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度月考试题高一学年地理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请把答案涂在机读上)读下图,完成1一2题。
1.图中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差异性B.制约性C.整体性D.平衡性2.引起图中生态环境失调的主导自然要素是A.气候B.大气C.水文D.生物读下面四幅“海拔5000米的山地垂直带谱示意图”,回答下列两题。
3.四座山位置分布纬度最低的是A.甲B.乙C.丙D.丁4.山地垂直自然带的递变规律是A.由热量差异造成的B.由水分差异造成的C.由热量和水分差异造成的D.由海陆分布差异造成的读世界某区域图,据此回答5题。
5.关于图中C处的自然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属于经度地带性分布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属于垂直地带性分布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属于纬度地带性分布D.温带荒漠带,属于非地带性分布读我国东部雨带移动示意图,回答6—7题。
6.根据雨带在Ⅰ、Ⅲ地区的时间,可以推断,在一般年份,雨带移至上海地区的时间是A.4—6月B.6—7月C.7—8月D.5—8月7.若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进入Ⅰ地区,则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的灾害情况是A.南旱北涝B.南北皆旱C.南涝北旱D.南北皆涝8.关于我国自然资源的叙述,错误的是A.水资源北方少、南方多B.耕地资源东部多、西部少C.有色金属资源南方多、北方少D.煤炭资源南方多、北方少9.河南省古称为豫州,“豫”字形象地比喻为一个人牵了一头大象,这说明古代河南地区的气候特点是A.冷干B.暖湿C.冷湿D.暖干10.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的时期是A.中生代和新生代B.古生代寒武纪和中生代末期C.古生代和新生代第三纪D.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下图为一张北极冰盖融化时的照片,它酷似“哭泣的人脸”。
据此回答11—12题。
11.该照片主要反映的环境问题是A.海洋环境污染B.生物多样性减少C.臭氧层破坏D.全球气候变暖12.针对图中反映的环境问题,人类应采取的措施主要有①植树造林②控制酸性气体排放③开发新能源④减少氟氯烃对臭氧层的破坏⑤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③④D.③④⑤下图为“某国甲、乙、丙、丁四个时期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13~14题。
13.该国死亡率最低的时期是A.甲B.乙C.丙D.丁14.该国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顺序为A.甲→乙→丁→丙B.甲→乙→丙→丁C.乙→甲→丁→丙D.丁→甲→乙→丙下图为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图。
读图回答15、16题。
15.该国人口总量达到顶峰的时期是A.①B.②C.③D.④16.下列各国中,人口增长模式与图中④时期类似的是A.埃及B.德国C.巴西D.印度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年降水量随高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7~18题。
17.就海拔2000米的高度来说,该山地南北两坡年降水量A.大体相等B.北坡较多C.南坡较多D.难以判断18.该山地年降水量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减少的高度出现在A. 北坡2000米B.南坡200米C.北坡3500米D.南坡3500米下面左图为某年A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图,右图为该年A市从业人员构成图。
读图回答19-20题。
19.下列关于A市迁入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A.影响人口迁入A市的主要因素是自然因素B.15 — 29岁迁入人口中女性的数量多于男性,可能会产生婚育方面的社会问题C.该市外来人口数量大于本地人口D.迁入人口中男性数量多于女性与该市产业结构有关20.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可能有①缓解了人地矛盾②促进了该市的经济发展③促进了该市的产业结构调整④加重了该市基础设施的压力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人口比重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
若总抚养比(0~14岁和65岁以上占总人口比例)超过50%,人口红利消失。
读“我国抚养系数表”,回答21~22题。
21.表中所列年代中,人口红利最大的是A.1982年B.2000年C.2010年D.2050年22.1982年至2010年间,按照我国人口国情,适合发展的产业为A.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B.汽车、电子等技术密集型产业C.金融、软件维护等服务业D.矿产资源开发等基础产业读漫画,回答下列小题。
23.甲、乙两图反映出我国生育观念的变化是①从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②从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好”③从重男轻女到“男女都一样” ④从安土重迁到“四海为家”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24.该变化产生的影响是A.降低城市化水平B.提高人口素质C.减轻环境污染D.促进经济快速发展读“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摘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木板)图。
回答25~27题。
25.以某地的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9000、10000、7000、6500,则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为A.9000B.10000C.7000D.650026.如果用a表示2010年中国的人口数量1370536875人,用b表示中国的人口合理容量,用c 表示中国的环境人口容量,那么a、b、c三者的大小关系是A.a<b<cB.c<b<aC.b<a<cD.a<c<b27.下列影响我国不同省区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中相当于木桶短板的是A.四川一水力资源B.山东一气候资源C.黑龙江一矿产资源D.福建一耕地资源下图为我国某地区聚落景观图。
读图回答28—29题。
28.该聚落的分布特征是①聚落规模大②聚落规模小③呈团块状分布④呈带状沿河分布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29.该聚落最可能分布在A.塔里木盆地B.黄土高原C.长江中下游平原D.华北平原30.房屋建筑特点与当地气候关系密切,以下建筑物能反映这种关系的是①因纽特人的冰屋②客家围屋③俄罗斯的高大厚墙住宅④蒙古包⑤族竹楼⑥开平雕楼A.①②③B.①③⑤C.①⑤⑥D.④⑤⑥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读某山区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1)图中公路AH段线路的形状呈形,这样修建的目的是避开。
(2)公路AQB段线路大体上是沿线延伸,它与APB方案相比,具有的优势是。
(3)一般来说,在山区修建铁路或公路时,若无特殊需要,通常会把线路选建在等地形部位上。
32.下面图甲是世界部分地区示意图,图乙是①地所在经线附近某山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0分)(1)图甲中②地所属的自然带是,此自然带在澳大利亚分布较广,并一直延伸到大陆西岸,其原因是什么?(2)图甲中④地所属的自然带是,⑤地所属的自然带是,①地→④地→⑤地的自然带变化体现了分异规律,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为基础的,③地→②地自然带的更替主要受因素影响。
(3)图乙中A、B、C代表的自然带可能分别是、、。
33.2018年与2022年世界杯足球赛将分别在“航母”大国俄罗斯和“袖珍” 小国卡塔尔举办。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0分)材料一俄罗斯与卡塔尔示意图。
材料二俄罗斯与卡塔尔的人口增长情况。
卡塔尔:2004年全国人口约为74.4万人,到 2010年4月全国人口增至169.1万人,其中外籍人口约占全国的70%,外籍人口主要来自印度、巴基斯坦、东南亚国家。
俄罗斯:2002年10月俄罗斯人口约为1.45亿, 到2010年10月俄罗斯人口约为1.41亿。
2010年10 月美国《洛杉矶时报》撰文说,如果不采取措施,俄罗斯的人口到2080年将变为5200万人。
1.说明卡塔尔人口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2.简述俄罗斯人口逐年减少带来的问题和缓解这些问题可以采取的措施。
哈师大青冈实验中学2016-2017学年度月考试题高一学年地理卷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C D B C D B C D B D D B B D C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B B A BC C A C BD C D D C B二.综合题(共40分)31. (10分)(1) “之”字; 陡坡;(2)等高线; 线路的坡度小,建造的工程量小;(3)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河谷地带(每空2分)32.( 20分)答案:(1)热带荒漠带;(2分)原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干旱少雨;西岸有西澳大利亚寒流流经,降温减湿;受东南信风带控制,吹离岸风,空气干燥;位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降水少。
(每点1分共4分)(2)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从赤道到两极; 热量; 水分(每空2分)(3)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每空2分)33.(10分)答案:(1)外籍人口的大量迁入(2分)。
该国石油资源丰富;经济高速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3分)(2)问题:人口老龄化,养老负担加重;国防兵力不足;劳动力不足。
(每点3分)措施:鼓励生育;接纳移民。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