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冲压机控制系统设计.

冲压机控制系统设计.

本机数字输入:24路数字量输入
本机数字输出:16路数字量输出
内部存储器位:256位
定时器总数:256定时器
计数器总数:256计数器
电源电压允许范围:AC85~264V
输入电流仅CPU/最大负载:40/160 mA,AC240V
电压范围:DC20.4~28.8V
电流限制:约1.5A
由于该系统要求28个输入点S7-200 CPU226不能满足点数要求,因此采用EM223
3.1设计思想……………………………………………………………………………………………………………….6
3.2顺序功能图……………………………………………………………………………………………………………7
3.3 PLC梯形图……………………………………………………………………………………………………………..8
4.心得与体会……………………………………………………………………………………..20
前言
世界上第一台可编程序控制器产生于1969年,是由当时美国数字设备公司(DEC)为美国通用汽车公司(GM)研制开发并成功应用于汽车生产线上,被人们称为可编程序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简称PLC。在70年代,随着电子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微处理器和微计算机,并被应用于PLC中,使其具备了逻辑控制、运算、数据分析、处理以及传输等功能。电气制造商协会NEMA(National Electrical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于1980年正式命名其为可编程序控制器(Programmable Controller),简称PC。为与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相区别,同时也使用其早期名称PLC。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IEC(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分别于1982年11月和1985年1月颁布了PLC的第一稿和第二稿标准。以后PLC开始向小型化、高速度、高性能、高可靠性方面发展,并形成多种系列产品,编程语言也不断丰富,使其在80年代工业控制领域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2.总体设计………………………………………………………………………………...4
2.1 PLC选型…………………………………………………………………………………………………………………4
2.2 PLC端子分配图……………………………………………………………………………………………………..5
3.PLC程序设计…………………………………………………………………………..6
可编程序控制器是以微处理器为基础,综合了计算机技术与自动控制技术为一体的工业控制产品,是在硬接线逻辑控制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常把PLC认为是由等效的继电器、定时器、计数器等元件组成的装置。PLC实质是一种专用于工业控制的计算机,其硬件结构基本上与微型计算机相同,PLC由中央处理单元(CPU)、存储器单元、电源单元、输入输出单元、接口单元和外部设备组成,具有通用性强、使用方便、适应面广、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编程简单等特点。PLC软件系统由系统程序和用户程序两部分组成。系统程序包括监控程序、编译程序、诊断程序等,主要用于管理全机、将程序语言翻译成机器语言,诊断机器故障。用户程序是用户根据现场控制要求,用PLC的程序语言编制的应用程序(也就是逻辑控制)用来实现各种控制。
1.课程设计的任务和要求
1.课程设计的任务
1)完成《课程设计指导书》所要求的控制循环。
2)按停止按钮,完成当前循环后再停。
3)按复位按钮,机械手和冲压机均回原位
4)要求可以实现手动、回原点、单周期、连续控制。
5)连续时,循环5次结束,声光间断报警5秒。
2.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1)画出端子分配图和顺序功能图
企业现代化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深化,使得生产物的输送成为生产物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运料小车自动控制正是用来实现输送生产物的控制系统,随着PLC的发展,国外生产线上的运输控制系统非常广泛的采用该控制系统,而且有些制造厂还开发研制了出了专用的逻辑处理控制芯片,我国的大部分工控企业的运料小车自动控制系统都是从国外引进的,成本高,为了满足现代化生产流通的需要,让PLC技术与自动化技术相结合,充分的利用到我国的工控企业生产线上,让该系统在各种环境下都能够工作,而且成本低,易控制,安全可靠,效率高。
2)设计并调试PLC控制梯形图
3)设计说明书
2.总体设计
2.1 PLC选型
PLC主机:选择西门子S7-200列PLC作为内燃机部件定位清洗系统的工作主机。根据I/O点数来确定PLC型号,为满足控制要求该系统需要有35输入点,18个输出点。因此采用S7-200 CPU 226 AC/DC/继电器型工作主机。其基本参数如下:
由于它可通过软件来改变控制过程,而且具有体积小,组装灵活,编程简单,抗干扰能力强及可靠性高等特点,非常适合于在恶劣的工业环境下使用。故自60年代末第一台PLC问世以来,已很快被应用到机械制造、冶金、矿业、轻工等各个领域,大大推进了机电一体化进程。进入80年代,随着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可编程控制器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功能日益增强,已远远超出逻辑控制、顺序控制的范围,具备模数转换、数模转换、高速计数、速度控制、位置控制、轴定位控制、温度控制、PID控制、远程通讯、高级语言编辑以及各种物理量转换等功能。特别是远程通讯功能的实现,易于实现时柔性加工和制造系统(FMS),使得PLC如虎添翼,被人们称为现代工业控制三大支柱之一。
前言………………………………………………………………………………….………...1
1.课程设计的任务……………………………………………………………………..3
1.1课程设计的任务…………………………………………………………………………………………………….3
1.2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