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革命战后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科学技术革命顾名思义分为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
科学革命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飞跃,它表现为新的科学理论体系的延生。
技术革命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的新飞跃,它表现为技术上的重大改革。
科学革命是技术革命的基础和出发点,科学革命引起了技术的进步,生产技术及其应用成果反过来又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并推动着科学革命的进程。
那么到底什么是科学技术革命呢??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共发生过三次科学技术革命。
第一次科学技术革命发生于十八世纪60年代,其主要标志是蒸汽机和机器的广泛使用。
?第二次科技革命发生于十九世纪70年代,其主要标志是电力、电力机械、内燃机、钢铁冶炼和化学工业等多种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人类从此进入了“电气时代”。
?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生于20世纪50年代,其主要标志是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1942年第一个原子反应堆出现,1946年电子计算机问世。
?一、战后科技革命的主要内容:?战后的这次科技革命在原子能、微电子、高分子合成技术、信息技术和航天技术等领域都出现了重大突破。
?从演变的过程来看,第三次科技革命先后经历了五次重大变革:??1945?—?1955,以原子能的释放与和平利用为标志,人类开始利用核能的新时代;1955?—?1965,以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为标志,人类开始向外层空间进军;1965?—?1975,以DNA重组实验的成功为标志,人类进入可以控制遗传和生命过程的新阶段;?????二、战后科技革命的主要特点?1全面性;??2综合性;?3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的周期大为缩短;?4科技革命要求大力开发科技人才资源;?5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突出;?6各国政府加强了对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支持和干预。
???三、战后科技革命的主要原因?1对高额利润的争夺和激烈的市场竞争;??2科技力量的壮大和应用;?3科技信息量的急剧增加和传递手段的现代化;??4各国对科技领域的投入增加;?5战争、军备竞赛以及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6国际协作与科技情报交流,先进技术的引进?。
?四、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科技革命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强大生产力,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推动了各国经济的发展。
战后发达国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80%左右是通过科学技术实现的。
产业结构的变化:第一产业比重大幅度下降;第二?产业比重有所缩小;第三产业比重大幅度上升,知识产业涌现。
就业结构的变化,知识型就业人数增加,单纯从事体力劳动的就业人数相对减少,结构性失业。
?科技的每一次革命都极大的改变了人类世界经济的面貌,对世界经济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
特别是二战后发生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社会生产力突飞猛进,并对国际经济关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世界的经济结构等发生巨大的变化。
?战后科技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大发展,主要表现在:?1、使生产力本身的三大构成要素发生了巨大变化?作为生产力发展水平最主要的标志是生产工具。
马克思曾指出:“各种经济时代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
”?战后,由于科学技术革命的产生和发展,在短短二、三十年里使人类生产工具、劳动对象和劳动者本身的面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科学技术革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50-60年代以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80%以上是靠技术进步取得的。
?2、战后科学技术革命,使生产专业化和协作化得到了空前发展,随着战后科学技术革命的产生和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愈来愈高,社会分工和劳动分工进???一步深化,这种专业化和社会化的发展,既表现在企业内部、企业之间,也表现在不同的地区和国家之间。
?由于分工和协作的发展,生产组织结构变化,不仅推动了经济增长,而且使各地区之间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依存进一步加强,推动了国际经济的发展。
?3、科技革命改变了经济结构尤其产业结构?近百年来的科技发展史和经济发展史表明,科学技术上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带来了经济结构的巨大变化。
这次科技革命也不例外。
所谓产业结构指的是一个国家所拥有的劳动力、固定资产及其它资源在产业之间的分配,以及作为结果的各产业的产量、产值的比重构成。
?总之,战后科学技术革命不仅推动了世界生产的发展,而且引起了国际经济关系的巨大变化,使战后世界经济较战前大大前进了一步。
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动力。
?五、世界各国对新技术革命的对策:?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上开始发生着一场新技术革命是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光电技术、空间技术、新能源以及海洋开发技术等领域内广泛展开的。
其中,尤以信息、生物、材料三大技术前沿的发展为其主要内容。
?以微电子技术为中心的包括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空间利用、海洋工程等在内的一系列新技术,构成了这场新技术革命的主要内容。
?面对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和机会,世界各国都先后制定了各自的对策,技术革命所引起的经济技术调整,正在变成世界各国的自觉行动。
?各国相继建立高科技开发区。
高科技开发区,又称为科学城、科学园区和高技术中心。
目前世界上已有400多个高技术开发展区。
一些国家建立高技术开发区的经验是:“政府加强宏观协调;实现教育、科研和开发相结合;高技术开发区建立在交通方便、信息畅通的地区。
很多国家的实践证明,以著名大学为依托建立高技术开发区,是加速高技术和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
”?发展中国家的科技总体水平处于世界科技的落后地位,从科技力量与科研经费看,都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
发展中国家的科技对策大多立足于加强科技的普及与发展,缩短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
但谋求独立的科技体系都是少数发展水平较高国家的目标。
?六.中国的科技对策?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对新一轮的科技革命给予了积极的回应,先后启动了“863”计划、“火炬”计划、“攀登”计划、“星火”计划、“燎原”计划,并有了较大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我国的整体科研实力较弱,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距离,在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是靠科技作为主要动力的情况下,要充分估量未来科学技术特别是高科技发展对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结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巨大影响,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促进我国科技水平的提高,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增强科技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从总体上看需要大力实施科技兴国战略,应始终坚持把发展教育和科技放在首位,加大投入,加大改革力度,迎接高科技时代的挑战。
?总之,面对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与世界科技的较大差距,我国应抓着机遇,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大力发展我国科学技术,以缩小我国与世界科技的差距,增强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作用,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奠定更坚实的基础,使中国经济更好地迈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快车道之中。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科技革命的本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国家必然有不同的理解。
我认为站在全人类的角度上说,科技革命是为了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获得人类的永续发展。
二、科技无国界,但科学家和利益有国界:科技革命总有一些利益集团的推动,一方面要依靠利益集团的大力投入,特别是资本主义国家,社会财富和资源更多地被资本所掌握,科技革命离不开这些利益集团的资本投入;另一方面资本的本质是趋利性的,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投入是不可能存在的,对科技革命也有毁灭性。
三、经济发展存在的马太效应同样存在与科技创新引领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势必会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影响:一是会拉大优势国家与弱势国家之间的差距;二是会给弱势国家在奋起追赶时带来更多的困难;三是弱势国家要迎头赶上,务必要专注与科技创新,处理好开放和自主、全局和部分、创新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
另外,科技革命务必要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才能确保切实提高总体实力,并获得长久发展。
2010-11-08 16:01提问者采纳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科技革命的本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国家必然有不同的理解。
我认为站在全人类的角度上说,科技革命是为了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获得人类的永续发展。
二、科技无国界,但科学家和利益有国界:科技革命总有一些利益集团的推动,一方面要依靠利益集团的大力投入,特别是资本主义国家,社会财富和资源更多地被资本所掌握,科技革命离不开这些利益集团的资本投入;另一方面资本的本质是趋利性的,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投入是不可能存在的,对科技革命也有毁灭性。
三、经济发展存在的马太效应同样存在与科技创新引领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势必会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影响:一是会拉大优势国家与弱势国家之间的差距;二是会给弱势国家在奋起追赶时带来更多的困难;三是弱势国家要迎头赶上,务必要专注与科技创新,处理好开放和自主、全局和部分、创新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
另外,科技革命务必要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才能确保切实提高总体实力,并获得长久发展。
【摘要】:正众所周知,战后整个世界一直处手科技革命浪潮之中。
七十年代,光纤技术、生物工程以及各种复合新材料都取得了突破,把科技革命推向高潮。
八十年代以微电子技术为核心,科技革命又有新的重大发展。
科技革命促使世界的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发生明显的变化。
本文拟就战后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作一些阐述。
【关键词】:科技革命世界经济体系八十年代新材料经济结构生物工程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跨国公司国际分工【正文快照】:众所周知,战后整个世界一直处子科技革命浪潮之中占七十年代,光纤技术、生物工程以及各种复合新材料都取得了突破,把科技革命推向高潮石八十年代以微电子技术为核心,科技革命又有新的重大发展。
科技革命促使世界的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发生明显的变化。
本文拟就战后科技革命对1、科技革命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的生产力,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进程表明,科学技术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最重要也是首要的因素。
战后的科学技术革命,由于其自身规模的宏大及其物化为生产手段过程的加速,在短短的几十年中,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已经融合、渗透、扩散到生产力诸要素中,使生产力发生了飞跃,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从而使人类进入到一个历史新阶段。
劳动者是社会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的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
劳动者的劳动能力不仅取决于体力的大小,更取决于智力的高低。
战后科技革命的发展,使生产过程自动化程度提高,劳动者的智力也迅速提高,劳动力结构向着智能化趋势发展,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比例不断发生。
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的劳动力中,高级科研人员和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以美国为例,1930-1968年期间,蓝领职工增加60%,工程技术人员却增加了450%,科研人员增加了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