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13012701
课程类型:理实一体课
课程性质:必修课
适用专业:航海技术
总学时:20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ECDIS)操作运用课程通过讲授、讨论与实践操作,使驾驶员们能够掌握ECDIS的相关知识并能正确应用,增强航海的安全性。
本课程针对那些将在装备有ECDIS设备的船上值班的驾驶员,提供基本理论及ECDIS实际操作的培训。
培训包含所有安全相关的方面及为安全航海目的的操作控制等。
由于电子海图是一个还在不断开发完善的系统,同时又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包括各种传感器和自动控制等内容,所有其操作复杂,并有一定的潜在的问题。
理论方面的教学内容,如ECDIS数据的主要特性、ECDIS数据的内容和显示特性等,将会保持充分的深度以满足学员和培训的需要。
本课程的先导课程为《航海学》,后续课程为《毕业实习》。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或学员达到能通过海事局组织的培训合格证考试,使学生(员)能在各类航区航行的船舶上进行电子海图操作工作,达到驾驶员进行航线设计及航次计划管理、进行航行监控等实际工作能力水平。
㈠知识目标:掌握电子海图的基本操作方法,理解电子海图的相关国际标准,明确电子海图取代纸质海图的条件。
㈡能力目标:
1、能在其航行值班中运用ECDIS。
他能操作ECDIS设备,使用ECDIS设备的航海功能,选择和评价所有相关的的信息并采取正确的行动。
2、能建立一个ECDIS相关的知识体系,包括ECDIS的安全操作,ECDIS 的数据,还有相关的局限性和潜在的危险等。
3、能操作所有的ECDIS基本航海功能,包括航路监控,也包括航路设计,还包括海图的更新与备份方法。
㈢素质目标:能分析所有的警报与指示,并评估其危险性。
他应该能够识别由于各种可能的错误管理带来的数据模糊、显示错误和数据不准确,并能够采取正确的措施与行动予以纠正。
三、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以岗位能力为核心确定课程目标:根据各类航区船舶驾驶员在电子海图操作:海图改正、航线设计、航线计划管理及航行监控工作上的要求,确定课程目标;
以工作内容为依据确定教学内容:根据各类航区船舶驾驶员在电子海图操作:海图改正、航线设计、航线计划管理及航行监控工作上的要求,确定教学内容;
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在模拟船舶工作情境(电子海图实验室)内进行电子海图的各项工作;
以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序化教学内容:根据教育学的理念,结合高职高专大学生的具体情况及船舶工作的特殊性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四、教学进程安排
五、教学内容与要求
六、考核评价
采取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法,重视实践考核,突出高职特色。
考试方式要突出多样性、针对性、生动性。
要把课程终结考试与过程考核中学生取得的成绩,作为判断学生成绩的重要依据。
授课教师对学生(员)学习过程、实际操作能力综合进行考核,结合是否通过国家海事局组织的评估考试两方面作出最终评价。
采用百分记分制,主要依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期末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
七、教学条件
(1)实践条件:实验室根据马尼拉条约规定以及海事局对培训的设备条件要求,配备计算机操作系统。
电子海图操作系统安装是英国船商TRANSAS5000操作系统,符合国际相关标准:S-57,S-52,S-63等相关标准要求,满足船员的培训需要,能够完成对船员的电子海图操作培训。
海图室、资料室、多媒体教室及海图作业与航线设计相关的作图工具。
(2)师资条件:具有双师型素质的教师,持有甲类3000GT及以上船舶二副及以上职务证书并从事相关工作至少一年。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适任考试大纲》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适任考试规范》要求并通过海事局主管部分审核通过的适任考试评估题卡。
(4)其它
教材根据海事局培训大纲及相关考核标准进行编辑,结合学校现有系统英国船商TRASAS5000操作系统说明书,根据考核标准及要求进行整编。
参考《海船船员适任证书知识更新》制作考核卡。
八、实施建议
1.教学手段以理论教学为主,可结合多媒体教学、模拟教学、结合预设的情景简答等手段进行;
2.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引导式教学法、课题讨论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以提高教学效果。
3.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本专业领域新技术、新发展趋势,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发展的空间,努力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4.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
《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课程标准制定人:张有为
审核:刘芳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