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ational Trade国际商贸 2012年8月193期新疆出口总额的34.9倍,新疆出口贸易与东部发达地区存在很大差距。
与之相比,新疆出口依存度较为乐观,2010年,新疆出口依存度在全国排名第9位,超过了海南等东部省区,可见新疆经济的外向度并不低,对国外市场的依赖程度较大。
然而,由于新疆经济发展(2010年新疆GDP在全国排名第25位)相对滞后于出口贸易发展,极易使出口受限,故新疆经济发展水平对于促进出口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表3 2010年全国出口依存度对比情况表 单位(亿元)地区地区生产总值出口总值出口依存度(%)地区生产总值排名出口总值排名出口依存度排名全国广东新疆39798345472.85418.8107299.230817.5882.027.067.816.3——125——115——29注: 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信息网,并经笔者计算整理2.2 新疆与全国出口商品构成对比分析2010年新疆出口的初级产品比重为6.4%,而出口总额排名靠前的三个省份:广东省初级产品出口比重为1.22%,江苏省初级产品出口比重为1.62%,浙江省初级产品出口比重为3.51%,可见新疆的初级产品出口比重还是较高,新疆的工业发展水平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3 新疆与全国主要出口商品品种对比分析近年来,新疆出口商品主要是棉花、棉纱、棉胚布、肠衣、番茄酱、皮鞋等农业初级产品及粗加工产品,而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过少,2010年新疆出口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仅为17.94%;而我国出口商品主要集中在钢材、纺织品、自动数据处理设备、手持或车载无线电话、服装等工业制成品上,其中机电产品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为90.36%。
可见新疆出口商品加工水平不高且档次低,与全国比较存在很大差距。
3 优化新疆出口商品结构的建议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出口商品结构逐日改善。
但受制于资金、技术、设备等因素,新疆出口商品种类比较单一、档次低,主要集中劳动密集型产品,深精加工和技术含量高产品的出口一直较为滞后,新疆出口商品结构亟待优化和改善。
3.1 加大实施“科技兴贸”力度,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目前新疆工业水平较低,商品附加值低,影响了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利于出口,故新疆需要加大实施“科技兴贸”力度,加快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尽快形成出口支柱产业(农副产品、轻纺等传统产业)、出口主导产业(机电产业)、出口战略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三大出口产业群,逐步向技术含量高的产业转移。
通过产业结构的升级可以加快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向出口技术与知识密集型产品结构的转化,从而优化出口商品结构。
3.2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重点建设特色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目前,新疆对外出口产品主要是棉花、番茄酱、食糖、新鲜干果等农副产品,所以要优化新疆的出口商品结构,关键是要提高这些农产品的技术含量、附加值、质量和档次。
新疆需要依托各类国家级园区,根据中亚及周边国家的市场需求,以优势龙头企业来带动发展传统特色农业,重点建设具有特色的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增强新疆农产品的竞争优势,进一步扩大深加工农产品的出口。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长期顺差的原因及应对策略西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 华先摘 要: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进一步加深,对外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我国的贸易顺差也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
长期的贸易顺差给我国经济提供巨大动力的同时,对我国国际收支平衡乃至整个经济运行都产生了一系列的深刻影响。
本文通过对当前贸易顺差现状的分析,探索造成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影响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字:贸易顺差 对外贸易 长期顺差中图分类号:F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08(a)-193-03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进一步加深,对外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我国的贸易顺差也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
长期的贸易顺差给我国经济提供巨大动力的同时,对我国国际收支平衡乃至整个经济运行都产生了一系列深刻影响,也引起了学术界和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
当前社会,国与国之间的经济、文化深入交流,而国际贸易水平更是国民经济得到长足发展的一个重要保证,本文通过对当前贸易顺差现状的分析,探索造成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影响和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 我国贸易顺差的演化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情况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49年~1977年,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的封锁以及我国自身政策的因素,我国对外贸易长期处于低位徘徊的状态,虽然贸易顺差和贸易逆差交替出现,但数额较小,基本维持在5亿美元以下;第二阶段为1978年~1993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现了伟大的改革开放,我国对外贸易也迅猛发展,贸易进出口额都大幅增加,这一阶段虽然同样呈现贸易顺差和逆差交替出现的局面,但贸易逆差的年份多于贸易顺差的年份;第三阶段为1994年至今,我国对外贸易呈现一边倒的顺差情况,并逐年上升。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贸易顺差出现了下降趋势,但截至2010年,仍然维持在1831亿美元。
2 我国对外贸易长期顺差的原因我国对外贸易长期顺差,既有长期原因,又有短期原因,既有国内因素,又有国际因素,是各种因素综合形成的。
2.1 长期原因2.1.1 我国的贸易方式决定了我国对外贸易长期顺差作者简介:华先(1990-),陕西西安人,西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主要从事统计学、对外贸易研究。
(下转196页)我国的贸易方式主要以加工贸易为主,加工贸易的显著特点是“两头在外,中间在我”,即产品所需的零部件、原材料等从外国进口,在我国进行加工装配,再销售到国外,这样的贸易增值方式很容易产生贸易顺差。
因为加工贸易既有进口的过程,又有出口的过程,而不管进口还是出口,都是以美元结算,这样一来,就把人民币升值等因素抵消了。
而今年以来,一些发达国家将大量的制造业产能向中国转移,这样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对外贸易的顺差。
2.1.2 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决定了我国对外贸易长期顺差从理论上讲,人民币的升值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中国对外贸易顺差会减少。
但实际上,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不断加强,使得国内企业人为的加快出口速度,延缓进口速度,加上国际上基本采取的是“提前收汇、推迟付汇”来规避贸易风险,使贸易顺差虚增。
2.1.3 产能过剩决定了我国对外贸易长期顺差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三驾马车”—— 投资、出口、消费,而投资是最重要的因素。
近年来,我国大规模投资形成了大量的产能过剩,需要对外贸易来消化国内的产能过剩。
除此之外,贸易政策,国民消费习惯,国内要素价格低谷等因素也是我国对外贸易长期顺差的原因。
2.2 短期原因2.2.1 人民币实际汇率上升不大,对贸易顺差的抑制作用不明显我国2005年7月启动新一轮的汇率制度改革,确定了不再盯住单一货币(即美元),而是参照一篮子货币,同时根据市场供求关系来进行浮动的汇率政策。
但人民币的实际汇率上升并不明显,以2007年为例,2007年1月~7月,人民币对美元升值3%,但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的升值,即人民币实际汇率上升幅度仅为1%,这使得人民币升值对贸易顺差的抑制作用并不明显。
2.2.2 大宗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上升,推动了中国贸易顺差的增长国际市场上传统的大宗商品,如有色金属、钢材、玉米、大豆、合成纤维等价格上升,减缓了中国进口这些商品的速度,而同时我国出口却在持续增加,这推动了我国对外贸易顺差的增长。
除此之外,出口退税政策以及进出口关税税率的频繁调整,也为我国对外贸易长期顺差提供了推动力。
3 对外贸易长期顺差对我国的影响分析3.1 积极影响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贸易顺差最直接的表现为外汇储备的大幅增加,外汇储备的大幅增加使我国走出了阻碍我国经济发展的“外汇缺口”瓶颈,消除了几十年来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出口创汇”压力。
同时,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经济逐渐融为一体,这也有利于增加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话语权,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3.1.1 有利于提升我国抵御经济危机的能力,维护国家经济安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遭遇了重大打击,而在中国则呈现“风景这边独好”的局面,这就是我国抵御经济危机能力增强的表现。
虽然我国经济也呈现了一定程度的衰退,但从整体来看,要优于英美的经济体。
3.1.2 有利于缓解国内巨大的就业压力我国是人口大国,劳动力资源丰富,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优势,但同时也是我国政府面临的巨大挑战——如何解决这么多人口的就业问题。
较大的贸易顺差意味着较大的商品出口,从而带动了国内就业水平的提高。
3.1.3 有利于国内促进产业的升级换代对外贸易的顺差,尤其是一些经常项目的顺差,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反应了我国目前产业发展水平和出口商品的结构。
对外贸易的顺差使得我国取得了一定的出口优势,外向型经济不断壮大,我国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也逐步走向优化。
同时,对外贸易的顺差,有利于我国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机器设备,推动国际生产技术的发展。
3.2 消极影响3.2.1 长期对外贸易顺差,加剧了我国和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摩擦过大的贸易顺差是导致贸易摩擦最直接的因素,近年来,我国面临的贸易摩擦不断出现,美国和加拿大是对我国发起贸易调查的主要国家,同时也是我国主要的贸易伙伴。
巨大的贸易顺差使我国在国际贸易中长期获利,但不利于我国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经济全球化需要一个健康的、合理的发展环境,巨大的外部经济失衡难以维持一个正在高速发展的国家的长期发展。
3.2.2 长期对外贸易顺差,加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长期高额的对外贸易顺差,使人民币背负着巨大的升值压力,尽管目前人民币面对高额的贸易顺差表现得仍然坚挺,但升值压力已然十分巨大。
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不断利用人民币升值给我国施加压力,人民币不健康的升值将会对我国经济造成非常消极的影响。
3.2.3 长期对外贸易顺差引起的流动性行过剩,不利于国民经济发展全局近年来,经常性项目顺差和资本顺差使得外汇大量流入,成为基础货币供给的主要渠道。
在目前我国实行的盯住一篮子货币,同时根据市场供求关系来进行浮动的汇率政策的外汇管理体制之下,央行为了维护汇率的相对稳定,被动地在国际市场上抛售人民币,购入美元,造成外汇占款猛增,这样不健康的情况,容易引起通货膨胀,对国民经济发展全局非常不利。
3.2.4 长期的对外贸易顺差,对我国环境造成巨大的损害,不利于我国优化产业结构,不利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我国为了引进外资,推动出口,引进了大量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给我国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污染,对我国的环境保护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不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
4 应对措施4.1 调整出口产业和进口产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出口产业和进口产业的产业结构,要注重产业结构质量的调整,提高出口产业的档次,适度增加进口,推动对外贸易的基本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