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趣的汉字设计
一、复习引入
1、出示“日、月、鸟、羊”象形字,学生认读。
2、指生读课文,体会汉字的有趣,
二、合作探究
学习提示:边读课文,找一找课文写了几种识字方法,并能感受到汉字的有趣。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古人写字用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们知道古人“用图画出事物”的还有哪些字?
(2)、引导学生读第三自然段,了解会意字的造字规律。
①通过读、议学生知道有些意思画不出来的时候,古人就把两个字合在一起,造出一个新字。
②演示课件“鸣、休”的造字方法,让学生感受到会意字也很有趣。
③教师贴把两个字合在一起
④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使学生感悟到这种造字方法很有趣。
3、能根据对课文内容的学习,触类旁通分析一些简单的象形与会意字。
过程与方法:
1、创设情景,激发情感,调动学生思考,产生想要寻根究源的兴趣,进入课文的学习。
2、朗读课文,感受感受汉字的有趣。
3、注重汉字的书写指导。采用讲述必顺及讲解在田字格中的占位让学生学会书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古人的造字方法,产生对古人造字的佩服之情,激发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热爱。
学情分析
在上学期的学习中,我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识字方法,对汉字的构造与产生的源流已经产生了兴趣,但学生对一些具体的识字方法及汉字构造的了解还是模糊的,要引导学生慢慢领悟,去积累和总结识字方法,培养学生识字兴趣。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本课13个会认字,会写文中的7个会写字。
2、正确熟练地朗读课文,了解和使用一些基本的构字方法。
1、指导书写“毛”字。
(1)课件出示“毛”,让学生仔细观察“毛”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学生说,教师范写。
重点指导:竖弯钧从竖中线的左边起笔。
(3)学生练习书写“毛”。
2、指导书写“笔”。
(1)出示实物毛笔。
问:笔头、笔杆都是什么做的?然后课件出示“毛”“竹”。
(2)让学生说“笔”字怎么写?课件出示“笔”。上边竹字头,下边是毛,合在一起就是毛笔的“笔”。
(3)总结本课识字方法:用图画出事物和把两个字合在一起。
超市作业
必做题:练习册中的“”题
选做题:练习册中的“”题
板书设计
1、有趣的汉字
山羊 用图画出事物
鸣休 把两个字合在一起
3、利用课件检查生字识记情况。
(1)、课件出示本课带生字的词语
①小老师教读
②学生轮读
(2)请选择喜欢的生字组词或扩词。
4、把生字放入课文再读一读。
5、游戏巩固生字。
三、合作研读,感悟理解。
1、这课有几个自然段?用手势告诉老师。(四)
2、请四名同学读课丈,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些汉字怎么有趣?
3、小组交流,说说汉字怎么有趣。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1、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2、朗读课文,感受汉字的有趣。
3、注重汉字的书写指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古人的造字方法,产生对古人造字的佩服之情,激发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热爱
学习重点
学习重点:识字、写字
学习难点: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感悟汉字的表意功能
学习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
(4)课件出示“毛”和“笔”,让学生观察“毛”和“笔”这两个字里的“毛”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5)学生练习书写“笔”字。3、学生练习书写“元、太、字、写、示”,师生评议。
五、拓展延伸,走出文本。
(1)夸夸古人。
(2)完成课后连一连,认一认。
(3)总结本课识字方法:用图画出事物和把两个字合在一起。
第二课时
3、板书课题(有趣的汉字)
4、读课题,说说“有趣”是什么意思。
二、自主预习Βιβλιοθήκη 探究阅读汉字怎么有趣?你们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1、自由读课文、识字。
要求:
(1)遇到不认识的字,看拼音读准字音,记住这个字。
(2)找找有几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3)看看课后生字表里的生字都认识了吗?2、同桌互相检查生字识记情况。
(2)出示“甲骨文”课件,教师适当讲解。
2、课件出示教材中的图。
请你们看一幅图画,发现什么了?
(1)我发现图上有两个人在走,旁边的字像两个“人”字。
出示课件“从”叠在两个人身上。
(2)我看见一个小孩靠在树旁休息,旁边的字像一个人靠在树旁。我觉得那个字像“休息”的“休”。
出示课件:“休”,“亻”叠在小孩身上,“木”叠在树上。
4、集体汇报,交流学习情况,理解课文内容。
(1)、引导学生读、议一、二自然段,了解象形字的造字规律。
①从第一自然段中学生读出古人写字象画画。
②从第二自然段中学生读出古人是用图画出事物的。
③课件演示“山、羊”这两个字的演变过程,让学生感受到象形字很有趣。
④教师贴用图画出事物
⑤指导朗读一、二自然段,使学生感悟到这种造字方法很有趣。
重点指导:竖弯钧从竖中线的左边起笔。
(3)学生练习书写“毛”。
2、指导书写“笔”。
(1)出示实物毛笔。
问:笔头、笔杆都是什么做的?然后课件出示“毛”“竹”。
(2)让学生说“笔”字怎么写?课件出示“笔”。上边竹字头,下边是毛,合在一起就是毛笔的“笔”。
(3)学习新偏旁“竹字头”。
课件出示“”,和“竹”比较,哪些笔画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情分析
在上学期的学习中,我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识字方法,对汉字的构造与产生的源流已经产生了兴趣,但学生对一些具体的识字方法及汉字构造的了解还是模糊的,要引导学生慢慢领悟,去积累和总结识字方法,培养学生识字兴趣。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元、汉、桌、爷、毛、笔、您、事、表、示、休、息、啦”13个字;会写“毛、笔、元、示、写、字、太”7个字。学习新偏旁“竹字头”、“秃宝盖”。
学生:收集有关古人造汉字的有关资料学
课时数
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动画引入,激发兴趣
1、播放课件,出示有“太阳月亮马鱼”的静态画面说说图上出现的是什么?
2、看图:发现这些字的写法和字所对应的事物的外形很相像。
3学习新课、出示词语认读:
爷爷书桌毛笔您好会用羊头成长表示休息
二、交流激趣,引入新课
1、师:大家知道你们所写的汉字的由来吗?你们还知道有哪些识字方法吗?
(3)学习新偏旁“竹字头”。
课件出示“”,和“竹”比较,哪些笔画发生了什么变化?
(4)课件出示“毛”和“笔”,让学生观察“毛”和“笔”这两个字里的“毛”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5)学生练习书写“笔”字。3、学生练习书写“元、太、字、写、示”,师生评议。
五、拓展延伸,走出文本。
(1)夸夸古人。
(2)完成课后连一连,认一认。
⑤启发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汉字和课前查找的资料进行拓展。
你们还知道哪些字也是这样造出来的?
(3)、小结谈话,齐读第四自然段。
(4)、总结谈话,分角色朗读全文。
①通过元元和爷爷的对话,我们知道了两种有趣的造字方法。一种是——,另一种是——。(教师指板书)
②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全文,进一步感悟汉字的有趣。
四、指导书写
(2)、我认识了()字,我知道它和()的读音相同,我是这样区别它们()。
(3)、我记住了()字,方法是()。(4)、我知道()字是由()和()组成的。
3、全班交流。4、齐读生字。
四、指导书写
1、指导书写“毛”字。
(1)课件出示“毛”,让学生仔细观察“毛”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学生说,教师范写。
2、学生交流识字情况。
3、师出示课件:甲骨文“山、羊、鸟”导语:这是我们祖先最早创造的文字。
三、展示互动,整体感知
阅读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说说自己认识了哪些生字?你的识字方法是什么?
1、师:自由读课文,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
2、小组交流:
(1)、我读了()遍课文,我记住了()字,我的方法是()。
2、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说一说古人用什么方法识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齐读最后一自然段,说一说你对古代人的识字方法有什么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重点
学习重点:1、识字、写字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学习难点: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感悟汉字的表意功能。
学习准备
教师:学生收集有关古人造汉字的有关资料。
学生;教师制作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数
课时二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字
(1)出示课件。(甲骨文的“马”字)
你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字?(这是“马”)这就是我们祖先最早创造的文字。谁知道叫什么?(甲骨文)
☆襄州七中导学案设计☆
审核人:张慧
年级
一
学科
语
章(组)
第一组
主备人
刘丽
学习内容
本课属于学文识字,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课文《有趣的汉字》;第二部分是课后列出的会认字表,会写字的范例,以及3个新学的偏旁“秃宝盖”“宝盖儿”和“竹字头”、课后练习有“认一认”“连一连”。
学习内容分析
本单元是识字课单元,由三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一组成。本单元是在集中学习汉语拼音之后,开始学习汉字课文的第一个单元。三篇课文旨在引导学生初步接触在生活中识字的一些方法,了解识字很有用,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前两篇课文配有精美有趣的图画,生动地反映了汉字的演变过程,并通过琅琅上口的儿歌或短文,引导学生理解字义,第三篇课文由12个词语组成,内容是家里常见的一些事物的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