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十九世纪后期到二十世纪初的文学
十九世纪后期到二十世纪初的文学
第二 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法 国 文 学
二、巴黎公社文学 马列主义经典作家论巴黎公社的意义。巴黎公社文 学是无产阶级文学的萌芽。巴黎公社文学的主要内容: 描绘了无产阶级第一次夺取政权的英雄气概,放映了 无产阶级的伟大革命理想和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巴 黎公社文学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风格独特。路易 斯·米歇尔(1830-1905)、茹尔·瓦莱斯(1 832-1885)的创作。欧仁·鲍狄埃(1816 -1887)是巴黎公社文学的伟大代表。鲍狄埃的 革命活动和创作。《国际歌》(1871)是无产阶 级的战歌。《国际歌》揭示了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 间不可调和的矛盾,表达了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 治、彻底消灭剥削制度和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 鲍狄埃诗歌创作的艺术风格。列宁对龅鲍狄埃的评价。 《国际歌》的伟大的世界意义。
第 四 节
俄 国 文 学
三、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 契诃夫是十九世纪俄国最后一位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大师,优 秀的短篇小说家和剧作家。早期创作(八十年代初)中所触及到 的社会问题和独特的艺术技巧(《小公务员之死》、《胖子和瘦 子》、《变色龙》、《普里希别叶夫中士》等)。八十年代下半 叶,契诃夫的创作中的现实主义不断深化,艺术技巧逐渐成熟 (《苦恼》、《万卡》、《草原》等)。库页岛之行(1890)和 九十年代至二十世纪初俄国革命浪潮的新高涨对契诃夫思想和创 作的促进。九十年代的代表作品《第六病室》(1892)、《套中 人》(1898)等。《第六病室》成为整个沙俄专制制度下人民生 活的缩影。在《套中人》中,作者用讽刺手法塑造了一个反动、 保守、妄图扼杀一切新生事物的“套中人”典型。这一典型的广 乏概括性。小说中作者强烈要求改造社会的呼声。契诃夫晚年创 作中的乐观主义情调(短篇小说《新娘》、剧本《樱桃圆》)。
第 八 章
十九世纪后期到二十世纪初的文学
第 一 节 概 论
第 二 节
法 国 文 学
第 三 节 北 欧 文 学
第 四 节 俄 国 文 学
第 一 节
概 论
十九世纪后期到二十世纪初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社 会主义革命的时代。巴黎公社起义。第一次帝国主义 战争和十月革命的胜利。各种社会哲学思潮的出现, 马克思注意的传播。革命中心转移至俄国 资产阶级消极颓废文学流派的产生。对现实的茫然、 悲观和对现实主义传统的怀疑。象征主义的产生和发 展。 资产阶级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创作的繁荣。 维多利亚后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英国政治文化背景。 狄更斯以后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 德国文学的各种流派。盖尔哈特·霍普特曼(186 2—1946)是从自然主义走向现实主义的作家。 亨利席·曼(1871-1950)和托马斯·曼(18 95-1955)是德国现代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家。
较。高尔基在革命前对新的文学思潮形成的作用。
第 四 节
俄 国 文 学
二、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 托尔斯泰是十九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成就最高的作 家。鲁迅曾称他为“十九世纪的俄国巨人”。列宁对托尔斯泰的 评论。列宁称托尔斯泰的创作是“俄国革命的镜子”和“全人类 艺术向前发展的一大步”。 自传性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一个地主的早晨》、 《流沁》、《哥萨克》中托尔斯泰对贵族命运的思考和解决社会 矛盾的探索。 六十至七十年代的两部巨著:《战争与和平》(1863 -1869)和《安娜·卡列尼娜》(1873-1877)。 八十年代初,托尔斯泰彻底转向宗法制农民立场。列宁论托 尔斯泰世界观转变的原因及前后变化的矛盾。长篇小说《复活》 (1889—1899)集中反映了托尔斯泰作为一个宗法制农民思想家 的矛盾。
一、概
第三 节 北 欧 文 学
二、亨利克·易卜生(1828-1906) 易卜生早期创作中的爱国热忱和浪漫主义色彩。 六十年代中期关于“精神反叛”口号的提出的 意义。诗剧《布朗德》。(1866)和《彼 尔·金特》(1867)体现了“精神反叛”的 主题。八十年代开始创作的“社会问题剧”的 主要作品。 “社会问题剧”的基本特点:透过资本主义社 会华丽庄严的外表,揭露其种种黑暗和罪恶, 提出一系列反叛现实的问题,发人深思。“社 会问题剧” 的改良色彩和悲观情绪。
第二 节
法 国 文 学
一、概 述 自然主义文学理论创始者爱米尔·左拉(1841 -1902)。自然主义美学的基本内容:主张采用 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进行文艺创作;纯客观的态度;描 写人的遗传特性和动物本能;否定文学的道德观念和 社会作用。自然主义文学的代表者爱德蒙·龚古儿(1 822-1896)和于勒·龚古儿(1830-18 70)的创作。 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特点:对现实丑陋 的无情揭露和浓厚的悲观情绪,以及自然主义的影响。
第 四 节
俄 国 文 学
一、概 述 谢德林(1826-1889)的《戈罗夫略夫 一家》(1880)。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左 夫兄弟》(1880)。列夫·托尔斯泰于六十至九十 年代,以《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 活》三部巨著,把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推向最高峰。柯 罗连科(1853-1921)和一批民粹派作家的 创作。八十年代崭露头角的契诃夫,在短篇小说和戏 剧方面都作出了新的贡献。十九世纪后期,俄国批判 现实主义作家之间的思想分野和他们的世界观的矛盾。 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出,世界革命中心转移到俄 国。俄国解放运动第三时期(无产阶级革命时期)文 学的特点,与十九世纪俄国文学和同时期 西欧文学的比
第三 节 北 欧 文 学
述 北欧各国共同的政治形势、文化传统和文学潮流,形成一个 具有共同特色的文学区。北欧经济发展缓慢,资本主义发展落后 于西欧。十九世纪上半叶文学主潮是浪漫主义,下半叶文学主潮 是批判现实主义,二十世纪初则出现了无产阶级文学。 丹麦的汉斯·克利斯蒂安·安徒生(1805-1875)是 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 丹麦的盖奥尔格·勃兰兑斯(1842-1927)是北欧著 名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理论家,他的著作《十九世纪文学主流》 (1871-1888)对推动北欧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具有重 要的指导意义。 无产阶级作家尼克索 :尼克索的三部曲:《征服者贝莱》 (1906-1910)、《克莱――人的女儿》(1917― 1921)和《红色莫尔顿》(1945)。
第二 节
法 国 文 学
三、基·德·莫泊桑
莫泊桑是十九世纪下半叶法国的重要作家。莫泊桑学习写作时 受福楼拜的严格指导及左拉的影响。成名作《羊脂球》、《两个 朋友》(1883)等,以普法战争为题材,以妓女、工匠、农 民为主人公,揭露普鲁士军队的侵略暴行,歌颂了普通法国人民 的爱国热忱和崇高的民族气节。作品对贵族和资产者的自私、怯 懦和庸俗的无情讽刺。名篇《项链》(1883)、《骑马》 (1883)中,描写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小人物的种种灾难和不 幸。小说对他们的苦恼和贫困生活的同情,对他们爱好虚荣的庸 俗习气的嘲讽。在《遗产》(1884)等作品中,作者无情地 揭露了资产者丑陋灵魂和贪婪本质 莫泊桑长篇小说---《她的一生》(1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