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提供相关中学生肥胖的论文和开题报告
[ 标签:中学生,论文开题,论文 ]
就是青少年肥胖的相关论文和文献资料和开题报告
oO〆大ぃ树﹎回答:2 人气:22 解决时间:2009-10-11 13:21
满意答案
好评率:50%
中学生肥胖影响因素及潜在危害研究
摘要:中学生肥胖情况比较严重,分析中学生目前超重、肥胖影响因素及潜在的危害,应加
强对中学生超重、肥胖主要影响因素的干预,以降低成年后相关慢性疾病发生的危险性。
为制定中
学生肥胖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关键字:中学生肥胖影响因素危害
一、中学生超重、肥胖的主要影响因素
1、遗传因素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肥胖与父母有关。
对一些双胞
胎、领养子女家庭的调查发现,肥胖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
双
亲均为肥胖者,子女有70%-80%的人表现为肥胖,双亲之一
(特别是母亲)为肥胖者,子女有40%的人较胖;双亲标准体
重,子女肥胖的可能性为10%。
2、营养因素
营养因素与肥胖症有密切关系。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
食物供应丰富,人们对食物能量的基本要求满足之后,膳食模
式发生了很大变化,高蛋白、高脂肪食物的消费大增,能量的总
摄入量往往超过能量的消耗。
很多城市尤其在大城市的青少
年摄入富含高能量的动物蛋白和脂肪增多,而谷物食物减少,
富含膳食纤维和微量元素的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偏低。
已有研究证明富含脂肪多而其他营养素密度低的膳食,引起肥
胖的可能性最大。
3、精神因素
现代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大,精神紧张,也是肥胖发病率上
升的一个原因。
一项美国的研究显示,抑郁症儿童比一般儿童
患肥胖的几率高出1倍。
内向型性格的人肥胖较多,原因可能
是肥胖使处于自我意识加速形成的青少年失去最珍贵的生活
内容—健美体形;因自我形象扭曲而引发压抑、焦虑、自卑、退
缩等情绪问题;因不堪讥嘲而引发孤独、多动、学校恐怖症、打
架斗殴、破坏公物、自杀等行为问题。
当小儿心理不安、紧张或
者受挫时,会以不断进食填补心理不安,导致小儿进食过量的
习惯。
而肥胖导致的青少年心理损害又进一步诱导大量进食。
4、体育锻炼不足
体育锻炼不足是导致中学生超重、肥胖的重要因素之一。
目前中学生学业较重、课外作业较多而无暇进行室外运动以及
运动场地受限等因素,都导致了体育锻炼不足。
由于缺乏运动和体力活动,人体内的热能呈“入大于出”的局面,造成超重、
肥胖。
5、社会因素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许多城市家庭中只有一个孩子,父母
把更多的心血都倾入到孩子身上。
加上经济收入增加和购买
能力的提高,食品生产、加工、运输及储藏技术的改善,孩子可
选择的食品种类更为丰富。
随着妇女更广泛的进入到各行各
业,在家为家人备餐的机会日益减少;在外就餐的次数增多。
导致摄入能量远大于所消耗的能量,能量转化成脂肪的形式
储存在人体中。
新闻媒体在现代消费群体中有举足轻重的作
用,电视广告对儿童青少年饮食模式产生很重要的影响,对儿
童青少年行为的误导不容忽视。
二、肥胖病对青少年带来的危害
1、肥胖病对青少年生理健康的危害
肥胖作为一种危害健康的慢性疾病,对青少年的身心健
康都产生较大影响。
通过资料调查显示,许多慢性疾病已经不
是中老年人的专利。
许多疾病发生在年轻人的身上,其表现有
以下几个方面:
(1)高血压
对我国24万人群的汇总分析显示,BMI>=24DE高血压患
病率是BMI在24以下者的2.5倍,BMI>=28的高血压患病率是
BMI在24以下者的3.3倍。
且肥胖者和高血压的患病率随年龄
的增加而增加。
肥胖青少年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高于正常体
重少年儿童,不少资料显示肥胖青少年的心锁指数(HI)低于对照
组,这表明肥胖青少年的心室收缩功能有减退的趋势。
(2)糖尿病
体重超标、肥胖和腹部脂肪蓄积是II型糖尿病发病的重
要危险因素,且这种危险性随着肥胖的程度和持续时间而增
加。
据统计80%的II型糖尿病由肥胖引起。
许多资料显示肥胖
青少年空腹血糖明显高于正常体重者,并且有高胰岛素血症。
其内在原因是肥胖症患者的胰岛素受体数减少和受体缺陷,
发生胰岛素抵抗(对胰岛素不敏感)现象和空腹胰岛素水平较
高,影响对葡萄糖的转运、利用和蛋白质合成。
(3)足病
青少年肥胖可能对足部造成持久伤害。
当脚承受的压力
增大时,脚的骨结构和软组织会发生改变。
由于青少年的骨组
织发育还不完善,在长时间承受较大额外体重的负荷下很容
易造成足弓塌陷,成为扁平足。
更糟糕的是由于人体的脚部有
大量的血管和穴位,可能会引起其他恶性疾病。
(4)心肺功能下降
与一般正常青少年相比,肥胖儿的心脏需要做更多的功
来满足庞大身躯对血液的供应,长久以后心肌因过度疲劳而
导致收缩力下降,心力慢慢衰竭。
同时,血管内径因过多脂肪
逐渐的堆积而管径变窄,血管硬化,阻力增加,血流速度和血
流量都会降低,影响血液循环。
另外,过多的脂肪还导致肺活
量不足,因为体重增加了,身体需氧量增加及产生二氧化碳也
增加,氧气及二氧化碳皆需由肺部来转换的,因此肺部的负担
自然增加了,但肥胖的胸壁赘肉会影响肺部正常的扩张(即肺
活量减少)。
(5)其他疾病
肥胖孩子进入成人期以后,体重指数还会增加,等到成年
后就会相当于50、60岁的疾病,高血脂病、冠心病、胆囊炎、关节性病症、脂肪肝、内分泌紊乱、痛风等等都会出现。
青少年肥胖其生殖系统发育是比较迟缓的。
会形成一些男性生殖无
力、睾丸发育不良、精子成活率低,女性经少,性欲下降的生理现象。
[3]另外,肥胖还容易引起睡眠呼吸暂停症,这是由于肥胖孩子在颈部、胸部、腹部和横隔部位的脂肪堆积过多,使胸
壁的运动受阻,在躺下时喉部放松,在脂肪组织的重力下使得
上呼吸道变窄和气流不通畅引起呼吸困难。
(6)肥胖对中小学生智力的影响
肥胖是一种疾病,已经影响到了孩子们正常的学习生活。
进食过多可能吃出“肥胖脑”,脂肪在脑部堆积过多,使脑皱褶大减,脑皮层呈平滑样,会导致智力降低。
1989年,萧黎等对南京市18所小学中部分肥胖儿的智力和学习成绩进行调查表
明:肥胖儿童IQ(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的总IQ由语言IQ
与操作IQ相加而得)低于正常儿童,是由于操作IQ低。
操作
IQ的高低反应了儿童视觉、知觉、接受能力、掌握要点能力的优劣。
故认为,肥胖可使儿童上述方面的能力受到影响。
这种
单纯性肥胖儿童IQ低的原因,并非因为肥胖导致机体某种器
质障碍所造成,而是由于肥胖使儿童智力得不到充分发育,以
致学习方面运算能力和思维敏捷处于劣势。
因而动手能力、辨
别能力、认识事物的能力均不如普通儿童。
[4]
2、肥胖对青少年心理危害以及带来的社会问题
肥胖对中学生身心健康的损害是多方面的。
在学校里,学
校组织集体活动如游戏、跳舞等胖孩子常因体态臃肿、行动不
便而不敢参与。
研究测试结果表明,这些可能是因为肥胖儿童
行为相对笨拙,反应迟钝,常引起同伴的嘲笑与排斥,影响正
常的社会交往,易产生自卑心理,人际关系变得敏感,出现退
缩或冲动表现。
肥胖青少年体重较重,形象不佳,常遭到别人
取笑,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常削弱患儿信心,因而大多数单
纯性肥胖儿童变得胆小、猜疑、社交退缩,甚至自闭。
面对压力缺乏有效应对方法,常用过度进食来满足自己,导致肥胖进一
步发展,形成不易打破的恶性循环[4]。
三、结论与建议
目前中国青少年肥胖率处于上升趋势,已经成为社会、学
校和许多家庭关注的焦点。
鉴于青少年超重、肥胖原因的复杂
性,建立社会—家庭—学校共同参与的防治模式,健全超重、
肥胖青少年防治档案,重视年度体检、医疗跟踪服务;鼓励青
少年参加体育锻炼,调整饮食结构,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从
而不断降低青少年超重、肥胖的患病率。
参考文献
[1]StoryM,Sherwood NE,Himes JH,et al.An after-school
obesity prevention program for African-American girls[J].Ethn Dis,2003,13:54-64.
[2]季成叶:《2005年中国城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监测
报告》[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
[3]郭泽如:《从肥胖儿的产生谈少儿运动减肥》.人文论坛
[4]陈淑鄂、李建英:《肥胖儿童的行为特点、心理障碍及
健康状况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5,23(2):74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