力,转化为代表全体居民的公共权力。
在间接选举制度下,基层选举的第三层含义:3、地方政府权力的配置地方政府行使权限的权力,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该如何治理地方、如何实现地方的治理、怎样通过具体的管理来完成对地方的治理。
即议决权、执行权和行政权。
地方政府权力内涵的三个部分,可以由三个机关、两个机关或一个机关来承担,这取决于权力形成的具体过程。
当选民只进行一次投票时,则所出现的权力机关承担全部权力。
如若选民分两次投票,则形成两个权力中心,一个行使议决权,表达选民的治理意愿,一个行使执行权,实现选民的治理意愿。
地方政府权力的配置与组合,归根结底可分为两类:议行合一体制和议行分立体制。
第二节议行合一的地方政府一、理论依据人民主权学说,主权属于全体人民,不可分割,因此应由经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的机关集中行使所授予的全部权力。
二、绝对议行合一的地方政府体制绝对议行合一体制的地方政府单位,立法和执行权由同一机关掌握,选民选出的议会直接行使执行权,同时承担当地社会事务公共管理职责。
(一)英国的议会委员会制(二)美国的市县委员会制三、相对议行合一的地方政府体制在这种体制下,选民选举产生一个权力机关(通常称为议会)仅行使议决权,由它产生一个行使执行权的机关承担对社会的公共管理;或者议会行使执行权,另指定机关承担公共管理职责。
(一)议会执行委员会制瑞典为例(二)市县经理制美国为例(三)德国的市行政主任制第三节议行分立的地方政府一、理论依据议行分立体制来自权力制衡理论,认为权力集中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和失控,因而需要形成一种相互制约的平衡机制,由两个权力机关分别行使议决权与执行权。
由承担执行权的机关行使行政权。
二、绝对议行分立的地方政府体制在这种体制下,选民经过两次投票,分别产生两个权力中心,各自独立行使议决权和执行权。
行使执行权的首长担任行政长官领导行政工作。
(一)美国的强市长议会制(二)美国的市行政长官制(三)日本的市长议会制三、相对议行分立的地方政府体制在这种体制下,选民只投票选出一个权力机关(议会),由议会产生行使执行权的地方长官。
法国的市政府第四节双轨制的地方政府体制一、产生的原因中央授予地方政府的治理权限,决不可能涵盖全部社会事务的公共管理,对于不属于地方政府权限的社会事务的管理,各国中央政府有各种处理方式,或者由相应的中央行政机构直接在地方设置机构进行管理,不属地方政府系列;或由中央在地方设置机构管理,但由中央政府在地方的代表统一领导;或甚至在自治的地方政府外另设隶属于中央的行政体地方政府,从而形成各种情况的双轨制的地方政府体制。
双轨制地方政府的主要特征:p75二、行政并列体制瑞典的郡督制就是行政并列体制。
三、国家代表制,分为两种情况:一为由中央政府直接任命的,如法国的大区专员、省专员;另一种为法定的,如比利时、荷兰等国家选举产生的省市长是当然的国家代表。
第五节中国地方政府的权力一、中国地方政府的权限二、中国地方政府的权力来源三、中国地方政府的权力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