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外汇管理政策
时间:2010-03-17 来源:俄罗斯政府网
字号:T|T
为扩大对俄投资吸引力,保证经济领域投资的持续性,减少外汇流失,俄政府与俄联邦中央银行先后颁布了《俄联邦银行业发展计划》、《外汇调节与外汇监督法》、《打击金融领域非法洗钱活动法》修改议案、《不诚信贷款组织法》等多项法案,在俄金融领域外汇市场的宏观调控方面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对进出口活动的外汇管理
1、出口收汇:1994年俄开始对出口商的外汇收入情况进行全面监督和检查。
经营外贸业务的商业银行通过互联网将出口商的出口收汇情况传给外汇监控系统的计算机中心,该中心立即与原已储存的相关信息进行核对,检查出口商是否有隐匿外汇收入的行为。
为防止资本外流,98年金融危机以后,俄对出口贸易的支付方式进行了严格限制:只有在出示100%预付款证明或已开立出口商品海关价值全额信用证后,出口商品方可出境。
1999年初,俄央行还规定,出口商必须将出口收入的50%通过授权银行在外汇市场上出售,25%的外汇收入直接交售给中央银行。
2、进口付汇:98年金融危机以后,俄进一步加强了对进口贸易的管理,禁止以商业信贷和预付款的方式将资金汇出境外,只有在得到商品已进入海关监管区的通知后或进口商开立信用证的情况下,银行方可进行支付。
1999年初,俄央行规定,俄进口商在向国外预付进口货款时,必须在负责汇付的银行存上等同于货款的卢布款,待其提交货单证后,方可被退还卢布款。
2001年1月,俄开始实施《对进口商支付外汇实行监督的制度》,扩大了对在进口活动中使用外汇的监督范围,不仅可以监督支付外汇的出口合同,而且可以监督以卢布和票据进行结算的各种出口合同,俄政府正在计划将外汇监督扩大到转口业务和临时进口业务。
二、实现经常性项目的卢布自由兑换
自1996年6月1日起,俄罗斯开始承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有关义务,实行经常性项目的卢布自由兑换政策,但这并不意味着卢布在国际结算中已成为完全自由兑换货币,俄政府仍将在与资本流动有关的业务方面实行国家外汇调节和监督措施。
三、实行有管理的卢布汇率政策
1998年8月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俄中央银行放弃了“外汇走廊”,实行有管理的自由浮动汇率政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俄央行在确定官方汇率时不仅根据市场供求状况,同时还要考虑国家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差额、国家黄金外汇储备及通货膨胀水平等综合指标,此外还通过采取提高商业银行客户存款的储备率、发行央行债券、调低再贷款利率等措施来稳定卢布汇率;另一方面,虽然俄罗斯已取消专门汇市,所有外汇交易商在早市和午市上均可按普通汇市的规则自由买卖外汇,但俄政府对统一后的外汇交易市场还存在较强的行政干预作用。
四、建立准备金制度
98年金融危机以后,俄央行规定,俄各银行与在避税区注册的俄罗斯公司进行业务时必须建立准备金,其数额不得少于每项业务额的50%。
五、限制出境携汇额度
由于近年来俄外贸大量顺差,外汇流失严重等原因,俄政府于2003年12月颁布了《外汇调节与外汇监督法》,对自然人携带外汇现金出境做出新的规定:“如自然人一次携带出境的外汇现金额不超过3000美元以下者,无需填写海关报关单;如携汇额在3000-10000美元者,必须填写报关单,不必提供银行携汇出境证明;如携汇额高于入境申报金额并超过10000美元者,不允许出境,超出金额可通过银行汇往境外。
”
据俄媒体报道,俄政府较从前放宽自然人携汇出境额度,是因为考虑到过低限额会影响“国际倒爷”的生意,从而影响俄低收入者的生活消费等因素。
俄政府此举,还将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外汇大量流失和外汇储备急速下降。
六、外汇汇款制度
1996年6月,俄央行取消了活期帐户和汇款的外汇业务限制,企业可将存款兑换成外汇,并根据进口合同汇往境外,银行收取一定汇出费用。
在俄企业售后所得卢布可以自由兑换成美元,但要交纳0.5-1%银行手续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