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题
有的哲学家说:在大风扬起的尘土旋涡里,没有任何一粒尘土的分布是偶然的。
这是一种()
A.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
C.唯心主义非决定论的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在我国战国时期,公孙龙提出“白马非马”的命题。
这个命题的错误在于它割裂了()
A.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联系
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间的联系
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之间的联系
D.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之间的联系
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或“不及”。
这在哲学上符合()
A.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
B.量变和质变关系的原理
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D.“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政府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的实质是()A.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
B.维持资本主义经济稳定增长
C.消除或防止经济危机的爆发
D.提高资本主义社会的整体福利水平
某钢铁厂因铁矿石价格上涨,增加了该厂的预付资本数量,这使得该厂的资本构成产生了变化,所变化的资本构成是()
A、资本技术构成
B、资本价值构成
C、资本物质构成
D、资本有机构成
华佗是我国东汉名医。
一次,府吏倪寻和李延俩人均头痛发热。
一同去请华佗诊治,华佗经过仔细的望色、诊脉,开出两付不同的处方。
给倪寻开的是泻药,给李延开的是解表发散药。
二人不解:我俩患的是同一症状,为何开的药方却不同呢?是不是华佗弄错了?于是,他们向华佗请教。
华佗解释道:倪寻的病是由于饮食过多引起的,病在内,应当服泻药,
将积滞泄去,病就好了。
李延的病是受凉感冒引起的,病在外,应当吃解表药,风寒之邪随汗而去,头痛也就好了。
你们症状相似,但病因相异,所以治之宜殊。
二人拜服,回家后各自将药熬好服下,很快都痊愈了。
中医是我国宝贵的医学遗产,强调辩证施治。
华佗对症下药治头痛发热的故事蕴含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1)指出其中所涉及的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并分析其内涵。
(6分)
(2)这个故事对我们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何启示?(4分)
【参考答案】
(1)华佗对症下药治头痛发热的故事所涉及的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主要有:第一,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
现象和本质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外部表现和内部联系相互关系的范畴。
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
本质是深藏于现象背后并制约现象的内部联系。
本质和现象既有区别,又相互统一。
华佗对症下药是透过头痛发热的现象,运用科学的方法,发现了疾病的本质。
第二,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
原因和结果是揭示事物的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关系范畴。
唯物辩证法把这种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称为因果关系或因果联系。
其中,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叫原因,而被某种现象所引起的现象叫结果。
因果联系的特点是:因果联系是有时间顺序的联系,总是原因在前结果在后,但并不是任何前后相继的现象都存在着因果联系。
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是辩证的: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原因和结果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是复杂多样的。
引起头痛发热这一结果的病因是复杂多样的,华佗运用科学的方法,发现了不同的病因,才做到了对症下药。
(2)矛盾特殊性原理和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原理都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华佗对症下药治头痛发热的故事说明,要在实践中真正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启示有:第一,一切要从实际出发;第二,我们能够通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同时又要求人们透过现象看本质。
透过现象揭示本质是科学研究的任务。
第三,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是提高实践活动自觉性和有效性的必要条件;第四,要注意使用科学的方法。
阅读下列关于运动和发展不同观点的材料,并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1]韩非提出“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材料2]《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蟠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
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
[材料3]列宁指出把主要的注意力正是放在认识“自己”运动的源泉上;只有对立统一的观点:才提供理解一切现存事物的“自己运动”的钥匙,才提供理解“飞跃”、“渐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