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GIS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

GIS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

GIS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
摘要: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土地合理利用的重要基础,前人的研究已经证明:通过对区域土地资源的适宜性分析研究,可以为人地平衡、用地布局与农业结构调整、土地开发利用、整治、保护措施的制定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为农业资源利用模式决策提供服务。

关键词:适宜性;地理空间;GIS;空间分析
Abstract:The suitability evaluation for land is the important basic of the rational utilization. The former researches have indicated that it can provide scientific support for the people’s balance with the place, distribution of land, the adjusting of agriculture’s structure, the exploitation, repairing and protecting, can provide service for the mode of the utilization of agriculture’s resource.
Key words:suitability; Geographic space; GIS; spatial analysis
1 引言
土地评价是在特定的目的下,通过土地质量对土地的自然和经济属性进行综合鉴定,确定土地等级,揭示土地质量等级的空间分异的过程[1]。

传统的土地评价是评价者根据收集到的有关数据,利用自己的经验,依据一定的原则进行定性评价。

传统土地评价结果带有很大的主观性,相关的计算、统计分析等工作亦费时费力。

GIS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采用空间建模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信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土地评价是一个空间分析与分类过程,GIS 技术完全可以应用到土地评价中[2,3]。

2 研究区概况
大明宫地区,位于西安市中心城区的中北部,环城北路以北、凤城五路以南、星火路以西、东二环以西的区域,与西安市老城区隔陇海铁路相望,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位于其中。

本次研究范围总面积18.95平方公里(不含遗址公园)。

3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3.1 评价因素的选择
关于评价因素的选择本文采用特尔菲法(Deliph)。

该方法是综合特邀专家根据已有的调查资料和实际经验,在经过科学分析和连贯思索的基础上,确定所选因素、因子的一种方法。

根据评价指标选取原则,在主导性的前提下,考虑到收集资料的难度,尤其是难于收集到大量的相关的图件数据,本文选取了交通干路因子、地铁站因子、火车站因子、公园因子、教育设施因子、医疗设施因子、重点项目因子和铁路线因子8个因素作为评价因素。

3.2 评价标准的确定
本次大明宫地区土地价值评价,基于以下几个前提:①在现代建筑技术条件下,土地的选择,区位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临近中心城镇或者交通枢纽、交通干线的土地容易成为建设用地;②在区位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土地自然特征是对土地利用的适宜性产生作用和影响的重要因素;③农用地转变为建设用地,与区域经济环境和土地市场发育程度相关,土地取得成本和土地价格也是决定建设用地的适宜性的影响因素。

一般说来,土地质量好,土地经济产出水平高,土地取得成本高,土地价格也高;土地取得成本高的地方,也往往是经济发达、土地市场发育的地方,也是建设用地需求旺盛的地方。

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同的情况下,土地取得费用低才能够影响建设用地的选择。

对评价指标进行一致化和无量纲化,得到土地评价指标作用分值分级体系表。

3.3 评价单元的确定
实际工作中分等单元的划分方法典型的有格网法、地块法、叠加分析法。

在栅格化数据叠加中,常按照固定栅格单元作为评价单元,这样评价的运算速度快。

本文利用GIS 作为工具,采用网格法,将规划区按照200 米×200 米的大小来划分评价单元,符合评价需要。

3.4 评价因子权重的确定
采用层次分析法,其基本原理是把研究的复杂问题看作一个大系统,通过对系统的多个因素的分析,划分出各因素间相互联系的有序层次,再请专家对每一层次的各因素进行客观的判断后,相应地给出相对重要性的定量表示,进而建立数学模型,计算出每一层次全部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的权值,并加以排序,最后根据排序结果进行规划决策和选择解决问题的措施[4]。

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指标的比较判断矩阵,得到权重集,经检验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表1土地价值评价指标权重表
3.5 评价模型与方法
采用多因素综合加权分值评价方法求得。

每一个土地价值评价单元的综合分值是反映其土地适宜性和限制性的重要指标。

土地适宜性评价单元的综合分值越大,说明其越适宜做建设用地,限制性越少;反之,则相反。

,式中,W为综合
评价值,为评价指标权重,为评价指标量化值。

4 评价结果
4.1 单因子评价
在GIS 的支持下,通过将各评价图层叠加(overlay)后,形成规划区土地价值评价图。

4.2 综合评价
本次规划区的土地适宜与否和周围的环境因素都有密切的关系,根据研究的具体情况,需要提取出对城市建设造成影响的相关因子,分别对其进行详细的研究,从中挑出适宜建设的地块进行最佳的用地布局。

5 结论与讨论
本文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平台进行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通过评价范围的确定、评价因子的选择、评价因子权重的确定、评价因子标准化、评价因子数据库的建立,利用综合因素评价与GIS 结合的方法实现了城市土地价值评价。

这种方法较传统的技术手段工作效率高,而且易于将评价结果进行可视化表达,易于进行定量计算和分析。

参考文献
[1] 杨国清.土地评价的哲学思考[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 3) : 92 -95.
[2] Pan J J,Zhang T L,Zhao Q G.Dynamics of soil erosion in Xingguo county,China,determined using remote sensing and GIS[J].Pedosphere,2005,15( 3) : 356 -362.
[3] 陈华,孙丹峰.基于GIS技术的土地评价研究进展[J].国土资源遥感,2008( 3) : 10 -14.
[4] 王贵春.小城镇土地资源利用评价研究[D].重庆大学硕士论文,200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