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19世纪后期非主潮文学【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了解19世纪后期非主潮文学的主要文学特征。
【教学重点与难点】自然主义、唯美主义、象征主义的文学主张、文学特征、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与文学地位。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与网络资讯相结合。
第一节概述19世纪后期,欧洲文学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
主要的文学思潮仍然是现实主义文学,同时出现了自然主义、唯美主义和象征主义文学,还有无产阶级文学。
一、概况(一)历史文化背景1. 欧美主要国家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社会矛盾激化2. 工人阶级政党出现,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3. 社会哲学思潮活跃,开启思想的多元时代(1)泰纳的决定论“种族、环境、时代”三要素学说(2)唯意志论前期: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后期:尼采的超人哲学(3)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哲学(4)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Arthur Schopenhauer (1788-1860)悲观主义哲学:否认历史上任何进步现象;宣称世界是由盲目的、非理性的、荒唐的意志统治的;人生就是一种痛苦,一个人所感受的痛苦与他的生存意志的深度成正比。
生存意志越强,人就越痛苦。
Henri Bergson (1859-1941)柏格森的直觉认识论是一种反理性的、反科学的神秘主义。
强调人的主观认识作用。
他认为唯一的现实乃是藏在粗糙的物质外衣下的“永恒的生命洪流”,人们只有通过直觉、本能和感情进入“永恒的生命洪流”,才能认识一切事物的本质。
(二)文学发展基本特征1、三种基本思想并存(多元格局形成);①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②传统的人道主义思想;③叔本华、尼采、柏格森的非理性学说。
2、开始“退回内心”;3、越来越重视文学技巧。
(三)主要文学思潮多元格局:1、无产阶级文学2、自然主义文学3、唯美主义文学4、象征主义文学5、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无产阶级文学1.文学特征鲜明的政治倾向、无产阶级英雄、大众化的形式2.代表人物:鲍狄埃《国际歌》二、唯美主义与象征主义共同的情绪:幻灭感、世纪末情绪艺术上:形式主义(重主观、幻觉、神秘)、颓废的趣味共同的美学纲领:“为艺术而艺术”共同的哲学基础:非理性的主观唯心主义(一)唯美主义A、概念唯美主义文学起源于19世纪中期而流行于后期的一个形式主义思潮。
兴盛于英国的唯美主义和发生在法国的象征主义同属一场国际性文艺运动,属于后浪漫主义。
唯美主义主张为“为艺术而艺术”:强调表现超然于生活的纯粹的美;颠倒艺术和社会生活的关系,追求艺术技巧和形式美。
它的兴趣是对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功利哲学市侩习气和庸俗作风的反抗。
倡导者是法国浪漫主义诗人戈蒂耶(1811-1872),代表人物是英国的王尔德(1854-1900),王尔德在理论上和创作上进一步发展了唯美主义,他的代表作是《道连·葛雷的画像》(1891)发端于30年代的法国,80、90年代在英国达到高潮。
性质:19世纪后期产生的一个“纯艺术”文学流派,属西方早期现代派文学。
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康德美学对于艺术形式的偏重和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对纯美诗的追求。
背景:唯美主义文学的产生是对工业文明和商品化社会造成诗情消弭、理想失落的谴责。
法国诗人、小说家戈蒂耶(1811-1872)是唯美主义文学的开创者。
他最早提出唯美主义纲领性的口号:“为艺术而艺术”,并创作了唯美主义重要的作品《莫班小姐》。
明确提出艺术的非功利性。
《艺术》(节选)选自《法郎与雕玉》戈蒂耶作一切都要消泯——唯独强健的艺术品永葆青春,城池毁灭后,雕像犹存,耕者在途中,掘得一枚章,相貌堂堂,原来是位帝王。
神明也要死亡,而臻善臻美的诗章,万世流芳比铜像更有力量。
英国唯美主义文学的代表王尔德(1854—1900)戏剧《莎乐美》和小说《道连·格雷的画像》“不是艺术反映了现实,而是现实反映了艺术;现实社会是丑恶的,只有美才有永恒的价值;艺术家不应带有任何功利主义的目的,也不应接受道德标准的约束。
”(《<道连•格雷的画像>自序》)B、理论唯美主义者们反对文学的政治功能,也反对文学的道德教化。
绝对的、至高无上的美,才是艺术追求的唯一目标;美,必然是、也只能是“无用”的,而有用的、功利的事物,都只能归结到“丑”的一类。
将“美”与“善”和“真”剥离。
认为艺术的任务不应是反映现实,而应是以艺术的“美”去遮蔽现实的“丑”,使人们在美的艺术中获得愉悦的享受,从而摆脱现实带来的痛苦。
他们甚至主张,不是艺术反映生活,而是生活模仿艺术,不是艺术应当人生化,而是人生应该艺术化。
C、风格“非功利性”、“非现实性”,因此强调美是纯粹的、绝对的、奇特的、形式的。
创作则是自由的、想象的、虚构的、“撒谎”的。
影响:唯美主义虽然有形式主义倾向,但它重申艺术的超功利性和独立性,强调艺术家要崇尚精神自由和个性解放。
这些见解无疑颠覆了西方以道德化教育为目标的传统的文学观,促使人们重新思考和认识艺术的目的和艺术家的使命。
唯美主义在一定意义上肯定了艺术的独立价值,提高了艺术的地位,但对功利性和现实性的彻底否定,又在实际上贬低了艺术在社会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象征主义A、概念象征主义是现代主义文学产生最早、影响最大、波及面最广的一个文学流派。
它分为两个阶段:1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为前期象征主义;美国的爱伦·坡(1809-1849)和法国的波德莱尔(1821-1867)是其先驱。
法国诗人莫雷亚斯在《费加罗报》上发表《象征主义宣言》,标志着象征主义正式诞生。
象征主义认为,现实世界是虚幻的,只有内心感受才是真实和美的;诗人应当找出与之对应的“象征的森林”,用物质的可感性表现隐蔽的内心世界。
因此,象征主义注重联想和暗示,讲究诗歌的神秘性、音乐性以及“交感”手法。
诗歌界的代表是法国的马拉美、魏尔伦、兰波;戏剧界的代表是比利时的梅特林克《青鸟》象征主义先驱:埃德加·爱伦·坡(Edgar Allan Poe,1809-1849)诗人、短篇小说家、文学评论家。
侦探小说之父。
《乌鸦》(“The Raven”)《厄舍古屋的倒塌》(“The Fall of the House of Usher”,1839)乌鸦THE RA VEN by Edgar Allan Poe从前一个沉郁的子夜,我独自沉思,慵懒疲竭,沉思许多古怪而离奇、早已被人遗忘的传闻——当我开始打盹,几乎入睡,突然传来一阵轻擂,仿佛有人在轻轻叩击,轻轻叩击我的房门。
“有人来了,”我轻声嘟喃,“正在叩击我的房门——唯此而已,别无他般。
”我猛然推开窗户。
心儿扑扑直跳就像打鼓,一只神圣往昔的健壮乌鸦慢慢走近我房间;……它既没向我致意问候;也没有片刻的停留;而以绅士淑女的风度,栖在我房门的上面——栖在我房门上方一尊帕拉斯半身雕像上面——栖坐在那儿,仅如此这般。
于是这只黑鸟把握悲伤的幻觉哄骗成微笑,以它那老成持重一本正经温文尔雅的容颜,“虽然冠毛被剪除,”我说,“但你肯定不是懦夫,你这幽灵般可怕的乌鸦,漂泊来自夜的彼岸——请告诉我你尊姓大名,在黑沉沉的冥府阴间!”乌鸦答曰“永不复还。
”(nevermore)听见如此直率的回答,我惊叹这丑陋的乌鸦,虽然它的回答不着边际——与提问几乎无关;因为我们不得不承认,从来没有活着的世人曾如此有幸地看见一只鸟栖在他房门的面——鸟或兽栖在他房间上方的半身雕像上面,有这种名字“永不复还”……它把一幕原本荒诞的对话推向了对生存价值的哲理叙述。
人至爱的一切不正像乌鸦聒噪的那样,一单逝去便永不复生吗?乌鸦是绵绵无绝期的伤感回忆之象征(emblematical of Mournful and Never-ending Remembrance)保罗·高更(1848-1903)永远不再(1897)80.5*116cm布画油彩,伦敦科陶德学院美术馆波德莱尔(1821-1867),在19世纪中叶独步文坛,•被视为象征主义的先驱。
成名作是诗集《恶之花》。
诗人在诗集的题辞中写道:“谨以最谦虚之情,将这些病态的花呈现给最完美的诗人,法国文学的十全十美的魔术师,我非常亲爱的尊敬的老师和朋友泰奥菲勒.戈蒂耶。
”“恶之花”的法文原意是“病态的花”,波德莱尔用“恶之花”作为诗集的题名,其用意是通过诗歌展示人世间丑恶的事物,从恶中去发掘美,给世人以震撼与惊醒。
其“感应论”为象征主义诗歌创作提供了理论基础感应诗人作为自然界和人之间的媒介者。
诗人能理解自然,因为自然同人相似(树木是活的柱子,发出含含糊糊的语言)两种现实:自然的,即物质的现实,这只是表面;精神的,即内在的现实,他认为这是宇宙起源的基因。
人要不断穿越象征的森林,力图理解其中的含义。
通过象征——由自然提供的物质的、具体的符号,也是具有抽象意义的负载者——诗人能够理解更高的、精神的现实。
手法:《感应》一诗充满着象征、暗示与隐喻,它以象征和隐喻的手法描写了人同自然的关系。
自然在这里是具有神力的生命体,一个隐秘的世界,它能向人发出信息。
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万物都是彼此联系着的,它们以种种方式显示其存在,共同组成了一座象征的森林。
核心:“芳香、颜色和声音在互相应和。
”波德莱尔通过人的各种感官对自然的通感应和来暗示诗人的心灵可以与隐秘的世界进行彼此的交流沟通,揭示诗人是一个通灵者。
地位:它所揭示的人与自然、人的心灵与万物之间具有心心相印的契合关系后来成为了象征主义诗歌的创作纲领。
魏尔伦、兰波、马拉美是前期象征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
魏尔伦(1844-1896):象征主义代表诗人和理论家。
《诗艺》表达了他的诗学观点,被称为“诗的宣言”。
《无言的罗曼司》是其最好的诗作。
兰波(1854-1891):《元音》、《文学的炼金术》等诗表达了他的象征主义文学观。
代表作《醉舟》《黎明》等。
马拉美(1842-1898) 象征派的泰斗。
写有《音乐与文学》等论著。
他提出象征主义的暗示说和纯诗论的主张。
最著名的诗作是《牧神的午后》。
阿尔蒂尔·兰波(Arthur Rimbaud)元音飞白译A黑、E白、I红、U绿、O蓝:元音们,有一天我要泄露你们隐秘的起源;苍蝇身上的毛茸茸的黑背心,围着恶臭嗡嗡旋转,阴暗的海湾;E,雾气和帐幕的纯真,冰川的傲峰,白的帝王,繁星似的小白花在微颤;殷红的吐出的血,美丽的朱唇边在怒火中或忏悔的醉态中的笑容;U,碧海的周期和神秘的振幅,布满牲畜的牧场的和平,那炼金术刻在勤奋的额上皱纹中的和平;至上的号角,充满奇异刺耳的音波,天体和天使们穿越其间的静默噢,奥美加,她明亮的紫色的眼睛!B:理论反浪漫主义、唯美主义、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
力图重新把握文学的特征,努力探求主客观之间的契合点,因而,“通感”便成了象征主义的理论基石。
他们认为,在可感的客观世界深处,隐藏着一个更为真实的、真正永恒的世界,人们只有凭本能的直觉才能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