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风家教故事勤俭节约孝老爱亲
我的家风家教故事勤俭节约孝老爱亲
家,是成长的摇篮,是休憩的港湾,是对我们人生影响最最深的
地方。
家风就是家规,是一家族的精气神。
对于一个家庭而言,家
风是一种言传身教、耳濡目染的引导,是一种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的涵养。
我的家庭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家庭。
父母文化水平不高,但他
们身上的品质就是我们家无形的家风。
勤俭节约,是我的父母潜移默化教会我的第一个品质。
父母是典
型的白手起家,从小马车到手扶式拖拉机再到货车,车子的变化始
终伴随着我们家庭的成长。
从小父母就教育我们,做事要勤恳,吃
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悬梁刺股、凿壁借光的故事父母讲述了一
遍又一遍。
在我眼中,父母是一刻也闲不下来的人,就连房前屋后
的空地上也总是瓜果飘香。
也正是因为勤恳,家里的日子才蒸蒸日上。
爸妈常常教育我们“死水经不起瓢舀”,金山银山也有坐吃山
空的一天,节约是我们的优良传统不能丢。
母亲常说:“新三年,
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于是我和妹妹有了补了又补的“新”
书包。
孝老爱亲,是我的父母言传身教的第二个品质。
俗话说:“有爱
才有家”。
黑暗中点亮的一盏灯温暖了多少人的心,家里飘香的饺
子味又让多少人魂牵梦绕。
父亲常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太
奶奶已经过世十多年了,但母亲那次给老人家送去一层一层认真包
裹的糖葫芦的画面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仅仅是因为太奶奶说想吃串
糖葫芦,母亲便大老远买回来给她尝一尝。
太奶奶在86岁高龄去世的时候还在一个劲夸儿孙孝顺。
去年年初的时候奶奶突然查出得了
肺癌,一家人一下子像泄了气一样。
沉寂了几天,大家心照不宣地
忙碌起来。
有的想方设法给奶奶找名医找偏方,有的天天陪着两个
老人聊天。
奶奶病重吃不下饭,大家竟然不约而同给奶奶买了酸奶,
那天爷爷奶奶的房间堆满了各种类型的酸奶。
一听说老人家想吃什么,下午的饭桌上肯定就有这个菜。
三个月以后奶奶还是离开我们了。
奶奶去世以后,家里人遵从爷爷的意愿,给爷爷换了房间,换个新环境。
没有奶奶的陪伴,家里人就尽可能陪着爷爷聊天看电视,让爷爷在儿孙满堂的热闹气氛中生活。
爷爷最终还是突发疾病离开了我们,但家里人孝敬长辈的故事也被村里人连连称赞。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儿童时代,也都有老的一天。
从古至今,社会在变,时代在变,但“百善孝为先”的优良传统却始终不变。
勤俭节约,孝老爱亲,淳朴的家风伴随着我成长。
如今,我也成为了一名母亲,将这份淳朴的家风传承下去,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看到女儿把啃了两口的苹果丢到垃圾桶里,我是又气又急。
苦口婆心给她讲爷爷奶奶那个年代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故事。
饭后又牵着她到村后的地里去看看她爷爷奶奶刚种上的菜苗。
功夫不负有心人,她好像渐渐明白了要节约粮食。
吃饭的时候也不再动不动就倒掉碗里的饭了。
吃东西的时候也学会先把东西分给爷爷奶奶了。
父母看着我把自己学到的家风传给孙女的时候,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和万事兴。
家风和家教是中华民族延续不息的精神营养。
只要我们千千万万“家和”的力量汇聚起来,社会和谐就有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梦想之花定能遍地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