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乘法运算定律综合练习课 教学设计资料

乘法运算定律综合练习课 教学设计资料

精品文档《乘法运算定律综合练习课》教学设计浅谈一直以来,练习课总是以单调、枯燥、乏味不受学生和老师们的欢迎。

仔细想一下,平常的练习课无非就是讲练结合。

做一题讲一题或是先讲再练。

但往往这样会使课的容量里包含着许多等待的过程,导致最后的结果是完不成任务。

练习课要对上节课学习或所学单元的内容进行巩固练习,要训练学生熟练掌握所学知识,如果一味大量练习,显然激不起学生的兴趣,也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而一贯要求的练习形式多样化,练习程度延伸化,只有对于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才能得心应手,不同程度的学生是不能适应等同的练习的。

小学数学练习课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它能使学生掌握系统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因此,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学习载体要讲究一定的方法。

乘法运算定律是四年级数学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之一。

它是贯穿于整个高年级数学教学的一个流程。

学习乘法的三条定律,看似一个比较简单的问题,但从真正的意义上来说,运用与操作却有着太多的不可估计的问题,尤其对于定律的综合运用。

本节课是一节综合复习课,重点在于知识的归纳、整理、巩固以及知识的应用上,从而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并利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难点是如何根据算式及数的特征正确运用运算定律进行计算,从而提高学生运用乘法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一、激发兴趣,明确目标。

(此环节一般控制在2分钟左右)教师课前要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自然引入课题,使学生明确所要练习的内容和练习的具体目标。

如:通过之前的了解,咱班同学口算能力特强,老师这儿有几道题,咱们比一比,看谁反应快?师先依次出示:12×5= 35×2=25×4= 125×8=再出示: 25×13×4= 15×97+15×3=师:这么复杂的题,你们也口算的这么快,怎么算得呀?生1:我是先算25乘4得100,再算100乘13得1300。

生2:把15提出来,97加3得100,再算15乘100得1500。

师:你们这样想的根据是什么?25×13×4=25×4×13=1300生1:乘法结合律生2:乘法交换律同学们的简算意识可真强,能够巧妙地利用我们学过的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了。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来做一个综合练习。

板书课题:乘法运算定律综合练习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乘法运算定律?用字母怎么表示?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生口答、师板书:乘法交换律: a×b=b×a乘法结合律:(a×b)×c= 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 或a×c+b×c=(a+b)×c (课的开始通过抢答一组口算题,充分调动学生对计算的学习兴趣,乘法运算定律的回顾为学生熟练、灵活运用定律进行简算,为新的教学活动做好准备。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此环节一般控制在25分钟左右)本环节要求教师要选择或设计一组基础练习题,练习题应与教材例题紧密结合。

这一环节以学生自主练习为主,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内结对交流,帮助下游学生寻找知识的缺漏之处,及时帮扶。

师:同学们记得真熟练,你能灵活熟练运用它们吗?这儿有些题,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有快:【基本练习】我会做(1)23×4×5 (2)8×(125+11)(3)2×289×5 (4)65×32+35×32请同学们直接写在练习纸上。

师:谁愿意到前面来给大家说说你是怎么做的?说时先说一说用了哪种运算定律?再说一说怎么算的?生1:精品文档.精品文档23×4×5=23×20=4608×(125+11)=(8×125)+(8×11)=1000+88=1088师:根据刚才同学的发言,有没有不同的意见?师:和这个同学做的有不一样的吗?(有则对比,优化方法)看来大家对直接利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掌握的不错。

来点有难度的,还行吗?【变式练习】试一试我能行(1)36×101 (2)18×99+18(3)25×44 (4)125×25×32(学生都完成后进行小组交流算法)师:谁来说说你每道题都运用了哪种运算定律?分别是怎么算的?生2:第一题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36×101=36×(100+1)=36×100+36×1=3600+36精品文档.精品文档=3636第二题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18×99+18=18×(99+1)=18×100=1800第三题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25×44=25×(40+4)=25×40+25×4 =1000+100=1100另外同学的方法: 25×44=25×(4×11)=(25×4)×11 =100×11=1100 第四道题运用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125×25×32=(4×8)×125×25=(125×8)+(25×4)=1000+100=1100125×25×32精品文档.精品文档=125×25×(4×8)=(125×8)×(25×4)=1000×100=100000(集体订正)师:针对同学的发言,你有没有不同的意见?师:有没有不同的方法?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师:第1题100加1哪来的?生:把101分成100加1。

这样就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

师:看来两个数相乘,有时可以根据算式的特点,把其中的一个数拆成整十或整百数与另一个数相加的形式,再运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师:第2题的100从哪里来的?生:把99个18和1个18凑成了100个18。

师:原来有时还可以根据算式的特点,用凑整的方法使计算简便。

师:第3题还可以怎么做?生1:25×(20+24)生2:25×2×22师:这两种做法分别运用了哪种运算定律?生: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

师:看来同一道题有时可以根据算式的特点,可以利用不同的运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算定律。

4乘8呢?这两种方法都对吗?师:第4题为什么把32分成。

第一种将乘法改为加法不4得100,125乘8得100025乘生:对,是求四个因数的积。

师小结:在计算时,我们可以根据算式的特点,灵活地运用拆或但还别忘了有没有违凑整这一小窍门,再利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背计算原则。

,想一师:回忆刚才我们做题的过程(出示刚才做过的题目)(小组成想简便计算时,先干了什么?又干了什么?最后干了什么?员互相交流,互相补充)生1:先看看数,再看能否用运算定律?最后算一算。

生2:看这些题能不能应用运算定律,再算。

师:同学们概括地很全面很好,在进行计算时,我们要先看一看有时可以巧妙的用有时可以直接用运算定律计算,算式有什么特点,拆或凑整的方法使计算简便。

再想一想,应该用哪种运算定律,是乘最后再认真地算一算。

还是乘法分配律。

法交换律,还是乘法结合律,同时形成以下板书:看乘法交换律: a×b=b ×a想乘法结合律:(a×b)×c= 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 或a×c+b×c=(a+b)×c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算(虽然学生对这几道题掌握的比较牢固,教师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的同时,使学生领悟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

练习从易到难,使学生的学习建立在积极、自信、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使学习的更多过程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样学生获得知识才具有价值、才会使学生终身受用。

)师:下面的练习有一定的挑战性,有没有信心用我们总结的方法完成挑战?【提高练习】动动脑我最棒(1)99×128+99×871+99 (2)132×68-32×68(3)25×197+75 (4)34×76+24×17×2我们的挑战时间是4分钟。

如果能做对其中的2道题就算挑战成功,如果做对这4道题就是今天的巧算小能手。

师:谁来说说做前2题,你是怎么想的?(生上台展示)生1:第1题,我根据算式的特点,凑成1000个99,结果是99000。

第2题,132个68减去32个68,得到100个68,结果是6800。

师:第一题和第二题你用了什么运算定律?有没有不一样的?师:第3题有做出来的吗?对比两种不同的方法生1:25×197+75 生2:25×197+75=25×197+25×3 =(25 + 75)×197精品文档.精品文档=25×(197+3) =100×197=25×200 =19700=5000生:为什么分成25×3?生:25×3=75,把75分成25×3。

正好都出现了25。

用乘法分配律。

师:你觉得哪种做法是正确的?师:怎么错的?师:(针对错误的同学)这位同学敢于把问题与大家一起交流,让我们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感谢他。

生3:第4题,我是这样做的 34×26+74×17×2= (26+74)×34=100×34=3400师:做对2道题的同学请举手,恭喜你们挑战成功!做对4道题的同学有谁?祝贺你们是今天的巧算小能手。

没有挑战成功的同学也不要气馁,老师为大家准备了自测题,相信大家会有完美的表现!三、检测反馈,评价反思。

(此环节一般控制在10分钟左右)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在课堂结束阶段,可以根据前面出现的错例设计适当的检测性练习题让学生独立练习。

为了确保大部分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题目数量与难度都要控制好。

同时设计一些符合学生心理特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拓展题,使学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生所学的知识“活”起来。

这样既可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应用意识,又能拓展学生思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提升思维层次,使所学知识得到延伸和升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