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章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第十章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Page 25
【案例】某甲欲行奸淫而于深夜从楼房 的下水管道爬上三楼,推开窗户,跳入 一女职工宿舍。正蹑手蹑脚摸向床边时, 一不小心踢翻一脸盆,惊醒正在熟睡的 妇女某乙。某乙顺手拉开电灯,某甲发 现该女是自己初中的老同学,很不好意 思,于是拉门而逃。
Page 26
二、犯罪未遂的类型
㈠实行终了的未遂和未实行终了的未遂 实行终了的未遂 A 发生错误认识以为实行完毕 B 犯罪实行终了但距犯罪既遂还有一段 距离
A.担心当场被发现或抓捕而停止是未遂; B.担心当场被发现名誉受损而停止是中止; C.担心日后被发现或抓捕而停止是中止。
(3)不可一概排斥行为人在遇到一定客观不利因素情 况下的自动放弃
Page 34
C 彻底性——彻底放弃原来的犯罪 其一,彻底放弃而非暂时撤退; 其二,彻底放弃某个或某次犯罪即可构成 中止。
Page 35
注意: 1、侵犯财产犯罪中,针对特定财物的,特定财物不 在但有其他财物的,即使没有侵犯其他财物,也不成 立中止犯,针对非特定财物的,如果因为嫌财物较少 而放弃,属于犯罪中止,如果嫌财物太少而放弃,成 立犯罪未遂;(张明楷观点) 2、针对人身权利或其他权利的犯罪中,对象没有出 现而放弃的,属于犯罪未遂,如甲要杀乙,砍了两刀 之后发现不是乙,因为放弃的是犯罪未遂; 3、基于嫌恶之情或熟人而放弃,如强奸中发现是熟 人或嫌弃对方太丑而放弃的,成立犯罪中止。
Page 27
㈡能犯未遂和不能犯未遂 1.能犯未遂 所谓能犯未遂是指犯罪实际有可能
达到既遂,但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
因未能达到既遂而停止下来的情况。
Page 28
2.不能犯未遂 所谓不能犯未遂是指行为人对有关犯罪事实的

识错误,而使该犯罪行为在当时不可能达到既
遂的情况。 具体包括对象不能犯与工具不能犯问题: (1)对象不能犯未遂??? (2)工具不能犯未遂或手段不能犯未遂???
Page 18
第四节
犯罪未遂
一、概念和特征
㈠犯罪未遂——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具体 犯罪构成的实行行为,由于其意志以外的 原因而未能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
(欲达目的而不能)
Page 20
㈡特征 1、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已经开始 实施刑法分则规范里具体犯罪构成要件中 的犯罪行为 下列行为尚未着手实行行为:途中行为、 尾随行为、守候行为、寻找行为
Page 29
三、犯罪未遂的处罚原则——可以 比照既遂犯从轻、 减轻处罚
Page 30
第五节
犯罪中止
一、概念和特征
㈠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 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 发生,而未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
(能达目的而不欲)
Page 32
㈡特征 1、自动停止犯罪的犯罪中止的特征 A 时空性——犯罪预备阶段或犯罪实行阶
Page 41
【例】下列案例中哪一项成立犯罪未遂? (2004年试卷二第4题) A.甲对胡某实施诈骗行为,被胡某识破骗 局。但胡某觉得甲穷困潦倒,实在可怜,就 给其3000元钱,甲得款后离开现场 B.乙为了杀死刘某,持枪尾随刘某,行至 偏僻处时,乙向刘某开了一枪,没有打中; 在还可以继续开枪的情况下,乙害怕受刑罚 处罚,没有继续开枪
第十章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犯 罪停止形态的概念和特征及其存在的范围;理 解犯罪未完成形态负刑事责任的根据;理解犯 罪既遂形态的概念、特征和类型;理解和掌握 犯罪预备形态、犯罪未遂形态和犯罪中止形态 的特征;理解预备犯、未遂犯和中止犯的处罚 原则。 【内容提要】分析研究直接故意犯罪过程的完 成形态和未完成形态 【重点】犯罪既遂 犯罪预备 犯罪未遂 犯罪中止
Page 16
三、预备犯的处罚原则
——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 列有关犯罪预备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2000年试卷二第66题) A、犯罪预备既可以是为了自己实行犯罪而预备, 也可以是为了他人实行犯罪而预备 B、实施预备行为后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 未着手实行的,属于犯罪预备 C、犯罪预备阶段的行为既可能成立犯罪中止,也 可能成立犯罪预备 D、对于预备阶段的中止犯,除了适用中止犯的规 定减免刑罚之外,还应同时适用预备犯的减免规定 【解析】ABC
1、预备中止、未实行终了的中止与 实行终了的中止 2、积极中止与消极中止
Page 38
三、中止犯的处罚原则 ——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 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Page 39
【例】犯罪中止可以发生在:(2005试卷 二第57题) A.犯罪的预备阶段 B.犯罪的实行阶段 C.犯罪行为尚未实行完毕的情况下 D.犯罪行为已经实行完毕的情况下 【解析】ABCD。
Page 45
C.甲意图杀害乙,经过跟踪,掌握了乙每天上下班的 路线。某日,甲准备了凶器,来到乙必经的路口等候。 在乙经过的时间快要到时,甲因口渴到旁边的小卖部买 饮料。待甲返回时,乙因提前下班已经过了路口。甲等 了一阵儿不见乙经过,就准备回家,在回家路上因凶器 暴露被抓获。甲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未遂)罪 D.甲意图陷害乙,遂捏造了乙受贿10万元并与他人通 奸的所谓犯罪事实,写了一封匿名信给检察院反贪局。 检察机关经初查发现根本不存在受贿事实,对乙未追究 刑事责任。甲欲使乙受到刑事追究的意图未能得逞。甲 的行为构成诬告陷害(未遂)罪 【解析】ACD。
Page 44
【例】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2006试卷二第 54题) A.甲、乙二人合谋抢劫出租车,准备凶器和绳 索后拦住一辆出租车,谎称去郊区某地。出租车 行驶到检查站,检查人员见甲、乙二人神色慌张 便进一步检查,在检查时甲、乙意图逃离出租车 被抓获。甲、乙二人的行为构成抢劫(未遂)罪 B.甲深夜潜入某银行储蓄所行窃,正在撬保险 柜时,听到窗外有响动,以为有人来了,因害怕 被抓就悄悄逃离。甲的行为构成盗窃(未遂)罪
Page 42
C.丙绑架赵某,并要求其亲属交付100万 元。在提出勒索要求后,丙害怕受刑罚处 罚,将赵某释放 D.丁抓住妇女李某的手腕,欲绑架李某然 后出卖。李为脱身,便假装说:“我有性 病,不会有人要。”丁信以为真,于是垂 头丧气地离开现场 【解析】A
Page 43
【例】甲深夜潜入乙家行窃,发现留长发 穿花布睡衣的乙正在睡觉,意图奸淫,便 扑在乙身上强脱其衣。乙惊醒后大声喝问, 甲发现乙是男人,慌忙逃跑被抓获。甲的 行为:(2005年试卷二第7题) A.属于强奸预备 B.属于强奸未遂 C.属于强奸中止 D.不构成强奸罪 【解析】B
Page 2
第一节 故意犯罪停止形态概述
一、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概念和特征:
故意犯罪停止形态是指(直接)故意犯罪在 其产生、发展和完成犯罪的过程及阶段中, 因主客观原因而停止下来的各种犯罪状态。
(1)完成形态+未完成形态 (2)犯罪预备、未遂、中止、既遂形态都 是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它们之间是一种彼 此独立存在地关系,而不可能相互转化
段尚未形成任何停止形态的情 况下放弃犯罪 犯罪既遂后返还原物、赔偿损失不成立中 止,但受贿后在短期内上交财物的,不成 立犯罪!
Page 33
B 自动性——必须是自动停止犯罪
(1)行为人“自认为”当时可以继续实施和完成犯罪 (2)行为人出于本人意志而停止犯罪——不问动机— —真诚悔悟、胆小、后悔、恻隐之心等等
Page 11
第三节
犯罪预备形态
一、概念和特征
㈠犯罪预备——行为人为实施犯罪而开始创 造条件的行为,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 而未能着手犯罪实行行为的犯罪停止形态
Page 13
㈡特征 1、客观特征 A 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犯罪的预备行为— —为犯罪的实行和完成创造便利条件的行 为。 B 行为人尚未着手犯罪的实行行为——刑 法分则中具体犯罪构成客观方面的行为
Page 21
【例】某甲欲行强奸,深夜伏于一乡村 路旁。终于有一女出现,正要窜出上前, 突然后面来了一辆汽车,被车灯照耀,十 分明显,某甲惊恐而没有动手,结果等该 女走后再等良久,却未能再遇其他女性的 出现,无奈扫兴而归。
Page 22
2、犯罪未完成而停止 A 法定的犯罪结果没有发生 B 法定的犯罪行为未能完成 C 法定的危险状态尚未具备
Page 14
2、犯罪的主观特征 A 行为人进行犯罪预备活动的意图和目的, 是为了顺利着手实施和完成犯罪 B 犯罪在实行行为尚未着手时停止下来, 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所致
Page 15
二、犯罪预备的类型
㈠为实施犯罪准备犯罪工具的行为 ㈡其他为实施犯罪创造便利条件的行为
D 原因——(事实上或自认为)足以阻止
Page 24
【例】赌徒甲一深夜输光了钱财,回家路 经正在维修的一楼房,楼房周围搭着一些 脚手架,随即产生偷盗财物的意图,于是 顺着脚手架爬上三楼,从窗入室。见房间 内桌上有一充电的手机,随手装入口袋。 又见床上睡有一女子,于是持刀相胁,欲 行奸污。女子惊慌中急中生智,告之“我 有性病”,并说其男朋友就不敢接触她。 某甲闻后放弃该女离开。
Page 6
第二节
犯罪既遂形态
一、概念和特征
犯罪既遂——行为人所故意实施的行为已
经具备了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
要件。
Page 8
二、犯罪既遂形态的类型 1、结果犯——须发生法定的犯罪结果才构成 既遂的犯罪。 2、行为犯——以法定的犯罪行为的完成作为 既遂标志的犯罪。 3、危险犯——以实施的犯罪行为造成法律规 定的发生某种危害结果的危险状态作为既遂 标志的犯罪。
Page 23
3、犯罪停止在未完成形态是犯罪分子意志以 外的原因所致
A 犯罪人本人以外的原因 B 行为人自身方面对完成犯罪有不利影响的因素 C 行为人主观上对外界因素、自身情况、犯罪对象 情况、犯罪工具性能以及犯罪结果是否已发生或必 然发生等因素的错误认识,误认为存在使犯罪不可 能继续进行或达到既遂的因素。
相关主题