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贸易顺差的原因,影响及趋势摘要近年来, 随着我国进出口贸易的高速增长,我国贸易顺差规模也持续扩大。
2005年,我国的贸易顺差突破千亿美元,我国贸易顺差问题成为国内乃至全球关注的焦点。
本文首先对贸易顺差的相关概念进行了介绍和我国贸易顺差的绝对量分析;然后对我国巨额贸易顺差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接着对巨额贸易顺差给我国所带来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最后就对外贸易顺差的趋势进行分析。
关键词:进出口;贸易顺差;原因;影响;趋势The Cause, effects and trend of trade surplus inChinaAbstractI n recent years, China's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growth, China's trade surplus scale also expands continuously. In 2005, China's trade surplus exceeded 100 billion U.S. dollars, China's trade surplus has become the domestic and global focus.In this paper, the trade surplus related concepts are introduced and China's trade surplus the absolute quantity analysis; then China's huge trade surplus and the causes are analyzed; then the huge trade surplus the influence which brings for our country are studied; finally the foreign trade surplus trend analysis.Key words: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surplus; cause; effect; trend目录摘要 (1)Abstract (2)1 绪论 (4)2 我国外贸顺差的现状 (4)2.1 相关概念介绍 (4)2.2 我国贸易顺差的绝对量分析 (5)3 我国巨额贸易顺差的成因 (6)3.1 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的发展,是中国持续贸易顺差的国际背景 (6)3.2发达国家对中国的高新技术出口存在重重限制,影响中国进口能力 (7)3.3当前不合理的国际金融体系 (7)3.4中国政政策的大力支持和中国国内要素优势的综合释放 (8)3.5中国国内有效需求的不足 (9)3.6 人民币升值的预期 (9)4 巨额贸易顺差所带来的影响 (9)4.1 巨额贸易顺差带来的正面影响 (9)4.1.1 贸易顺差是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9)4.1.2 贸易顺差能够加强中国经济的号召力和安全性 (10)4.1.3 贸易顺差有利于维持我国的经济总量平衡 (10)4.1.4 提高了中国的经济实力,是中国经济更具活力 (10)4.1.5 增加了外汇储备,改善了中国的国际收支 (11)4.1.6 消化了国内的过剩产能,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 (11)4.2 巨额贸易顺差带来的负面影响 (12)4.2.1 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损害出口竞争力 (12)4.2.2 加剧央行稳定货币供给压力,引发通货膨胀 (12)4.2.3导致贸易摩擦升级,恶化我国出口贸易环境 (13)4.2.4 持续的经常项目顺差导致国际贸易环境恶化 (13)4.2.5 持续扩大的贸易顺差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13)4.2.6 影响我国货币政策独立性,加大央行货币政策执行难度 (14)4 我国贸易顺差的发展趋势 (15)6 结束语 (18)参考文献 (19)1 绪论自二十世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中国经济一改往日面貌,连续出现了对外贸易方面的顺差。
近几年来,这一趋势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引起国际乃至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中国海关总署于2011年1月10日公布了关于中国2010年全年进出口贸易的情况。
据海关统计资料所示,2010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值达到二万九千七百二十七点六亿美元,比往年同期(下同)增长了三十四点七个百分点。
其中出口贸易额达一万五千七百七十九点三亿美元,比往年同期增长了三十一点三个百分点;进口贸易达到一万三千九百四十八点三亿美元,比往年同期增长了三十八点七个百分点;进出口贸易额顺差达到一千八百三十一亿美元,减少6.4%。
综观全球经济发展状况,2010年这一年来,中国进出口贸易顺差占GDP 比率远远高于日本、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也远远高于东亚的韩国、印尼、泰国等发展中国家,中国进出口贸易的持续顺差成为了引起了全世界瞩目的问题1。
这般规模巨大的、连续的、绝对的贸易顺差,引发了国际各方面专业人士的广泛关注和评论,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国外人士持指责态度,他们认为中国贸易顺差的不断迅速的澎胀,给外国利益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并指责我国的进出口贸易的保护主义和有关人民币汇率的制度;还有部分国内言论却过于显得乐观,只是简单地将目前大额的贸易顺差当作是政府部门的工作业绩和成就来看待。
2 我国外贸顺差的现状2.1 相关概念介绍贸易顺差,我们也叫它“出超”,就是特指在特定的年份里一个国家的出口贸易总额大于进口贸易总额的情况。
贸易顺差了则说明当年该国的进出口贸易正好处于国际贸易的有利的地位。
在特定年份里一个国家的进出口贸易活动的发展状况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进出口贸易的顺差的大小来反映的贸易差额则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年,或半年,或一季,或一月等特定的时间段内进出口总值之间的贸易差额。
贸易差额系数,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对外进出口贸易的不平衡程度,目前国际上最常用的表示方法是用顺差或逆差所占贸易总额比重来表示,一般说来进出口贸易的差额系数比重如果小于10%的话,这种情就当属于基本平衡。
加工贸易,从我国对加工贸易的相关定义的规定出发,本文所述加工贸易专指从国外保税进口部分或全部的原辅材料、包装所用物料、元器件、零部件等,再经国内企业进行加工装配以后,最后制成成品,重新出口国外的经营活动模式,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结构。
2.2 我国贸易顺差的绝对量分析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一样,中国对外贸也曾经历过从“逆差”到“顺差”的缓慢的转化过程。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进出口贸易一年出现了平衡,两年出现了顺差,其余的七年里全是逆差,逆差总额合计达四十二点九亿美元。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中国进出口贸易的情况得到了彻底的改变,除1993年外,中国进出口贸易总是处于顺差地位,并逐年呈现出增长的发展态势。
一九九六年到二0一0年的15年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累计顺差额达一万一千一百九十一点一一亿美元。
从以下一九九六年至二0一0年以来中国进出口增长和贸易差额情况综计表可以看到,中国进出口贸易顺差从一九九六年起不断增高,而且数额不断增大,特别是2005年中国进出品贸易顺差额更是突破了千亿美元大关,一直到2009年起才有所回落,但分析其顺差额数值同样在超过千亿美元2。
表1 2000—2011年以来中国进出口增长和贸易差额情况(单位:亿美元)3 我国巨额贸易顺差的成因衡量一个国家能否始终保持对外进出口贸易的顺差,常常是作为该国的商品是否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标志。
一直以来,中国都拥有很好的政治经济环境,最近几年来,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为中国积极利用外资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内在条件,形成了以“加工贸易“为主要贸易形式、以外商投资或中外合资企业为对外贸易主体的有中国特色的进出口贸易结构。
中国在经济上积极融入外资的政策方针和独有的对外贸易结构,大力发展进出口贸易,大力拓展出口,使中国从一九九六年以来一直坚持着对外贸易顺差态势。
二00五年,中国贸易顺差额第一次冲破了千亿美元大关,中国对外贸易顿时成为国内外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二00六至二00八年,短短的三年里,中国对外贸易顺差依然持续增长,到2008年对外贸易顺差额已达到二千九百五十四点六亿美元3。
目前,是否能科学地分析和认识中国对外贸易顺差急增的主要因素,早已成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3.1 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的发展,是中国持续贸易顺差的国际背景当前,商品、服务、生产要素和信息等跨国界流动性加强,跨国企业蓬勃发展,为了在世界市场范围内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国际分工进一步发展,产业分工演变为产业链条、产业工序的分解和全球化配置,非流动性生产要素成为决定国际产业转移方向的重要因素。
继上世纪80年代,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国际产业转以后,上世纪90年代起,随着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发达国际开展了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而中国经济恰好形成基本开放的态势,自然而然的融入到这一轮产业结构调整中。
中国加入WTO后,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扩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法律环境日趋完善,加之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低廉,中国成为制造业产业链条中的重要一环。
外商投资企业跃升为中国外贸出口发展的主力军。
由于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全球产业链条低端加工环节的重要地位,被世界各国称为“世界工厂”。
反应在贸易结构上,就是中国与东南亚临近国,尤其是中国台湾地区、日本、韩国等呈现大额贸易逆差,而与美国、欧盟等呈现巨额贸易顺差,中国从临近东亚国新兴国家和地区进口原料和零部件,再利用本国廉价的劳动力和完整的产业配套能力经过简单加工组装,再出口的美国、欧洲等地区,形成巨额贸易顺差,而日本、韩国和东盟等国家和地区对欧美的贸易顺差则逐年减小。
在现如今国际分工背景下,中国的贸易顺差可以说是必然,而且,中国由于贸易顺差所受的指责在一定程度上说是“代人受过”,中国并没有从巨额的贸易顺差中得到相应的贸易收益。
3.2发达国家对中国的高新技术出口存在重重限制,影响中国进口能力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持续的贸易顺差,积累了大量外汇,而且由于发展民族经济的决心,中国迫切需要大量引进先进技术。
可以说,中国对于高新技术既有旺盛的需求,又有足够的购买能力,但是欧美等发达国家却以国家安全等理由,迟迟未对中国敞开技术市场的大门。
由于欧美国家对中国的技术出口管制,中国的进口能力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这自然加大了双方的贸易不平衡。
以美国为例,美国虽然宣称已逐步放宽对中国技术出口的限制,但在政策规定和执行中,歧视性条款仍大行其道,比如不仅划分了严格的“受控商品”范围,还要求进口“受控商品”需作出额外承诺,如对最终用户实施许可检查及到货后核实的要求,对出口许可证也附带各种苛刻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