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GPS技术设计书1

GPS技术设计书1

GPS技术实训计划书专业:姓名:学号:指导老师:职务:年月日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GPS测量技术设计书一、目的要求及任务范围二.已有测量成果及利用(一)、实习已有成果(二)、技术依据:三、控制测量(一)、作业方法(二)、外业观测四、布网方案五.提交成果资料一、目的要求及任务范围1、目的要求本次实习的目的是了解控制测量作业的全过程,掌握GPS静态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知识,巩固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提高理论水平与外业操作能力。

2 测区情况本测区位于南阳市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位于南阳市北部独山脚下0.35平方公里,新校区建筑物宏伟高大,植被较少,通视条件良好。

本次实习在测区内布设10个GPS控制点,构建一个d 级GPS网,满足实习需要。

二.已有测量成果及利用(一).实习已有成果1.已有资料测区如有已知的国家高等级三角点,可考虑联测国家高等级点,将GPS网点的坐标转换到国家坐标系中。

如测区无已知的国家高等级三角点,采用测区独立坐标系。

2.控制网起算数据本次实习GPS控制网可考虑利用国家等级点2个,国家等级点必须有西安—80坐标系坐标或北京—54坐标系坐标,作为本次实习GPS网的起算数据。

如无已知的国家高等级三角点,则采用测区中任意两点的独立坐标作为本次实习GPS控制网的起算数据,独立坐标系可选用已知建成的地方独立坐标系,也可以在实习是自己建立。

3.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时间系统GPS基线向量为WGS-84坐标系,GPS网平面平差成果为西安——80坐标系坐标或北京——54坐标系坐标,并转换为测区相应的坐标系。

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或1956黄海高程系统。

时间系统采用北京时间或UTC时间系统。

(二)、技术依据:CH 2001-92《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CJJ 73-9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H 1002-95《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 1003-95《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CJJ 8-85《城市测量规范》测区已有的大地控制成果:在南阳市交通驾校附近、南阳市师院附近、南阳市解放广场附近有已知的国家D级GPS控制网点3个,点号、点之记、坐标、高程建下表。

本次实习GPS控制网可考虑利用国家等级点2个(据实际情况而定)D 级网控制点坐标表点号坐标地点80坐标系(3°带)高程三、控制测量四.布网方案(一)、作业方法1.GPS 网的布设采用三台GPS 接受机,按边连式的布网形式布设GPS 控制网,等级为E 级。

2.GPS 网的选点(1)GPS 点位的选择应符合技术要求,有利于使用其他测量方法进行联测; (2)点位的基础应坚定稳固,易于长期保存,并有利于安全作业;(3)点位应便于安置接收设备和操作,视野开阔,被测卫星的地平高度角应大于15。

; (4)点位应远离大功率无线点发射源(如电视台、微波站等),其距离不得小于20 并应远离高压输电线,其距离不得小于50m ;(5)点位附近不应有强烈干扰接收卫星信号的物体 3、GPS 网点的密度标准 针对不同的任务要求和服务对象,GPS 网点的密度要求也不同。

各级GPS 网中每个闭 环或附和线路中的边数应符合的规定如下表:级别A B C D E 闭合环或附和线路的边数 ≤5 ≤6 ≤6 ≤8 ≤10收集资料 技术设计书踏勘 控制测量过程检查控制计算与检查检查验收成果提供《JJ规程》还对平均边长作出了说明:规定了最小距离是平均距离的1/2~1/3,最大距离是平均距离的2~3倍,在特殊情况下,个别边长还可以超出表中规定。

5、选点和埋石GPS控制网点位布设时,点位的点名取组名,点位编号按101----111。

GPS选点时应遵守如下原则:(1)观测站应远离大功率的无线电发射台和高压输电线,以避免其周围磁场对GPS卫星信号的干扰。

接收机与其距离一般不得小于200m;(2)观测站附近不应有大面积的水域,或对电磁波反射(吸收)强烈的物体,以减弱多路径效应影响;(3)测站应设在易于安置接受设备的地方,且视场开阔。

在视场内周围障碍物的高度角,根据情况一应小于10-15度;(4)观测站应选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并且便于其他观测手段联测和扩展;(5)对于基线较长的GPS网,还应考虑测站附近应具有良好的通讯设备和电力供应,以供观测站之间的联系和设备用电;(6)点位选定后,均应规定绘制点之记,其主要内容应包括,点位及点位略图,点位的交通情况以及选点情况;(7)在建立点位标志时点的标石和标志必须稳定、坚固,易于长期保存和利用,并有利于安全作业。

(二)、外业观测1、注意事项:(1)外业作业调度安排。

(2)GPS接收机的检验:一般检视;通电检验。

(3)观测组严格按调度表规定的时间进行作业,保证同步观测同一卫星组。

(4)每时段开机前,作业员量取天线高,并及时输入测站名、年月日、时段号、天线高等信息。

关机后再量取一次天线高作校核,两次量天线高互差不得大于3mm,取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记录在手簿中。

若互差超限,应查明原因,提出处理意见记入测量手簿备注栏中。

(5)仪器工作正常后,作业员及时逐项填写测量手簿中各项内容。

当时段观测时间超过60min以上,应每隔30min记录一次。

(6)一个时段观测过程中不得进行以下操作:关闭接收机又重新启动;进行自测试(发现故障除外);改变卫星高度角;改变数据采样间隔;改变天线位置;按动关闭文件和删除文件等功能键。

(7)观测员在作业期间不得擅自离开测站,并应防止仪器受震动和被移动,防止人和其他物体靠近天线,遮挡卫星信号。

(8)接收机在观测过程中不应在接收机近旁使用对讲机;雷雨过境时应关机停测,并卸下天线以防雷击。

(9)每日观测结束后,应及时将数据转存至计算机硬、软盘上,确保观测数据不丢失。

(10)记录雨、晴、阴、云等天气状况。

4、GPS静态测量外业观测及观测数据资料的处理2、操作事项:1、天线的架设(1)、天线距地面1米以上,严格整平,基座测前经过检验;(2)、严格对中,其对中误差小于等于1毫米。

2、天线高量取(1)、量取天线高应从标石中心量至天线外边沿标志处;(2)、互成120°各量取一次,较差小于3毫米。

3 观测的基本技术要求观测模式静态数据采集间隔20秒卫星截止高度角≥15°天线安置的对中误差1mm有效观测卫星数≥ 4 两次丈量天线高之差3mm观测时段长度≥60分卫星的几何图形强度因子PDOP ≤8观测时段数≥ 1 任一卫星的有效观测时间≥15分4本次实习的GPS控制网采用GPS技术静态观测方法施测。

采用设备:3—4台双频GPS接受机(标称精度5mm+1pmm·D,D以Km计)。

本次D级GPS网对GPS接收机的技术指标见下表:接收机类型标称精度观测量同步观测接收机数双频或单频≤(10mm+3ppmp*d) 载波相位4台或3台计算机:一台。

5 外业记簿观测过程中记录员记录以下内容:测站名、测站编号、观测年月、观测员、记录员、时段号、接收机和天线号、天线高、开关机时间、卫星信噪比及天气情况等信息。

6 外业观测数据的检核作业组外业观测后,及时地对野外观测数据进行质量分析。

Ashtech公司提供的Solution(Ver 2.1)软件包。

同一条边任意两个时段的成果互差应小于接收机标称精度的倍;同步环各坐标分量闭合差符合以下规定;式中n为闭合环边数,D为平均边长公里数;异步环各坐标分量闭合差符合以下规定;式中n为闭合环边数,D为平均边长公里数。

基线处理采用标准参数解算,采用其它技术参数(如删除卫星、单频或开窗等)解算的基线以文本文件(磁盘)说明。

7 .GPS控制网的数据处理1.基线解算基线数据解算采用随机软件包GPPS(Ver 5.2)或Solution(V er 2.1)软件求解,基线解算采用消电离层的双差浮点解或加点离层改正的双差整数解(固定解),其主要技术参数如下:卫星截止高度角≥150电离层模型为:Standard模型对流层模型为Hopfiled或Computed模型。

星历为广播星历或精密星历采用L1频率或L1L2两个频率2.网平差GPS网的平差计算应用Solution2.6软件在WGS—84空间直角坐标系下进行三维无约束平差,以检查本次GPS网的内符合精度。

同时为将WGS—84坐标系下的GPS基线观测值投影到高斯平面上,并转换到1980西安坐标系或1954北京坐标系中(或地方独立坐标系),采用GPSADJ(Ver 2.0)软件包或Solution(ver 2.1)软件包进行二维约束平差。

五.提交成果资料每组应上交电子光盘一张(包含所有电子版的资料,如图纸、基线解算结果、技术设计、技术总结等资料),每人应上交技术总结、实习日志各1份,其内容如下:1.测区踏勘状况;2.已有控制点的资料(四等水准计算资料);3.布设的GPS网略图,每个控制点点之记;4.星历预报的详细资料;5.内业计算成果:基线解算、网平差成果;6.四等水准计算资料技术总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