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华应龙专家到龙山小学讲学有感

华应龙专家到龙山小学讲学有感

让冰冷的美丽绽放出火热的思考
-------听华应龙《多位数减法练习课》有感
龙山小学谢新英
昨天,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华应龙老师及其团队到我们龙山小学讲学。

他给我们带来了别具一格的生动的一堂数学练习课和一个题为《好老师播种太阳》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

先我就这节练习课和讲座谈谈我的学习体会。

华应龙老师的《多位数减法练习课》,给我们枯燥无味的练习课做出了榜样。

华老师的整节课,学生都处于练习和思考中,铃声响了,孩子们却恋恋不舍,意犹未尽的离开教室。

这是怎么样的一堂课啊,这是一节超越40分的练习课。

是什么力量吸引了学生,让学生乐此不疲?这让我想到了我平时上练习课的做法。

我认为练习课不是很重要,几乎都不用花心思去为这节课做准备,把练习课的目标定为巩固新知,熟练运用,在教学中忽视了情感的关注和思维的调动。

只是希望通过大量的练习去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

所以,每当我上练习课时,孩子们都觉得是索然无味的,熟而生厌,所以课堂也是死气沉沉的,学生在大量的练习中盼着下课,铃声一响,学生精神倍加振奋,似乎摆脱重重压力和束缚,可见忽视了情感因素只能事倍功半。

听了华老师的练习课,我认为华老师的这节课之所以如此成功,我个人认为有几点:
1.巧妙设置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

上课了,画面上出现小明要带一个密码箱去参加夏令营的画面,接着问题出现了,小明高兴的同时也担心把密码箱的密码忘记了怎么办?他的爸爸就说儿子我们来玩一个游戏,玩完了游戏你就知道密码设置一个怎么样的数字才不容易忘记,就算是忘记了也很容易把这个密码找出来,你说这个游戏好不好?通过情景导入,制造了悬念,使后面的计算成了学生自发的需要。

使枯燥的数学课变得有活力。

被动的学习变成了主动的学习,课堂气氛顿时活跃了起来,使学生好奇,又想是什么回事,使学生自然地主动地进入探索数学知识的学习状态。

2,找准时机,适当点拨,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在数学文化神奇而美丽的面具下,学生进行了大量多位数减法的练习,改变了练习课的面貌。

正是这样一个面孔,给了孩子不一样的感受,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兴趣,使得学生对计算之爱犹如泉眼喷涌,这时的学生喜欢计算。

使得学生不知不觉中,通过对数字黑洞问题的挑战,达到了一定程度的退位减法练习。

在练习的同时,学生收获了计算中的规律——数字黑洞,增加了练习课的文化味道。

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很好地处理了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关注到特殊数字“0”的时候,给通性通法以重要地位。

通过规律的迁移,学生自己随意选择的三位数都可以出现黑洞;不仅三位数可以出现黑洞,四位数和两位数也都可以出现黑洞。

使得规律的一般性得到重视,规律的通用味道很足。

练习的同时,更为可贵的是收获了思考问题的方法——回头看,增加了练习课的方法味道。

在计算过程中,学生通过“回头看”可以发现规律,通过“回头看”可以产生更为系统的认知。

通过计算练习课,学生意识到“回头看”的重要,在以后的学习历程中,将“回头看”养成习惯,将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益处。

3,错误,也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

学生的认知水品不同,在计算和思考的过程中难免会有差错。

对待错误,我们都是避而不谈,或以一个“错”堵住学生的嘴,接二连三的问,直至问出正确的答案。

或者亲自上阵,双手把答案奉上。

而华老师却是从错误入手,华校长说“从差错中学习是最好的学习,学生课堂上犯的错误很多时候是最好的教学资源”。

这让我意识到我平时的教学中存在的一个大问题:我错过了多少学生提供的教学资源?我多少次扼杀了孩子们的数学思维发展?若能善待孩子们出现的每一个差错,让他们自己去领悟认识到差错肯定会比老师告诉他错了然后“知错就改”来的更有成效。

“容错错是错融错错不是错荣错错还是错”多有哲理的话,可见对待错误的态度是多么的重要。

华校长说“错误犯的越早,损失越少”我很赞同这句话。

如果学生第一次犯错误就及时地正确引导、评价,相信学生在之后的学习中遇到数学问题就会更加的善于思考,这样学生犯的错误就会少了同时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给学生犯错的机会” 要舍得“浪费”时间去跟学生探讨错误,而且还要舍得给予出错的的学生于掌声,这样才能让差错显得可贵,华老师的课堂经常会为出错的学生有三到四次的掌声.....这样的课堂会是多么的精彩!
总之,这次学习让我认识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少弊端,今后的教学中,我必须纠正自己的一些教学方法,譬如我不能再因为学生课堂上反复犯错误而勃然大怒而应该换个态度循循善诱,把学生的错误变成自己的教学资源好好地利用起来.....这样不断地学习和反思自己的教学才会进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