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微专题】高三地理·荒漠化防治
【微专题】高三地理·荒漠化防治
荒漠化防治 微专题
二中地理 伴你成长
一、荒漠化的概念
1、分布地区:干旱、半干旱和一些半湿润地区
2 实质是土地退化。 3 形成原因:它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
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4 表现为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 盐渍化
西北地区的荒漠化、 江南丘陵红漠化、 云贵高原石漠化、 华北平原盐碱化成因
土地盐碱化 分布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灌溉农业区 成因:
自然原因:干旱(春季)时节,气温回升,蒸发旺盛, 在地下水位较高的低平地区或排水不畅的洼地地区, 土壤盐分向地表聚集。 人为原因:大水漫灌、只灌不排,导致地下水位上升。
措施:井灌井排、引淡淋盐、改善灌溉方式、增加覆 盖物、植树造林。
下图示意我国39°N附近某区域。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动力)
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2)荒漠化的人为因素—加剧荒漠化的进程
1.来自于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2.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 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2.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的主要表现:
人为
破坏原因与典型地区
因素
过度樵采
①能源缺乏地区把樵采天然植被作为解决燃料问题的主要 手段
【2014年新课标Ⅰ卷】错那湖 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 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 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
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 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
1.图示区域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地区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限制丙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
A.光照 B.水分 C.坡度 D.温度
3.如果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将会导致
()
A.甲地区植被退化 B.乙地区沙化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C.丙地区荒漠化
D.丁地区植被改善
【参考答案】1.D 2.B 3.C 1.根据图中有时令河分布判断,图示区域是干旱区,湖
②一些农牧民为了增加收入,无计划、无节制地在草原地 区采挖药材、发菜等
过度 放牧
为求得短期的经济利益,牧民尽可能多地放牧牲畜。半干旱的 草原牧区、干旱的绿洲边缘
过度 开垦
水资源的 利用不当
在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特别是沙区边缘从事农业 生产
总结:荒漠化的成因
1气候干旱,降水少
自然原因
2土质疏松,多沙质沉积物 3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
泊是内流湖,丁区域蒸发旺盛,水分蒸发,盐分在湖 泊处积累,导致湖区周围土壤盐渍化严重,D对。甲、 乙、丙处水流向下游区,盐分积累少。
2.丙地区距山麓较远,与山麓之间有时令河相通,水量 小,水源不足,B对。干旱区降水少,光照充足,A错。
坡度、温度对该地农业影响较小,只要有水源的地方, 就能出现绿洲,进行农业生产,C 、D错。 3.如果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将会导致 丙地水量减少,荒漠化加重,C对。对甲地影响不明显, A错。乙地可能出现土壤盐碱化,B错。丁地区荒漠化 更严重,D错。
石漠化危害 山洪、滑坡、泥石流加剧 水旱灾害频繁 水土流失、下游河道淤积 耕地面积减少,加剧贫困
生态退化,乔木、灌木、草木等生物多样性减少,物 种灭绝。
荒漠化防治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2.利用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共同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农、林、牧之间用地的关系 4.采用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能源问题 5.控制人口增长,实施生态移民 6.加强环境管理,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西北 地 区
华 北 平 原
云贵 高原
二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形成因素(自然因素、人为因 素):
(1)潜在因素—— 干旱的自然特征(海陆位置、气候、
地形)
1. 气候干旱,降水少
2. 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 (基本条件)
3. 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的干旱季节(物质基础)
4.
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
人为原因
4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 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过度樵采
过度放牧
过度开垦
水资源利用不当
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是造成沙漠化发展较快的主要原因
什么是石漠化?
石漠化是指热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条件和岩 溶极其发育的背景下,受人为活动干扰,地表植被遭 到破坏,导致土壤严重流失,基岩大面积裸露或砾石 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也是岩溶地区土地退化的极端 形式。
(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 沙源。(6分)
(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易起沙的原因。(5分)
(3)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7 分)
(4)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治措施。(6 分)
【2014年新课标Ⅰ卷】错那湖 (1)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口三 角洲面积较大。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 露;错那湖水位低,(因河口外湖区水较浅)出露 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
(2)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 保护;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 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
(3)(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 侵蚀路基(和路肩);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 设备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影响运 行列车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