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诗经》爱情诗中的女性形象

浅谈《诗经》爱情诗中的女性形象

浅谈《诗经》爱情诗中的女性形象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对中国诗歌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是现实主义文学的
开端。

《诗经》真实地记录了当时劳动人民的生活,其中较多作品着重于女性形象的描写。

展示了她们爱情和婚姻的悲欢离合。

凡是阅读《诗经》情诗的读者,都能感受到内心的激荡
澎湃,这就是为什么《诗经》以其简短的形式依旧能够引起人们的关注和研究的原因。

一、《诗经》中的女性形象
爱情诗在《诗经》中占有重要分量,其爱情诗大概有七十二首。

这些爱情诗的感情基调各有
不同,所表现的女性也是形象各异的。

《诗经》中爱情诗体现了礼制完善之时,周代社会男
女交往的纯真本色,展示了人类美好的情感世界,彰显了远古时期民众纯洁的爱情。

下面我
们将分析一下《诗经》中几种不同的女性形象,感受那个时期女性的爱情是怎样的。

1.纯真热情的女性形象。

《诗经》中的感情可以用“思无邪”来形容,这也是当之无愧的。

周代还未受到封建礼仪的约束,此时男女之间的交往都是比较自由的,在《诗经》中可以看到和现代人差不多的一些爱
情观,这是难能可贵的。

《周记》中记载:“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着不禁。


也就是在仲春时节,最适合青年男女相会,这个时候的男女思想都没有受到禁锢,都是自由的。

在《诗经·召南·摽有梅》中写到“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女性天真、大胆的形象跃然纸上,让我们看到一个勇敢追求爱情、渴望爱情的女子,坦率的表白,让读者感受到了她的主动,她的纯真。

这在后代作品中是难以见到的。

《邶风·静女》中的女性更是纯真可爱,女子本是要和情郎相会,但是调皮可爱的她藏了起来,痴情小伙更是“搔首踟蹰”不知该如何是好。

女子这时才调皮可爱地跳出来。

在这首爱情诗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十分可爱的女性,同时也看到一个呆萌可爱的男性形象。

2.彷徨疑惧的女性形象。

不是所有的女性都是一样的性格,和我们今天的女性一样,远古时期的女性也是有着各种各
样的性格的。

女孩子也有着羞怯的一面,她们顾及旁人的言语,不像《邶风·静女》中的女子
那样活泼可爱。

在《郑风·将仲子》中便看到一个比较羞怯彷徨的女孩子。

“将仲子兮,无逾
我里,无折我树杞”几句便将女子彷徨疑惧的一面表现出来,因为害怕父母之言、长兄之言、害怕邻人之言,与情郎不得不断了思恋。

3.温柔贤惠的女性形象。

《诗经》中的有些女性和今天的家庭主妇一样,在家照顾丈夫和孩子。

有的家庭幸福美满、
有的却因战事而两地分居。

在不同生活状况下,依旧看到的是她们温柔、贤惠的品质。

《郑风·女曰鸡鸣》“弋言加之,与子宜之。

宜言饮酒,与子偕老。

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在这首
诗中看到夫妻二人幸福美满的生活,两人举案齐眉,过着相敬如宾的日子。

当然,能和自己
的丈夫举案齐眉,每天过着幸福的日子是再好不过的。

但是,并不是每个女子都能如此,因
为战事,夫妻两地生活。

《王风·君子于役》中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独处空房,等着丈夫回家的
女子形象。

妻子忙了一天,把所有的事安排好。

夜晚时分,看到家禽都回家了,女子不禁想
起了远在他乡的丈夫。

我们不仅看到的是一个思念丈夫归家的女性,更看到了一个忍受着孤
独与寂寞,依旧温柔贤惠的女性。

在今日看来,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女性品质。

4.悲婉凄凉的女性形象。

每个时代都有一些不幸的女性,她们的爱情与婚姻的悲惨牵动着所有人的心。

再读几千年前《诗经》中的那些不幸女性的故事时,依旧悲从中来。

《邶风·谷风》是一篇特别典型的悲婉
凄凉的爱情诗,在诗中我们感受到了弃妇的哀怨,痛恨丈夫的喜新厌旧。

女子勤劳地操持着
家里的一切,对待丈夫温柔体贴,大抵男人多喜新厌旧,看到貌美如花的女子便抛弃了善良
的妻子。

弃妇的哭诉唤不回变心的丈夫,更换不回似水年华。

《卫风·有狐》中的女子一心恋
着自己的情郎,奈何无法跨越现实的阻碍,只能默念着情郎,心理充满幽怨。

5.泼辣果敢刚烈、不可亵渎的女性形象。

《郑风·褰裳》为我们展现一个泼辣的女性形象。

女子站在河对岸,大声地嚷着“子惠思我,
褰裳涉洧。

子不我思,岂无他士?”从他的话里看到女子性格刚强的一面,让恋人“褰裳”的行
为来证明对自己的爱。

让读者看到了一个十分可爱的女性形象,从心里佩服那个时代的女子。

“蒹葭苍苍……宛在水中央。

”宛在水中央的女子会是什么模样呢?也许怎么也走不进,怎么也
看不清她的容颜,给人以向往却无法抗拒的背影,只能远观不能亵玩的庄重。

二、《诗经》中女性形象对后世作品的影响
《诗经》中有关女性的作品很多,塑造了不同性格的人物。

不同的女性形象对后世的作品有
着不同的影响。

后世中的多数作品都继承了《诗经》中的描写手段,比如《楚辞》中出现的“娉女”形象和《诗经》中壮硕的审美标准如出一辙。

当然,在封建社会中,《诗经》中的女
性形象受到众多儒家学子的曲解,封建社会不允许自由恋爱,女性对男权唯有服从。

朱熹在
其《集传》中更是曲解热恋中的女性形象。

于是,产生了众多突破传统禁锢的女性,比如戏
剧明珠《西厢记》、《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崔莺莺等,她们身上依然有着《诗经》中女性
大胆追求爱情、果敢的性格。

《诗经》对现代人勇敢爱的爱情观也具有正确的引导作用。

总之,《诗经》中的爱情诗从多个角度描绘了周代社会各种生活画卷,其作品大都感情真挚、气氛热烈、文体朴素、思想健康,众多清新可喜、扣人心弦、情思优美的杰作,是爱情诗中
的精品,塑造了形态各异、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成为劳动人民世代吟唱不衰的经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